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学生。当前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将关注人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认为,关注人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使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教师要乐学生之乐而乐,忧学生之忧而忧。不关注学生的教师怕见学生,见到学生就心烦,能不和学生在一起就坚决不在一起,能和学生少在一起就一会儿也不愿意多呆下去,学生的乐忧更是情不关己;优秀教师的心中总是装着学生,生怕见不到学生,不见学生就意乱,下课宁愿和学生在一起游戏玩耍也不想回办公室胡侃神聊,即便是有事有病请假,也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悲喜便也了然于胸。教师愿意亲近学生,愿意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在互动和交往中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才便于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乐和忧”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度和敏感性。优秀的教师绝不漠视学生的情感,而是时刻以强烈的同情心敏锐地感觉和捕捉学生情感起伏的纤丝变化,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予以矫正和疏导。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将自己的关爱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对方,使学生感到被理解与尊重,进而产生一种柔情似水的亲近感。而由这种感受带来的情绪体验又可以诱发师生间彼此体谅和关怀的氛围,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留下一个个美好瞬间,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4月1日这天,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老师陈老师像往常一样到三班去上课,可今天和往常不一样的是陈老师的心中多留了个心眼:因为今天是愚人节,备不住学生会出什么幺蛾子来捉弄老师。走到班级门口,往常敞开的门虚掩着,陈老师的眼睛往上一瞟,果然发现门框上方放着一个盛土的簸箕,于是她用脚轻轻地推了一下门,一片飞扬的尘土过后,簸箕也咣当掉在了地上。陈老师捡起掉在地上的簸箕,心里不免觉着学生的玩笑开得似乎大了些。像往常一样师生问好,陈老师开始了本节英语课程的教学。讲着讲着,当陈老师需要课本领读的时候,却发现平日放在讲台上的课本也没了踪影。这一定又是学生的恶作剧。只能凭着自己的记忆来教学了,乘机也让这帮孩子领教一下自己的厉害。班里的调皮生小吴是这系列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他见两计不成马上又生一计,站起来对陈老师说:“老师,校长在外面找您呢!”没想到陈老师根本不为所动,示意小吴坐下,继续她的课堂教学。新授部分结束后,陈老师安排学生做练习,就在大家专注地做题的时候,陈老师走到小吴面前对他说:“小吴,你妈妈在外面等你,找你有事呢。”小吴哪会想到陈老师是在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他兴冲冲地跑出教室根本没有见到母亲身影,这才醒悟到自己被老师给愚弄了。从此以后,小吴和他的那帮调皮哥儿们对陈老师佩服的是五体投地,谁也不敢再在陈老师面前耍小聪明,使坏心眼了。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教师更要先学生之乐而乐,先学生之忧而忧,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着教师预期的方向发展变化。让学生从细微之处去感觉教师是尊重他们的,是了解他们的,是关心他们的,是善解人意的,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与此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够先学生之乐而乐,往往在工作安排上就会陷入主观臆断甚至和学生情绪对立的不良境地。如,有的教师只顾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精神生活,眼看着元旦或六一这些学生一年之中最欣喜、最激动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教师却始终不为所动。这样的教师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与情绪体验,学生的热脸碰到凉屁股,不但扫了学生的兴,也会伤了学生的心。而能够做到先学生之乐而乐的教师,往往会把这项活动当作工作计划中的大事来安排。通过精心设计庆祝议程,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不但拉近了师生距离,还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中凝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斗志的重要载体。
能先学生之乐而乐的教师自然会受学生的追捧,而具有先学生之忧而忧情怀的教师更是学生的至爱。如,学生最喜欢上的体育课、音乐课没有人来上,恐怕会造成学生一天中情绪和情感的低潮。如果教师能够提前想到这些,设计一些学生可以自主游乐的项目,或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弥补由于科任教师缺位所带来的遗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度过学校生活的每一天。这些看似细微的关怀和惦念,却无时不在以滴水穿石般的力量凝聚人心,助推师生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乐学生之乐而乐,忧学生之忧而忧,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时刻与学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是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修为,更是教师的一种崇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