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文案 向红军学习写文案!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

向红军学习写文案!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

昨天在松山湖图书馆看到一本奇书,《红色标语——中央苏区标语口号收藏集锦》,里面有很多红军标语很有意思:

“不还帝国主义的帐”

“国民党就是刮民党”

“高抬谷价的杀,欺压贫民的杀”

“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

“不还租不还税不还地主的债”

“国民党是有产阶级,共产党是无产阶级”

“欢迎白军弟兄来当红军”

“白军是土豪劣绅的走狗,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卫队”

“白军士兵要使家里老母妻子有饭吃,只有起来实行土地革命”

……

一条广告语好不好,有三个标准:顾客认不认?员工用不用?对手恨不恨?

在苏区,不断涌现类似卖柴青年在县城看到鼓动参加红军的标语后,将柴火便宜卖掉加入红军的真实故事。

国民党对这些红色标语恨之入骨。时任国民党第5师第9旅旅长王懋德曾心有余悸地说:“我很害怕‘穷人不打穷人’这个口号,如果我们的士兵一旦觉悟,枪口向着我们,那可不得了!”

在毛泽东眼中,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朱毛签发的一份文件这样写道:“敌人为了最后的挣扎,又在大举对工农红军压迫了,我们这回一定要战胜他们,一定要消灭他们的主力,要缴得他们几万支机械。我们拿什么武器呢?我们拿下面那十二个口号做武器,我们要坚决相信那十二个口号的力量,每一个抵得红军一个军,我们提出那十二个口号,就立即增加了十二军红军力量。

今天企业搞营销,免不了要写广告文案。一条好文案,价值一个亿。

那么问题来了:文案怎么写,才能让顾客认、员工用、对手恨?红军标语究竟好在哪里?其背后的传播原理是什么?对企业营销又有哪些启示?

原理一:刺激反射原理

红军标语的第一个特点是:直接诉诸行动。

“焚烧田契债约”

“夺取赣州猛烈扩大红军”

“打倒帝国主义没收洋人财产”

不转弯抹角,不欲说还休,而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为什么要直接诉诸行动?

背后的原理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刺激反射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先受到外界信号刺激,然后做出行为反射。比如看到红灯就踩刹车,听到立正就会集中注意力。要想人们做出一项动作,就必须给他一个明确的刺激信号。

行为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做了美国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副总裁后,把这套理论引入了广告界。之所以把刺激反射理论引入广告界,是因为当时有不少广告拍得很唯美、很有创意,但货卖不动,叫好不叫座。对你的广告叫好,但是没买你的东西。

按照刺激反射理论,一个有效的广告总是谋求消费者的行为反射,最终目标是要顾客购买产品。使用了刺激反射原理的广告,往往是直接诉诸行动的。

比如史玉柱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送长辈,黄金酒”。最丑广告评选,总少不了史玉柱的广告。但他不在乎,货卖得好就行。

后来很多企业都明白过来了,拍广告直接诉诸行动,不求叫好,但求叫座:“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爱她,就送她太太口服液”,“累了困了喝红牛”。

刺激反射原理的反例是泰国广告。大家经常把泰国广告转来转去,说是神广告。但你有没有想过,泰国有神广告,为什么没有神品牌?如果它的广告那么好,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大家熟悉的泰国品牌?就是因为它的广告里面只有创意故事,没有刺激购买商品的信号,它的商品总是在结尾露一下。这不就是拿客户的钱去拍自己的小电影吗?所以,泰国的广告人是全世界最不合格的广告人,全是文艺青年。

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抢过来当红军

原理二:播传原理

红军标语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口语。

“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发给贫民”

“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打工农”

都是土得掉渣、人人能懂的大白话。

同样是招兵,共产党的文案是这样的:

国民党的文案则通篇“等因奉此”、骈四俪六:

红军标语为什么喜欢用口语?客观上,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工农是文盲,认不得几个字。其背后则运用了播传原理。

播传就是把传播两个字颠倒过来,不是我传一个东西让它播出去,而是我播一个东西出去让它自己传开来。

广告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顾客听,而是我设计一句话让顾客去说给别人听。不会说给别人听的话,就不能传起来,只是你把它播出去了,它没有传起来。

很多广告公司会讲到达率,我投放1000万元的广告费,能到达多少人。

比到达率更重要的是传达率。俗话说,一传十,十传百。如果播给他个东西,他不会告诉任何人的话,那就没有乘数效应。如果能一传十,十传百,就有十倍、百倍的效应。

有了传达率的概念,创作广告语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一是必须能传诵的话,第二是要传得广,第三要能传得久。传得广是迅速传遍全国、全世界,传得久是能最好能传诵100年、1000年。

什么样的广告语更容易被传诵,能够不胫而走呢?一定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语。

语言学分两类: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用英语说,就是language和speaking,language是语言,speaking是言语。

在广告传播上,我们是用language还是用speaking呢?当然是speaking,说人话。说人话就是口语。

语音比文字出现早得多,是最古老的交流方式。人类对语音的记忆、识别和转换效率,远远高于文字。

比如红牛过去的广告语是“累了困了喝红牛”,后来改成了“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哪一个好?显然是前者。你在加班,你同事会说,哎呀,来,困了,累了,来一罐红牛吧。但你同事肯定不会跟你说,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来一罐红牛吧。

既然口语的传达率这么高,那么什么样的口语传达率最高呢?顺口溜的传达率最高。红军控诉国民党罪状的布告就是顺口溜:“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痛苦……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恨……”

因为朗朗上口很押韵,人就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逻辑,把前后的事物联系起来,再加上押韵的短句,很容易记忆和传播。重复得多了,人们就坚信不疑,这就是顺口溜的播传效率。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催眠。催眠不是让你睡着,而是通过一些固定的句式和修辞,让你相信。

一些精于此道的企业写广告语也写顺口溜:“万家乐,乐万家”,“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有没有什么言语形式比顺口溜还厉害呢?有,就是把顺口溜编成歌谣唱起来。你看《工农红军行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当兵就要当红军,退伍下来不愁贫……”朗朗上口,到处传唱。

原理三:信号能量原理

红军标语的第三个特点是:刷得到处都是。

红军对宣传员的工作要求是这样的:

“随时随地写于通衢大道行人易见的墙壁上”,

“每到一个城市,要用红布写上本部规定之主要标语悬挂于街道中间”

“写墙标语要选择位置,要写得高,使人远远望见,使反动派不好破坏”。

在红军指战员的回忆录中,书写标语的场景比比皆是。“广大红军战士都学会写标语,我们的挑夫也会写。大家都用竹竿子和笋壳子当笔,行军一休息,大家都写。”

红军的标语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比如“在小竹板上写标语放在河流或小溪里,让水飘走”。时任国民党第五师师长的公秉藩竟然在自己的宿营内发现了“活捉公秉藩枪决”的标语。

红军铺天盖地刷标语,而且要求写字要正楷,越大越好。背后的传播学原理是信号能量原理。

刺激反射原理说的是发出刺激信号,谋求行动反射。信号能量原理与此相关,意思是刺激信号越强,行动反射越大。

巴甫洛夫整个理论的基础,就是两句话:

第一,人的一切行为就是刺激反射行为。

第二,刺激信号的能量越强,则反射越大。

信号能量原理告诉我们,广告要么不投,要投就一次投足,打透打穿。如果是文字广告,那么字体要加粗加大。如果是音频视频,那么音量就要加大。

红军规定宣传员写标语要用有色纸。为什么?有色纸显眼啊。

对信号能量原理应用最好的是段永平。首先,在央视投放大量广告,占领领空。接着,又在每一个县城、乡镇刷墙体广告、门头广告、柜台广告,占领陆地。

很多县城最中心的十字街道,被OPPO和VIVO的绿和蓝淹没。各个大卖场,完全被OPPO和VIVO的巨幅广告牌以及充气门占据。能量之大、范围之广,前无古人。

所以你会惊奇地看到,大巴车司机、做公务员的哥哥、做医生的同学、做生意的朋友……在你说能接触到的亲友圈中,几乎所有人都有OPPO和VIVO。他们不知道小米、华为、荣耀的特点,不懂IOS和安卓的区别,但一定能够记住满大街OPPO和VIVO的广告。

曾经声称不开线下店的雷军,也被这一套打法打服了,老老实实按照段永平的套路,布局小米实体店,同OPPO和VIVO抢陆地。

小结

总结一下,红军文案之所以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就是由于应用了三大传播原理:刺激反射原理,播传原理,信号能量原理。

企业搞营销,有没有比这三条原理更重要的事?有,那就是找到足够多的应用这三条原理的人。

红军是高度重视宣传人员配置的,专门制定了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部、营部、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五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五个人不背枪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

曾经有人士兵称呼宣传兵为“闲杂人”“卖假膏药的”,被红军高层严厉批评和制止。

也因此,红军每到达一个县城,只要三小时,宣传工作就可以普遍。许多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5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