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信将来我考不上大学”、“我就不信两年内写不出一部优秀剧本”、“我就不信改不了这毛病”等等,“我就不信……”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耳熟得不能再耳熟的句式,这个句式显然是在表明说话者对实现某个既定的明确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的话语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见无数遍,然而,究竟有多少人把“我就不信”的东西最终变成了不得不信的事实,虽然没人对此现象进行过统计,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几次三番下过决心要实现的目标最终成了泡影,只有暗下过决心的人自己才心知肚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度认为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信誓旦旦一定去实现的目标却没能实现?估计不外乎如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表决心时是出于一瞬间的冲动。
当我们说“我就不信”时,往往是由外界的某些因素的刺激引起,让人心里产生不服气的感觉和情绪,所以,说话者未经成熟的考虑立马信誓旦旦决心要实现某个目标。
但是,冲动过后,心情一旦平静下来,人们就把当初的发誓和目标抛之脑后了。
原来,“我就不信”只是一时的气话,也是个人内心不成熟的标志。
二是借口太多。
说过“我就不信”之后,有的人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却了,并且退却时总能够找到种种借口安慰自己,让放弃目标的行为和结果合情合理,一切借口都是为了给自己台阶下铺设道路。
有的说是孩子、老人、家务耽误了目标的实现,有的说是工作太忙耽误了目标的实现,有的说当初自己说“我就不信”时本来就没有太当真,等等,反正,有十万个理由原谅自己,有千万个理由能够自我安慰。
三是其他更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取代了原来的目标和任务。
有的人说过“我就不信”之后的确因为生活或工作中出现了新的更重要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去完成和实现,所以不得不把“我就不信”的目标和任务放弃。
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无可厚非,但是,既然当初说“我就不信”时如此有把握实现目标,就说明这个目标应该在自己的能力精力范围内,而最终不得不放弃目标的实现,仍然表明说话者缺乏预见性,毕竟,“我就不信”的结果还是让自己不得不信。
四是缺乏专心致志的精神和毅力。
人有思想、有想法(或主张)本来是好事,但是,一天一个想法,一天一个主意,想法和打算几乎一个接一个,每天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谈想法和打算,整天就只知道想入非非,对实现想法的行动和程序步骤却轻描淡写,这样的想法就成了胡思乱想。
这种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办不到,还不让人想吗?”所以,他们从来不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去做具体的某件事,更没有恒心和毅力去努力实现某个目标,只做一个单纯“想是闹着玩”的“思想家”,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五是拖沓的习惯使然。
当人们说完“我就不信”之后,由于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并非燃眉之急,即实现目标的时间还比较充裕,所以,人们容易把今天要做的努力推迟到明天,每天都安慰自己不要紧,时间还早着呢,一切都还来得及,这样,今日复今日,明日复明日,待规定的时间临近时,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就已经措手不及了。
可见,他们忘记了时间不等人的基本事实和道理,最后,起初不信的东西,面对铁的事实和结果却最终不得不信了。
这是拖沓习惯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拖沓陋习的必然命运。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不信”最终却不得不信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失信,是失信于自我,是一种重言说轻行动自欺欺人的陋习和错误,其具体表现是只做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因此,要真正把“我就不信”的目标变得真实可信,太需要行动、恒心和毅力了。
总之,“我就不信”最终却不得不信,这样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说话者素质能力的低下。无论借口再多,再合情合理,至少在结果上,说话的人没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所以,要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必须从完成和实践每一个“我就不信”的目标任务开始。
行动,行动,唯有行动;恒心、恒心,唯有恒心;毅力,毅力,唯有毅力,才是构筑“我就不信”的坚强基石。
语录网网友观点:要取信于人,先做到取信于己自己对自己发过的誓言或做的承诺都无法兑现,别人又怎能相信你说过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