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遵义红色文化文章,戴启章散文:走进红色圣地遵义

遵义红色文化文章,戴启章散文:走进红色圣地遵义

走进红色圣地遵义

一条白练似的湘江贯穿遵义城,新老城区夹河而立。

汽车穿过老城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来到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同志的故居。

这栋楼房是四方形,四周有圆拱、走廊。

鸳鸯窗上镶嵌着三角形状的彩色玻璃。

这栋楼房,原为黔军一个旅长的官邸。

在30年代,算是遵义城里了不起的一栋“洋楼”了。

毛泽东同志住楼上,一张旧式铜床上铺着粗白的垫单,灰布薄被。

古老的九屉桌放着一盏马灯。

张闻天同志,住在毛泽东住室的楼下,他隔壁住的是遵义会议担任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之一的王稼祥。

这里陈设简单。

朴素,可想而知当年战斗生活的艰苦。

人去室存,在他们的遗像前,引起我们深深的怀念。

穿越繁华的市区,来到了老城区琵琶桥东侧87号---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

门前,高大的百余年的刺槐静静立,见证了遵义会议这一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伟大时刻。

1931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纠正了当时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这栋楼原为贵州军伐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现在,正门高悬毛主席1964年手书“遵义会议会址”金字匾额。

走进大门,穿过一座用瓷砖镶嵌着“慰庐”二字的山水牌坊,左侧便是那座用青砖小灰瓦砌成的曲尺形二层洋楼,四周有环廊相通。

红军进驻遵义,中央军委总部便驻在这里。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二楼客厅举行。

我怀着一种庄严的情思。

扶拦上楼,来到遵义会议会议室。

这里,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是20把围着一圈木边藤心靠背椅,屋子东壁上有一只挂钟早已停止了摇摆,仿佛将时针停驻在彼刻。

两壁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

“会址”这栋楼房,除会议室外,当年,周恩来、朱德同志的住室,军委办公室以及刘伯承同志与一局的几位作战参谋的住室也在这里,一切都按历史的原貌陈列,供人参观。

周恩来同志当年是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他的住室十分俭朴。

一张古老的架子床,九屉桌上放着铜墨盒,瓷质笔筒,玻璃罩子的马灯……朱德同志住室的陈设也很俭朴。

壁上留有几条红军标语,是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时写下的:“学湖南,打土豪! ”“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走出遵义会址,到杨柳街红军总政治部驻地,当年这里的天主教堂及神甫、修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现在,这里树绿花红,草地如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展览,使得观众对伟大的长征有了生动的了解。

登上红军山极目远眺,遵义会址楼顶的红旗迎风飘扬,令人心潮起伏。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及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我党从幼年党走上成熟党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的主导地位,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能够达到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戴启章,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先后从事公安司法、党委宣传、记者编辑等工作,现为辽宁民威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法学会会员、抚顺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

业余喜爱写作,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等作品百余篇。

出版散文选集《小路之恋》。

与他人合作发表小说《维纳斯出示的罪证》后改编为电视剧,拍摄后先后在市、省、中央电视台播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n2022061307500469f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