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中的各级领导都感觉头疼,抱怨手下的员工做事拖拖拉拉的,效率太低。虽然想了不少办法,可就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认为,尽管员工的工作效率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包括价值观、态度、技能、制度、方法等等,但比较直接的还是习惯问题。
美国作者杰克·沃伦,在他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写道: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
英国作家萨克雷也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由此可见,习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的确,我们只要稍稍看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有好习惯的人办事效率高,结果也更好,反之则效率低,成绩平平。真正的军人是非常守时的,从不拖延,办事效率非常高。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养成了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要解决员工办事拖拉,效率低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观念到行为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明确标准,检查督促
什么是好,什么是差,这一定要有明确细化的标准,不能太笼统,否则无法做到。就像军队一样,要求军容严整,条令上就有很细化的规定,如:“男军人不得蓄胡须,鬓角发际不得超过耳廓内线的二分之一,蓄发(戴假发)不得露于帽外,帽墙下发长不得超过1.5厘米;女军人发辫不得过肩。”这就很好执行了。
明确标准只是个前提,真正要做到还须反复的检查督促,没有检查督促就没有执行。人都是有惰性的,你不检查督促他就会松一点,懒一下是一下。所以,要像上发条一样,经常紧紧才行。一个人好习惯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没有外在的压力往往比较困难。为什么有的人减肥总是减下去又反弹回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或她)控制不了自己,刚刚减下去一点,即又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了。
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领导者要想让员工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这个问题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有谈到,可以点击文尾的链接查看。模仿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幼儿学说话、学走路等都是模仿来的。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对所属员工都会起到示范的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者好比“上梁”,员工好比“下梁”,你正了员工就正了,你歪了员工也就跟着歪。
关注细节,点滴入手
从领导工作的角度来讲,细节就是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做不好,大事成不了。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这个原理也适合习惯的养成。
部队叠被子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新兵到部队天天都要学做这件事,标准就是要把被子叠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为什么?这不只是为了整齐划一,更重要的是培养士兵严谨细致的作风也就是习惯。
"5S"活动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针对的是现场环境的管理。不可否认,日本企业由于开展了这项活动,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我认为,"5S"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项让员工养成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行为习惯的活动。
从严要求,常抓不懈
“严师出高徒”,领导者只有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员工才能不走样、不变形,特别是如上所述的细节问题更是要常抓不懈,抓到位,成效才会明显。即使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形成之后,如果放松了要求,也会出现逆向改变。
荷花定律说,一个荷花池,第1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2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到第29天的时候荷花才开放一半,而到了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这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能坚持,再好的结果都与你无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习惯要经过21天的时间才能形成。为此,要让员工养成快速高效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花时间持续地去跟进。
改变员工办事拖拉、效率低的问题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领导者不仅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更要在行动上对上述四个方面舍得下功夫,这样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