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这首诗曾入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很多人从小念到大,老师一直解释说它是惜时励志的诗,其实香浓美艳的七言诗才是它的历史本来面目。
中高考将近,走至学校,总听取琅琅书声一片。有时,我在学生的读书声里会经常听到熟悉的诗句,却没料到,有一次竟还听到唐朝时那首极为流行的乐府七言诗歌《金缕衣》了。
几经探询,我发现学生们仍把这首诗奉为“年少惜时”的励志金句,且作为写作素材在笔记本上誊写得工工整整。我暗暗吃惊,感觉脑门处虚汗涔涔而下。
我往百度搜索框输入“劝君莫惜金缕衣是励志名言吗”,显示的首个答案竟然是“必须的”,往下满屏都是“励志古诗、励志金句、励志情怀……”的答案,相关的视频支持,还不乏中央电视台这种级别的传媒制作的节目。
[碰拳]《金缕衣》真的是励志诗吗?[碰拳]
一、如果望文生义,《金缕衣》的确象励志诗。
我们姑且先看一看这首诗。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词语解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堪:可以,能够。
直须:不必犹豫。
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诗义翻译】
不要爱惜荣华富贵,一定要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金缕衣》是唐朝中期的一首七言乐府诗。结合表层字义,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蕴的小诗,全诗直白地劝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鼓励人们要趁着精力充沛,珍惜青春时光,及时摘取人生胜利果实,别因浪费光阴而后悔不迭。它是一首劝人惜时的励志诗。
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解析,只基于字义,它似乎也能自圆其说。
二、了解了《金缕衣》可能的作者,你很难不产生怀疑。
巜金缕衣》的作者是谁?一般而言,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无名氏之作,即这首诗压根儿就不知道是谁的作品。有些书籍收录此诗时,就把视为无名氏之作的都一概称为“佚名”。
另一种说法:真人之作,作者杜秋娘,唐朝中期赫赫有名的歌舞姬。作为歌舞两栖明星,《金缕衣》是她演艺生涯中最出名的作品。但《金缕衣》因其舞唱而出名,是否由其创作,因历史久远,已无从考证。
杜秋娘何许人也?杜牧的《杜秋娘诗》可以作为佐证。结合其它典册史实,杜秋娘的人生之旅还是有迹可循的。
杜秋娘原是润州(镇江)人,有着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才情。她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就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做歌舞姬。杜秋娘擅长歌舞,还会创作,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
杜秋娘且歌且舞,巜金缕衣》演出的强大感染力让李锜喜不自禁,当即把杜秋娘纳为侍妾。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时任唐朝皇帝的唐宪宗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李锜不满,举兵造反,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又成了歌舞姬。
但《金缕衣》巨大的魔力令人无法抗拒。有一次杜秋娘为唐宪宗表演《金缕衣》,宪宗也被其巨大魔力深深吸引住。杜秋娘不仅成了宪宗格外宠爱的秋妃,还成了他的机要秘书,宪宗常常乐于与她讨论治国大事。
二人过了十几年琴瑟和鸣的好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
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则负责照料皇子李凑。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就一命呜呼。十五岁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
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心知必为宦官所弑,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自己抚养过的漳王李凑为帝。岂料宦官耳目众多,计划被泄露,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返回乡里,从此结束了劝人“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折花岁月。
纵观杜秋娘的一生,花盛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空枝时,孤苦伶仃无人问;活脱脱一个《金缕衣》的典型例证。《金缕衣》不仅是一代美丽歌姬身不由己得乐且乐的命运缩影,也是唐朝由盛及衰后及时行乐世风的真实写照。
处在这样一个沉溺声色、得过且过的时代,一个歌舞姬从小生活在寄人篱下、任人摆布的处境里,首先考虑的不是靠美貌才艺取悦于人、试图改变自己命运,而是充当教母角色四处劝人珍惜少年时光、以图建功立业,可信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研判出杜秋娘创作《金缕衣》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伺机讨得男人欢心,并最终博取男人恩宠而上位。尽管这个目的,既让人无奈、又令人同情。
【扩展阅读】
杜牧的才华太过横溢,《杜秋娘》这首诗写得太长,不习惯阅读古文的朋友恐有不适。小编将其放在本部分正文之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阅读完杜秋娘生平之后续时阅读,加深印象。
引用该诗只为丰富历史原貌,若跳过此诗,不会影响此前的叙述与研判,也不会影响文章阅读整体性。
杜秋娘诗
杜牧〔唐代〕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痕捻止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三、回到《金缕衣》描写的时代,你就能找到事情的真相。
有一点很明确,即《金缕衣》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经唐朝中期著名歌舞姬杜秋娘演唱后,才大红大紫进而家喻户晓乃至千古流传的。所以其实无论作者是谁,只要我们回到《金缕衣》所产生的时代,回到《金缕衣》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特定生活场景,我们就有可能揭开诗中的真相。
好在《金缕衣》唱演者杜秋娘的歌舞姬身份,及诗中象征贵族身份的“金缕衣”的提示,恰当地限定了诗歌所涉及到的场景根本就是一场歌舞乐事,而且,不是适应大众娱乐口味的普唱,而是满足特权阶层狂娱的特演。在附庸风雅而文人诗情犹如江河奔腾的唐朝,找到描写此类场景的诗歌并不算难。
恰好,唐朝“诗仙”李白就写过类似题材的诗歌,而且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八篇,合称为《宫中行乐词八首》。
这些诗是李白奉诏为唐玄宗所写的遵命之作,字里行间虽然也流露着诗人的无奈、讥讽、愤懑,但既然应天子之命,对宫中生活的奢华细节还是不吝词藻,极尽铺陈和粉饰之能事。
这些场景描写,有助于我们对《金缕衣》的理解,毕竟当时纵情歌山舞海的皇宫游乐生活,一直为宫下贵族们趋之若鹜,他们争相效仿的乐舞绮筵,虽然规格档次上低一些,但灯红酒绿的香艳诱惑说不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宫中行乐词八首》多写宫中乐舞,我们择其有代表性的几首进行分析,便可知端倪。
宫中行乐词之四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诗意】春天归来,玉树影斜,夜幕降临之时,宫中乐事连连。君王白天忙于政务,入夜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嫔妃们簇拥花间,笑语盈盈,更曼展柔姿,轻倚玉竹娇声歌唱。月光皎洁,大地如银,月宫嫦娥请到人间,与我们一起欢歌醉舞吧!
宫中行乐词之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好光辉。
【诗意】寒梅飘落,霜雪融尽,春风拂过,杨柳泛青。多情黄莺卖弄歌喉,声音娇柔让人如醉如痴;檐前燕子情语呢喃,比翼双飞。春日迟迟,照耀得唱歌的舞台和饮酒的筵席暖意融融;春花鲜美,映缀得漂亮的舞衣美艳无比。傍晚时分,夕阳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一片流光溢彩,好不气派啊!
两首诗,写宫中玩乐,几乎日日酒筵,夜夜笙歌,欢宵达旦,四季不停。而杜秋娘年少时的主人镇海节度使李琦的“夜总会”虽然没有皇帝的显赫,但既然有一大群私人歌舞姬参加,你想象一下:那游龙戏凤、艳歌浪舞的邪乎劲儿会差到哪里去?
在这样充斥着靡靡之音、炫舞热风的环境中,歌舞姬们要身着“金缕衣”的显贵们不要太爱惜身上高档的着装一一或染尘无视,或晾挂一旁,或脱衣送人一一难道只是为了进入教育培训大厅,共同凝神聚气,心无旁骛来勤奋学习吗?——无非是激发“金缕衣”们的青春活力,挥霍澎湃难抑的荷尔蒙,狎戏更方便,狂欢更自如,珍惜当下,享乐及时罢了!
所以,如果认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是劝人不爱惜富贵,要珍惜时光,建功立业,这是何等不可思议。
退一步说,即使有惜时励志之说,“金缕衣”也非普通百姓穿得起,其意义仅局限于穿得起“金缕衣”的一小部分人,如今推而广之,穿不起“金缕衣”的天下苍生何以心领!
读李白《宫中行乐图》还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唐朝歌舞姬与“花”之间的某种联系。这也是把《金缕衣》定义为香艳词曲的又一佐证: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宫中行乐词》(之七)
很显然,唐朝歌舞姬是以身着绣着新鲜花朵的艳丽舞衣为美的。更有诗为证:
巜宫中行乐词》(之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诗意】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能歌善舞之后,轻盈的身姿便经常在宫殿里出现。头上戴着鲜艳的山花,身上穿着绣有石竹花图案的罗衣,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撵之后。我只是担忧: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皇帝面前再也没有我的婀娜身姿了。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歌舞姬喜爱穿绣花的彩衣,既是职业要求,更是时尚追求。就像现在把年轻、帅气的男孩子习惯称为“小鲜肉”一样,唐朝浓郁的花文化里,出现“花美人”的伴生物,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显得平常稀松。
若杜秋娘有“花美人”别称,当她以“花美人”的心态自恃的话,她眼中的“折花”就近乎等于“占花美人便宜”!《金缕衣》全诗,玩的就是一场“调戏美女”的游戏!
这与今人对此诗的理解,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
哎呀贵人呀,不要爱惜身上那件金缕衣。人生苦短,趁着你还年青力壮,趁着我还貌美如花……
太肉麻,后面的各人自行脑补吧。
如此看来,以花喻姬,比起今人将花喻为青春岁月、读书折挂、建功立业之类,终究要靠谱得多。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直在走下坡路并直至覆亡,有人戏称是《金缕衣》传唱不绝而把唐朝给唱垮了,看来也不无道理。
【扩展阅读】
《宫中行乐诗》一共八首,引用全诗只是为丰富历史原貌,若跳过此诗,不会影响此前的叙述与研判,也不会影响文章阅读的整体性。
宫中行乐词八首
[ 唐 ] 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好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四、《金缕衣》如何从“香艳词”误读成了励志诗。
(一)掩丑说:达官贵人为了给自己荒唐的行为找的遮羞布。
这个桥段像极以前春晚赵丽蓉和巩汉林会演的一个小品《如此包装》里的一段歌词: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瞧我这张嘴,一杯你开胃,我喊了一声美,二杯你肾不亏,哈哈,还是美,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证你的小脸呀,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黑不溜秋,绿了叭叽,蓝哇哇的,紫不溜湫的,粉嘟噜的透着那么美,....它为什么这么美,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白开水。
连兑水的二锅头,都能被说成是一百八十的宫廷玉液酒,《全缕衣》粉饰粉饰,由香艳曲词变成励志金句,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全缕衣》由浪荡女子摇身一变成为励志青年,这只不过是穿“金缕衣”的显贵们,为了掩丑玩了一次障眼戏法而已。
(二)遮羞说:老师为遮羞圆场给学生编戏词,以讹传讹后流传至今。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古代某学堂。老师正津津有味看着《金缕衣》,全然没有察觉到有几个调皮的毛孩子发现了这一秘密。
生:(表情诧异)老师在看《金缕衣》啊?
师:(羞赧,表面镇定)好诗啊! 好诗!
生:求师指教一二?
师:说它是好诗。一则它一反惯例,先赋后比 ,古人为了珍惜春春时光,珍贵的“金缕衣”亦不足惜,决心之大、立志之坚非常人可比!
生:……
师:二则闻所未闻,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设喻奇巧,耐人寻味啊!
生:(折服、渴慕)这么好的诗,可否教给弟子?
师:这个嘛,……当然啰。
于是乎,励志版的《金偻衣》开始传播,而且很邪乎地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老师痛快圆场,后人以讹传讹,宫中艳词摇身一变成了励志金句,犹如皇帝内裤居然被人当成龙袍来跪拜,荒诞不经的剧情居然就这样上演了。
五、我们以后该持何种态度对待这种诗。
对待历史,正确的态度始终是:强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高度尊重历史原貌;去伪存真,披沙拣金;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不盲目反对《金缕衣》的艺术成就,这样的诗流传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但罔顾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堂而皇之口喷艳词脚踏舞步来到学生的课桌上,那就有故作风雅大伤风化之嫌了。
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乏鼓励年少惜时好学的美文,完全不用《金缕衣》来充当吸粉明星。下面几首古诗,都值得让学生们认真吟哦诵读,品味鉴赏。
1.《惜时》 佚名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名句解读】三春时节花开正艳,若要求学必须趁着年轻。
2.《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名句解读】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再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3.《杂学》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名句解读】年纪正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 因为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4.《劝学诗》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名句解读】少年时一味贪玩,不知道要勤者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努力学习。
5.《劝学》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名句解读】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6.巜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名句解读】可以补天,可以填海,可以移山,但过去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在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产权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揭开《金缕衣》的历史真相,还原《金缕衣》固有的历史真实面貌。
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若有感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若侵权,请联告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语录网网友观点:哇 没想到友友对古诗词研究的如此透彻 造诣颇深!
佩服佩服!
全程我仔细阅读完毕 同意友友观点 深刻好文!
为你点赞!
同时祝友友及家人五一愉快!
非常感谢!
现在能把这类文章读完的人,已属凤毛麟角。
这首诗作为励志诗进入语文教材,确实不妥!
过奖了,故纸堆里觅苍黄,还少年时的愿罢了,今人未必喜欢。
不像你的美拍,画面如梦似幻,自有一股不可抵挡的魅力,友友知识渊博
拜读佳作
颇多收获
文学作品要百家争鸣
支持友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