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中关于善恶和道德的句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之初性本善。
二、常思己过善修其身是谁说的?
“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一句出自《论语》。
原句是:“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意思是:时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再予以改正。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儒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中心思想,告诫了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三、善良有尺出处?
论语:“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投我以桃,便报之以李;待我以怨,便报之以直。
《三字经》开篇即是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马克·吐温也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心存善念不错,与人为善也对,善心与善行当然值得肯定。
然而,善良若是失去了尺度,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反倒偏离了行善的本意。
我们须得记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以善相待;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一再退让。
善良若无尺,会伤到自己。
看到过一则故事。
有个善人,每天都会给自家门外的乞丐十块钱。虽然没听到过对方的一句谢谢,还是默默地坚持了整整两年。
后来,善人结了婚,开销变大了,就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
这一次,乞丐说话了:“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
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
乞丐闻言,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脸上,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这其实是个笑话,却又不仅仅是个笑话。
现实生活中,辜负他人的善良,甚至将别人的伸手帮忙看作理所应当,不但不思感激,反而不断索取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孟非所言: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有些时候,你给出去的善良若无尺度,只知一味满足被帮助者的要求,不但落不到好,反倒会招致祸患。
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在成名之后,被一大堆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缠上,个个都问他借钱。
九年间,他借出去了一百多万,家里有满满一抽屉的借条。
可这一百多万中,收回来的只有两万。
他上门去要账,别人非但不肯还钱,还对他恶语相向。
明明朱之文借给了村民们很多钱,还在默默地在为村里修路,做了不少的好事,口碑却越来越差,成了村里人口中的“白眼狼”。
王小波曾说过:“善良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错误的善良,不会给他人带来天堂,只会拖累你掉进地狱。”
老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善良若是失了尺度,被伤到的其实是你自己。
四、论语关于慈善的句子?
1、慈善是道德的积累,每个人都可以行善。
2、慈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它创造了亲切和谐的人际关系。
3、没有什么比做好事,帮助别人,得到足够的快乐更大的了。
4、美好为最可贵,生命用之不竭;好心肠出好田地。
5、慈善是互动的,你付出的爱,也会收获精神的充实和满足。
6、慈善是一场长征,永远不会结束。但是,慈善不是苦难的长途跋涉,而是幸福的长途跋涉。
五、上善若水出自论语哪里?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老子》和《论语》是两本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高明的人做起事情来就像是不断流动的水,水有两大特性,第1个是它的适应性,第2个是它的流动性。
所谓的适应性指的就是它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在任何环境当中,水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它的流动性,则代表的是源源不断的活力,主要还处于动态,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水的这两大特性注定了它在世间万物当中的不败地位。
六、论语中关于友善的句子?
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七、孔子关于善良的言论?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八、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解释?
问题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句里的“善”字的意思是:好的、优秀的。
这样解释,需要将“善”还原到原文中。
引文出自《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原到原文后,就会发现句中的“善”是指“三人”的“优秀品质”。
“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以译成:选择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去追随。
九、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的意思: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2、好的行为、品质。
3、高明的,良好的。
4、友好,和好。
择其善者而从之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现多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可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