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油翁短语的结构?
①
具体解答分析如下:“卖油翁”这个短语的结构特点是偏正关系。
这个短语等于说“卖油的翁”,“卖油”是“翁”的定语,表示修饰关系,说明“翁”的属性性质是卖油的。从结构上讲属于“偏”,即“修饰语”。而“翁”则是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属于“正”,即中心词。
因为“翁”是名词,所以“卖油翁”又是一个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
②
“卖油翁”属于偏正短语类型。偏正短语的组成方式是:定语+中心语(名词或代词)、状语+中心语(动词或形容词)。“卖油翁”这个短语中“翁”是“老头”的意思,是名词,是中心语,而“买油”是定语,用来修饰限定中心语“翁”的,这样分析下来 ,“卖油翁”这个短语就是偏正短语。
③
卖油翁是偏正结构的短语。
二、尝射于家圃的尝古义是什么?
尝的意思是“曾经”;整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在家中庭院中射箭;属于状语后置句: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整片说明的道理:不要仗着自己有能耐有本事就自负自夸。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谨慎是美德。
曾经.
尝射于家圃:曾经在家中庭院中射箭。
文言文中,“尝”一般译为“曾经”。 该句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卖油翁》。
所在段落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三、释担而立的而是什么意思?
“释担而立”的“而”表承接,放下担子站立着。两个有前后顺序的动词而通常是表承接。
“而”的意思: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如果、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是承接(顺接)连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放下担子(老翁卖油的担子),站着。
这句话出自于《卖油翁》。
原文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意思是自己对这些东西有感觉到非常的诗人,各种各样的美好,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的时候,都是自己所期待的幸福,当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完成的时候,才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让你整个人因为这些东西变得非常的开心。
④
放下担子(老翁卖油的担子),站着;而是承接(顺接)连词
四、其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7、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8、译为“可”、“还是”。
9、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与“无”相对;占有;掌握;富有;收获,出产的东西;或者;通“又”,表示进一层;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
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1、<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
《<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为及孔子。”
2、<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3、<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
4、<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5、<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游黄山记》:“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6、<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
《<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8、<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
《马说》:“其真无马邪?”
《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9、<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
《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
《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
10、<副>可要。表示期望。
《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
11、<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
《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
《狱中杂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12、<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
《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答李翊书》:“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读音:jī
①<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②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yǒu
①<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③<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④<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⑤<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⑥<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
⑦<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
yòu
①<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间】⒈时间很短;一会儿。⒉有缝隙。⒊有仇怨;有矛盾。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五、七下语文书木兰诗是什么短语?
木兰诗属于偏正关系的短语类型,木兰是人名,诗就是诗歌,题目的意思是关于木兰的诗歌,这样的词语有很多的,比如,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散文诗,写景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五言诗,七言诗,四言诗,卖油翁,
木兰诗这个短语本身是偏正短语。
六、以五倍之地的以文言虚词的用法?
问题中“以五倍之地”一句里的“以”字,是介词的用法,表示凭借。即:“凭、凭借”。
之所以要这样解释,要看下文。引文出自苏澈的《六国论》,原句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这样就可以看出,“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是“介词短语”做“向”的状语。因此“以”解释为“凭借”。
这可以用古代典籍中的句子来印证。如: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汤问》
2、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以上两句中“以”都是这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