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听语音再跟读打卡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5)文质彬彬(bīn):文质配合适当。
【翻译】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赏析】
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
“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
“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
如果人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
前者的问题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
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