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花过人头摘抄加赏析?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作者不详。
赏析: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优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从春天折梅到采莲南塘秋,女子等待了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一直在苦苦思念,这思念里,有惆怅,有哀伤,但还带着等待的希望。
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
二、荷花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
人们都喜爱荷花,并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荷花的品质、色泽、幽香、风姿、神韵------
看到“赏荷四则”的介绍,感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韵意无穷、品之美妙。故转发上来。若能有助于大家欣赏荷花而从中获取更多的乐趣,就是我的心愿。赏荷四则1.赏荷之色:荷花的颜色有深浅之分,浓淡之别。有的色彩浓烈鲜艳,有的色彩素净优雅。宋.杨万里咏荷:“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素装”。
2.赏荷之香:荷花色香兼备,前人品荷香,讲究香的浓、淡、远、久之别,认为荷香以清淡、远久见长。故历代文人常以“香远溢清”、“荷香染衣”等词语来称赞荷花。
3.赏荷之姿:荷花的姿态以柔美取胜。唐.皮日休吟莲:“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把荷花比作婀娜多姿的美女。
4.赏荷之韵:古人认为:不谐荷韵,难入高雅境界。韵是指荷的风度、品德和特性。宋.周敦颐《爱莲说》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就是荷韵
三、冰心的散文诗荷叶赏析?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菡萏(),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四、莲花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的课文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2.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部分词语注释: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导学生体会、赏析。
第二,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电化教育手段或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令箭荷花文章赏析?
看到这待放的花蕾,我开始喜欢上这盆令箭荷花了,并情不自禁地给它浇了水,松了土。
几夭以后,令箭荷花的花蕾终于绽开了笑脸。
这花好大呀,花瓣约有两寸长,呈粉红色。
花形有点象喇叭花,但比喇叭花大多了,并且是多层的,再配上黄色的花蕊,既艳丽又大方,我伫立在这美丽的花前,心都被陶醉了。
我惊叹,这外表粗糙的植物,这经过大自然磨难的植物,竟能开出这样美丽的花朵。
我很惭愧,以前没有很好地照顾它。
但我又很高兴,我终于了解到了令箭荷花的本质:不管大自然和人类对它多么苛刻,多么不公正,但它毫不计较这些,仍旧默默地生长着,到时就毫无保留地向大自然和人类奉献出最美好的东西—艳丽的花朵。
在这方面,扶桑就逊色多了。
令箭荷花,它有莲的纯洁,水仙的清逸,它和小草一样坚韧,和腊梅一样顽强,它是多么好的植物—不光是外表,更重要的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