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若是谁呢?
有若是孔子晚年收的学生,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被被称为“子”,这是一种极为尊敬的称呼,所以有若,也称之为:有子。
有若说了什么话?
《论语·学而》第2节,就是有子的话,这句话解释了儒家以孝治国的的原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第2节
有子说了:“孝顺父母而且敬爱兄长的人,存心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的人,却喜欢造反作乱的,就更没有了。君子总会抓住这个根本,这个根本建立了,就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孔子
这段话其实就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思路:
1、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那么他的家庭一定是和睦的;
2、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和睦的,那么社会矛盾就会减少,整个国家也会稳定。
总结: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
这其实和后来那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谋而合。
如果一个人读书、科考、做官,那么他首先要能治理好他自己的家。如果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事,那么他对其他人家的事就不会陌生,管好自己的家,才有能力管好别人的家,从而维护社会和谐,让国家稳定。
这里要注意一点是,古代并不是今天的三口、五口之家,我国的宗族观念是很重的,古代一直有皇权不下县的情况,就是说,地方官最低的主官就是一县之主,我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县令。
在县以下的乡里,管理百姓靠的就只有宗族、乡绅、族老了,所以在古代能真正管好一个家族的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每个家族都是稳定的,服从国家的,那么其实皇权就已经完成了对整个国家的统治,这在古代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有若的这段话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用呢?
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论语》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人对其写过注释,各种版本流传下来不要太多。
现在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了,那有若这段话还有用么?答案当然是有的。
我们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应用,知识最核心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孝悌是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今天也是不过时的。最近几年离婚率很高,固然和社会本身的各种问题有关,但更多的还是人的问题,一个和谐的家庭,又怎么会离婚呢?
现在很多人不懂得经营伴侣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婆媳、兄弟如何相处,总是闹矛盾,其实处理这些难么?
- 说不难,遵守孝悌就好了。
- 说很难,看起来容易,真做的时候就很难做到位
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了,为人最基本的就是孝悌了,如果自己家的几口人都搞不明白,那还怎么和社会上的人相处呢?
我们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不断改善和家人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延伸,拓展与更多人的关系,如此,我们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就会慢慢理顺。
当我们能和谐地融入这个社会,那么就能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