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出关
对于《老子》原文第一章的断句,历来争议最大,断句方式千差万别……小编自2010年开始,粗读过《老子》(《道德经》)版本近10余种,后有幸遇到一本由笔名叫做“无明”的作者译注的《老子》版本,觉得更贴近老子的思想本意,现呈献给各位有缘,望能共同探讨。无明译注的《老子》第一章原文如下:
第一章 道及其有无双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断句的解释:
一、“无名” “有名”之断,则使名成为能始能生的体,全经只有道一二三之体,而决无名为体能始能生可考。事实中万物也决不以名之有无而成决定生发本能的真实。
“有名”“无名”不是道的产物,而是主观欲识的产物。并且既是以名为欲解,无名也不等于无欲无念、不等于时空零点而能为天地之始。
名是名象,以名为体违背“可名,非常名”的开经之防。
二、“常无欲”“常有欲”之断,则成观者的主体状态。当知若主体“常无欲”既能观其妙,自能观其徼,何苦还须破无成“常有欲”再徼之。
“常无”是无的普遍多样统称,“常有”是有的普遍多样统称,是被观事物一体表里有无的共存性。
《老子》正是以有无开经论道,以有无普遍多样的“常有”和“常无”展证道的理律法向,这是纲纪,我们在学解中一定要遵守。
从体序上,名象、欲识都是五欲六尘层面的东西,不可与“有”“无”“常有”“常无”混淆。
原文发表在《老子网》上,有缘朋友可以进网站一起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