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美文」舌尖上的金丝峡——秋(一) 山蘑菇

「美文」舌尖上的金丝峡——秋(一) 山蘑菇

夏末秋初,小河两岸气候宜人。清爽的河风吹动着满眼的绿,在明朗的秋阳下晃人的眼睛。渐渐地,峡谷的精灵们开始褪去青涩,穿上秋的衣裳。此刻的峡谷里一片欣欣向荣:苞谷饱满的别在秆上,枣子沉沉的压在枝头,柿子开始变黄,一切都遵从着大自然的召唤,预示着秋天丰收的场景。经过一个夏天的酝酿,小河两岸的栎树林、枞树林里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一场雨将气温拿捏得恰到好处,野生的红菇、枞树菇像一把把厚实的小伞散落在经年堆积的栎树叶和松针上。峡谷里很多人对野生蘑菇望而生畏,但对红菇和枞树菇却情有独钟。童年的清晨,外婆会像春天捡地软一样早早的出现在记忆深处的树林里,凭着口耳相传的经验将一颗颗红菇、枞树菇捡回,仔细地清洗、焯烫,加入老腊肉煎炒成菜。一口锅盔馍一口外婆炒制的腊肉炒山蘑菇曾经是我童年醉美的舌尖记忆。也就是在那一丝诱惑下,我学会了辨识野生蘑菇,深谙野生红菇、枞树菇的妙处!

考古学家证实:蘑菇在地球上有上亿年的历史。峡谷深处的野生红菇、枞树菇不受外界沾染,很好的保留了那一份纯真。蘑菇是可食用的菌类,雅称“蕈”,是集天地之灵气的人间珍品。《庄子》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列子亦曰“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古代先贤借菌类抒发了自己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吕氏春秋》中“味之美者,跃骆之菌”、“齐文宣帝凌虚宴取香菌以供品味”则写出了古人对菌类美味的厚爱。

南宋·杨万里在《蕈子》一诗中细腻的摹写了雨后山蘑菇变成舌尖美味的生活画面: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菘羔楮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仍堪贮盈笈。我们可以这样解读:一场雨水过后,山蘑菇顶起堆积的落叶,一朵朵钻出地面。一颗颗山蘑菇蜡面黄紫,茎酥娇脆,轻手可拾。入馔烹调,味如鹅掌,滑似莼丝,齿牙留香。她的味道让其它食材黯失颜色,每天的餐桌上都不可缺少。晾干后的山蘑菇更是能满足嗜菇者对山蘑菇经年的依恋。

近代的张大千、王世襄、汪曾祺也对野生蘑菇宠爱有加。美食家汪曾祺在文章中回忆到:将偶得的一朵野生大蘑菇,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带回北京,亲手为家人烹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作家铁凝盛赞汪曾祺是:“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我一直在猜想是什么让古今文人对那一朵朵山蘑菇念念不忘?回到山里偶得数颗野生红菇、枞树菇,我从那幽幽的馨香鲜美里似乎觅得了答案。

儿时的秋天总有无尽的乐趣,南山放牛的间隙偶得一朵朵红菇和枞树菇足以让我兴奋一整天。日暮时将她们小心的带回洗净,母亲会将她们在开水中焯烫,沥去水分,然后将她们变成不可多得的舌尖美味。母亲会学着外婆用老酵母发上一盆面,恰到好处时取出放在案板揉搓。酵母独有的香气在厨房里弥漫。我在锅台背后用心的看管着灶里的柴火。喷香的锅盔在灶火的烘烤下逐渐变得两面金黄,刺激人的食欲,让人的喉管发痒。烙馍的间隙,母亲会取出陈年的老腊肉,泡涨洗净,切薄片待炒。锅洞里的炉火映红了我的脸还有我期待的眼神,我在心里一遍遍憧憬着山蘑菇炒腊肉的美味。

锅盔馍两面金黄,母亲将她从铁锅中取出暂放在案板上。孩子们只是望着,不管腹内多么饥饿,咀嚼的冲动多么强烈都是不会草率吃馍的。因为舌尖上的记忆告诉孩子们只有锅盔馍配上山蘑菇炒腊肉一起吃才叫“绝配”。锅洞里再添干柴,葱姜蒜备用,只等柴火将铁锅烧红,花生油下锅烹炒了。铁锅将花生油升温至发出共鸣,“嘎嘣”作响。母亲不慌不忙将切片的腊肉倒入锅中,瞬间空气里就弥漫了肉类的荤香。待多余的油脂煎出,母亲会倒入少量开水烹煮,刹那间火腿般的荤香更加浓烈了。待水分蒸干,老腊肉也变得软硬适中,油水滋润着腊肉,轻轻一嗅就让人丢了魂。母亲借着锅里的油水,放入葱姜蒜爆香,倒入沥干水分的红菇、枞树菇,简单翻炒,山蘑菇在吸收油水的同时时放出了菌类独有的清香。就在那一刹那,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嗅出了山蘑菇炒腊肉的舌尖记忆,露出了美美的笑容。出锅前母亲会简单的用食盐调味,尽最大可能保留山蘑菇的本质味道。一口锅盔馍,一口山蘑菇炒腊肉,让人赞不绝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她是山里不可多得的珍馐。腊肉的荤香解馋耐饿,蘑菇独有的爽滑细腻让舌尖仿佛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每年的夏末秋初,小大都会在记忆深处的山林里觅回红蘑菇,她们是素食者的宠儿。红蘑菇洗净焯烫,沥干水分。菜园里的青红线椒切圈,葱姜蒜备用。待花生油煎出油烟,爆香葱姜蒜,倒入青红线椒翻炒。恰到好处的倒入焯烫好的红蘑菇,菌类的芳香从锅底升腾慢慢飘入我们的鼻孔,让我们为之着迷。大姐会早早的搅上一锅苞谷糊汤,一口糊汤一口素炒山蘑菇,这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深谙的舌尖秘密。生在这河谷里,浸润着精灵们的灵气,顿觉神清气爽,那种宁静淡泊从舌尖开始生长,渐渐抚平我们躁动的心。

枞树菇颜色金黄,类似鸡油菌,味道异常鲜香爽滑。雨后的枞树林略显神秘,枞树菇从松针深处探出头窥探着峡谷里的一切,只有机缘巧合方可偶得。枞树菇终于钻出地面就像一朵朵金黄的花朵,小大总能恰到好处的将她们捕获。金丝峡土鸡加天麻、枸杞早早的吊出浓淡相宜的高汤,她是另一道珍馐“菌王汤”的底料。砂锅中高汤垫底,起火煮沸。洗净的枞树菇金黄诱人,释放着菌类的清新。大姐是厨房的高手,火候时机都镌刻在记忆深处,适时地加入新鲜枞树菇,鸡汤的香味裹挟着菌类的芳香瞬间让时光停滞。恰到好处的熬煮能将枞树菇和鸡汤的味道完美融合。起锅前淋上点滴芝麻油,饰以小葱圈点缀,一锅浓淡相宜的“菌王汤”就成型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舌尖美味往往都是返璞归真的绝唱,吃腻了尘间的酸辣荤腥,咂一口菌王汤,舒服的是肠胃,升华的使我们自己顿悟后的灵魂。

雨过天晴,我站在高高的楼上向峡谷眺望,我在猜想此刻的峡谷深处红蘑菇、枞树菇破土而出的情景,她们还似不似儿时我见到他们的样子。时常感觉自己怀旧,常常莫名的想起某种灵魂深处的味道,她们不约而同的将我带回熟悉的山水间。

秋天来了,峡谷里将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勤劳智慧的小河人会将自己的收获点化成一道道的舌尖诱惑,期待着您一起品尝!

作者简介

章骥:男,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一级教师。现供职于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而立之年,笔耕不辍。教学之余喜欢玩味文字,抒写性情。尝试新媒体系列写作,原创作品见于:文學陝軍、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百度、搜狐、腾讯、凤凰新闻、华商网、东方新闻、陕西金丝峡景区官网、商洛之窗、商洛旅游网,商南政府信息网、商南旅游网、商南广播电视台等新媒平台。

商洛通新媒体 | 编辑 :秦飞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5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