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权劝学的语言特点?
孙权:知人善任、循循善诱 吕蒙:过而能改、宽宏大量 、热爱学习等鲁肃:珍惜人才等
二、治学的故事20字?
①
古代名人治学故事
刘懿摘
1、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
西汉时,出生在穷苦农民家庭的匡衡,从小非常渴望读书,于是白天要劳动,晚上想读书又点不起灯油。一天晚上,他发现墙上有一丝光亮,原来是邻家的灯光从墙缝里透过来。他心里一动,就把墙缝凿大,借光读书,每天如此,七年不断。后来,匡衡终于成了一个有名的大学者。
2、长而进益(《三国志》)
三国时,二十多岁的吕蒙,由于英勇善战,而成为东吴的名将。只因他出生贫贱之家,早年没有机会念书,从军后,又忙于军务难以读书,后来,在孙权开导下,他才开始发愤读书,越读劲越大,学识日见渊博,几年后连学者鲁肃见之也敬佩不已。
3、囊莹代灯(《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
晋代南平人车胤,少年勤奋,酷爱学习,可是家境贫困,晚上用不起灯油。后来他就想一个办法,用丝带装了数十只莹火虫。制成了一盏世间独有的“灯”,他用这盏莹火灯,专心致志学习,夜以继日,手不释卷,成为千古佳话,
4、映月苦读(《南史》卷七十三“孝义传”)
南北朝时,济阳考城人江泌,白天斫屐为生、晚上就在院子里映着月光读书,月亮西斜时,就拿着书多爬上屋顶苦读,有时读得困倦,竟从屋顶上滚落,他醒后不顾疼痛,又登上屋顶,直读到月落方罢.
5、铁杵磨针《(唐史》)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小时候,却曾是学习不用功的孩子,有一次他从私塾逃学去玩,见到一个老婆婆在溪边磨小铁柱,他感到奇怪就问,老婆婆说要磨绣花针,李白不相信,婆婆说只要天天磨,有耐心,再粗铁杆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很受启发,醒悟到学习也和磨针一样需要恒心毅力,从此刻苦用功,学业大进,成为一个大诗人。
6、发愤忘食《司马先《刘道原十国纪年事》》
北宋时,蜀州人刘恕聪颖好学,且十分珍惜时间,常因读书忘了吃饭。有一大,刘恕到一个在外地做官的朋友家借书,朋友了丰盛的酒宴款待他,他竞谢绝上席,要求先进书房,做客十多天都迷在书房里,又读又抄,离别时,朋友发现他两眼都熬红了。由于他勤奋努力,在短短的一生取得了卓越成绩,编著了不少书。
7、枕警著书(《三朝名臣言行录》
宋代司马光,自幼聪明过人,但他并不满足,相反总感到自己不如人,而更下苦功,获得了渊博的学识,一生著作多得惊人。写书数十年中,他每天都写到深夜,为了防止贪睡,便用半截圆木做枕头,困倦时睡在上面,只要一动,枕头滚翻,人就惊醒,他马上披衣而继续读书。
8、断齑划粥《《范文正公集年谱》》
宋朝范仲淹小时候丧父,家里根穷。可他非常刻苦读书,十几岁时,在长山醒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煮一小锅稀粥,等冷冻后,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吃2块,再切几根盐菜配饭,发愤学习。后来他到了南部学会念书依然如故,甚而几年没脱衣睡觉,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9、握笔生茧(《明史》)
明朝人张搏,从小就勤奋学习,所读过的书都手抄下来,抄完朗诵一遍,随后马上烧毁,又再抄,抄完又烧,常常抄了六、七次,他右手握笔管处,磨出老茧,就这样练出了一手好文章。他诗文敏捷,各地来征索的人很多,张博不起草稿,当场对客挥笔,顷刻就作妙文佳句,所以名高一时。
②
一,吕蒙的故事:吕蒙早年没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吕蒙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吕蒙请教过战术。
后来孙权看出吕蒙的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吕蒙在家认真苦读兵书。
吕蒙后后来成为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
吕蒙再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活捉了关羽。
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④
⑤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⑥
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⑦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念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读书以过目成涌为能,最是不济于事。
不好的书也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了。
⑧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学习的最佳态度,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努力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这种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以后的人生生活更加精彩,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同时,人的一生要在学习期间多吃苦,方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⑨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
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
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
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
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启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例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王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后来完成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充的成才,说明学习只能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⑩
1935年,只有小学学历的金克木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负责借书还书。一天,他忽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学生一样读一些书呢?
但如何在书海中寻到最有价值的书,令他一筹莫展。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索引”,就像他根据“索引”给借书人找书一样,反过来,他也可以从借书人那里搜索到有价值的书啊!
从此,借书人就成了他的“导师”。白天,他在借书台和书库间穿梭;晚上他就偷偷阅读那些被别人借过的书。他的“导师”五花八门,但以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要写论文,因此他们借的书都很有方向性。
给金克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从十几公里外步行赶来的教授。他夹着布包,手拿一张纸往借书台上一放,一言不发。金克木接过一看,全是些古书名。待这位教授走后,金克木赶紧把记下来的书名默写出来,以后有了空闲,便照书单到善本书库中一一查看。
日久天长,这个曾经的懵懂少年不仅靠自学精通了梵语、印地语、世界语等十多种语言文字,还在文学、历史、天文等领域卓有成就,成为一代奇才,与季羡林、张中行和邓广铭并称为“燕园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