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舒婷致橡树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下面小编就以1407字给大家详细介绍舒婷致橡树表达诗人怎样的爱情观,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被誉为“国民爱情诗”的《致橡树》写于1977年,它让舒婷名声大噪。《致橡树》表达的是一种成熟的体现着美好的人生理想的爱情追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种在同一地平线 上,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扶持的爱情观念,既蕴含着东方女性所珍重的女性温柔,又富有重视人格价值独立的现代意识,因此被广大读者欣赏,而且作为爱情诗歌的典范被广为流传。图为网上流传的舒婷与丈夫陈仲义的合影。
许多人都想知道舒婷身边的那棵“橡树”,舒婷总是笑着回答,她的“橡树”既不高大,也不伟岸,却是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她的先生陈仲义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教授,也是颇有名气的评论家,对诗歌理论研究颇有造诣。舒婷安静地做一个女人,过着宁静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图为舒婷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陈仲义诗论研讨会。
舒婷和陈仲义,一个诗人,一个诗评家,被人们称为“诗坛眷侣”,他们用心经营着爱情的“双桅船”。图为陈仲义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自己的诗论研讨会。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图为舒婷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陈仲义诗论研讨会时,为她的读者签名。
陈仲义,1948年出生于厦门。当过3年多农民、3年民办教师、10年工人。1980年入厦门职大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系主任。现为厦门城市学院人文学部教授。年轻时,他家住鼓浪屿中华路,和舒婷同一条街,相隔不远。图为陈仲义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自己的诗论研讨会。
作家陈志铭说,陈仲义和舒婷,两家相隔仅数十步,门牌号都是奇数,都有院落,院子里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其中包括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鸢尾花。仲义的母亲,舒婷的父亲,都是慈祥好客的长者。图为舒婷、陈仲义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陈仲义诗论研讨会。
当年他们之所以“相持”了七八年,鱼不动,虾不跳,陈仲义是怕高攀不上舒婷;舒婷是因为她的诗和人当时都处在时代的漩涡和风头,怕累及陈仲义。有诗为证:“我站得笔直/……/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图为陈仲义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自己的诗论研讨会时,接受媒体采访。
1981年的一天,舒婷远游三峡归来,还没及抖落一路风尘,陈仲义已树桩般伫立在她面前,“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何须点,舒婷说了句“好罢”,一点也不朦胧,这对分别为32岁与29岁的“金童玉女”,携手步上了爱情的双桅船。图为舒婷出席首届武汉诗歌节开幕式。
陈仲义对她的体贴之殷,舒婷不愿多说,她早将那相濡以沫的爱的感受化为诗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图为舒婷出席首届武汉诗歌节中国诗人面对面·著名诗人舒婷专场活动。
作家陈志铭撰文说,陈仲义舒婷家庭和谐幸福,这可不是我信口雌黄,告诉你,他们家连鸢尾花都在唱歌呢!不信,请侧耳听: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这是舒婷一首长诗里的几句,题目就叫《会唱歌的鸢尾花》。鼓浪屿的双桅船,中华路的鸢尾花。这是世纪的浪漫,也是美丽的真情。图为舒婷出席首届武汉诗歌节中国诗人面对面·著名诗人舒婷专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