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像
揽来质朴田园趣 赋尽自然归去情
----读陶渊明诗《移居》二首
·湖北麻城 关中刀客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东晋陶渊明是第一位以田园景色和田园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清新自然,平淡纯美,既一反晋宋以来诗文渐趋浮靡的旧俗,又不落东晋文人士大夫“因谈玄理,流成文体”的玄言窠臼。
他独树一帜,开田园诗之先河,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
因此,他的田园诗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宋真德秀语)。
陶渊明乃浔阳柴桑人,出身于一庶族寒门人家。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动乱时代。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他断断续续为官十三年,最后绝别仕途,回归田园。
《移居》诗二首就是他在归隐的第六年(即义熙年)由上京迁至南里之南村时所作。
《移居》是一组诗,共两首,都是写诗人不仕归田后,享受悠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独得之趣。第一首“移居卜邻,得友论文”,写与友人过从谈论的乐趣;第二首“饮酒务农,不虚佳日”,写务农之余与朋友诗酒流连之乐。诗的基调轻松愉快,但内涵却蕴寓深远。
《移居》第一首诗可分为两段。
前六句为第一段,后六句为第二段。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它。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此段开篇诗人便点明了迁居南村的原因:南村人心地质朴,又有好邻居和睦相处。
其实,诗人早年便有迁居之念,只是到今日才得以如愿,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乐与数晨夕”表露出诗人乐与劳动人民平等往来、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此,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当时的污浊官场社会的厌恶在一明一暗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隐寓出诗人远离尘埃、洁身守志的人格精神。
此段无惊人之语,写得直白平淡,但细细推敲,便会使人发现诗中是直而藏曲,平而见险。
第二段“弊庐何必广,取足蔽牀床。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写诗人与朋友谈诗论文的快乐生活。
诗人归隐田园,在物质上是俭朴的,只要能“取足蔽牀床”即可,但在精神生活上是富有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一千古名句表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饮酒赋诗的快慰心情。
《移居》第二首也可以分为两段。
前八句为第一段,后四句为第二段。
第一段主要写了田园风光的纯洁幽美与田园生活的淳朴宁静。
诗人在春秋佳日,畅游原野,登高赋诗;与乡邻亲切相处,有酒斟酌,谈笑风生。
这寥寥数言刻画出了一幅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图画。
它不仅和浑浊不堪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也侧面反映了诗人认为自己归隐是“返朴归真”的快乐心情。
若说第一段对田园生活只作了叙述,那么第二段便是诗人的议论了。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鲜明地表现了诗人的观点: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不要轻易离去。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亲自躬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它不仅表现了诗人与统治阶层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也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劳动的顽强态度。
总体来说,《移居》这组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如下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表达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厌恶和对田园的热爱。
其实,陶渊明回归田园是由他“性本爱丘山”的本性决定的。
他回归田园实际上是回归本性、回归自然。
在中国历史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普遍遵守的人生信条。
陶渊明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决定了他不善于在官场中周旋;于是,仕途遇阻便萌生退隐之念。
这是很正常的,但陶渊明的“归隐”与当时某些人以退为进,以隐士之清名,寻求“终南捷径”的“归隐”是有本质不同的。
陶渊明的“归隐”是归而不复;而某些人(如盛唐田园诗人)“归隐”,倘若有机会还是要“入世”、“兼济天下”的。
可见,诗人衷情田园,渗透着他“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追求真善美”的美学理想。
二是反映了诗人与村民的亲密关系。
诗人不以文人自居,而是与乡邻共同劳动、和睦相处,表现出了倾向于平等的思想。
三是诗中充满了对农业劳动的歌颂与赞美。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讴歌。
这种对劳动的感受只有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得到。
可见,陶渊明已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他的劳动观念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从艺术特色上看,《移居》诗二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平淡自然。
诗人往往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
他的诗不做作、不雕饰、不求华丽的辞藻,语言简洁凝炼。
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出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中的“相呼、斟酌”四字平淡无奇,却写出了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势。
二是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诗人用朴质平淡的笔触将丰富清新的感受和田园生活囊括在白描般的画面之中,散发出劳动生活的气息。
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两句勾勒出一幅淳朴自然的田园郊游图。
画中有动有静,有景有情。
那晴朗的天气,美好的景色,诗人登高望远、豪情万丈的气魄将人带入到另一种境界中去。
《移居》二首较集中地反映了陶诗的风格,一直为后人所瞩目,尤其是盛唐田园诗人深得陶诗之精髓,写出了不少“诗中有画”的田园诗作。
然而,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都难以与陶诗相比肩。
正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所评价的那样:“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