语录网短语说说 停顿的短语,节奏划分的五种方法?

停顿的短语,节奏划分的五种方法?

单个句子划分节奏,主要方法大致如下:

发语词与句子之间当停顿。例:夫/君子之行。其/真无马邪?

主语谓语之间当停顿。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动词与宾语之间当停顿。例:暮到/江陵。往之/女家。

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当停顿。例:欣然/起行。高/万仞。

并列短语之间当停顿。例:博学/而笃志。重岩/叠嶂。

停顿基本上在虚词之前。例:为人谋/而不忠乎。盗窃乱贼/而不作。

节奏划分的方法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不能停顿的情况:

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1、但我在门口停顿了一下。

2、他的指导原则是永不停顿地学习。

3、他停顿了很长时间,显然陷入了沉思。

4、在这庄严的日子,在这个神圣的时刻,让我们再一次停顿一下。

5、当时演讲有一个停顿,然后他便站起来。

6、如果你停顿一秒钟,考虑一下我们周围的许多色彩,形状和质地,它们就都是这些叶子体内发生的具体而独特的化学反应产物。

7、这一刻辰光就像是肯定与否定中间的一个停顿;所以我把对于生活的希冀或者反感都留到日后再说。

8、如果不经过这个停顿,酒精就会更快地进入小肠和肝脏。

9、他几乎是一种激奋的化身,有了他,便不可能有停顿。

10、由于一个或多个国家对于条约一些措辞表示异议,这次会议在条约方面的工作陷于停顿。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沉郁顿挫】: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逗留不进】:逗留:停顿。停顿不向前走。

【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顿足不前】:停顿下来不前进。

【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抑扬顿挫:yìyángdúncuò

抑扬:降低和抬高。顿挫:停顿和曲折。形容音调高低停顿,节奏分明,十分和谐优美。

一般用来形容曲调和读书说话的声音。

一)古诗文节奏划分

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

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3、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若夫/淫雨霏霏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4、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中间”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

5、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禽兽之变诈”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和谓语之间都要停顿。

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③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⑤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①中“古仁人之心”作“求”的宾语,②中“唐贤今人诗赋”作“刻”的宾语,③中“张怀民”作“寻”的宾语,④中“岳阳楼”是“修”的宾语,③中“远山”和“长江”分别作“衔”和“吞”的宾语。一般来说,宾语独立性较强,与谓语中心词之间要作停顿。

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句中“于其上”是后置的介宾短语,

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略无”是状语,表否定。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②沿/溯阻绝。(《三峡》)③清/荣/峻/茂。(《三峡》)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6、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侍中”、“侍郎”是官职名,“郭攸之”是人物。

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

“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

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3、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

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

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1、人的一生需要停顿,要让自己养足精神,要让自己砥砺前行,才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份美好!

2、人的一生需要停顿,只有停顿一下,才能让自己好好的反思一下,一定要让自己三思而后行!

3、不要让自己的人生一直前行,人的一生需要停顿,只有适当的停顿,才能给自己整装待发的机会!

累了倦了就停下来休息休息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w20220813003217b939s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