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 1、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05:56]
- 2、《游子念母》,一曲游子心中之歌,丝丝缕缕,绵绵不绝[04:52]
- 3、苏轼:我心安处是吾乡[01:19]
- 4、这才是苏轼最旷达的一首词吧:此心安处是吾乡[01:11]
- 5、心安是吾乡[00:35]
- 6、心安处是吾乡[00:49]
步骤/方法
—HAVE A NICE DAY—
莫道在天涯,心安是吾乡
在向未来虚拟世界登舱的舷梯上,人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虚拟的幻光以及“瘾”力的可怕。眼看传统的生活被科技蚕食鲸吞,虚拟一跃成为现实宝座的主人,习惯于吟唱田园牧歌的人们,难免怅惘忧心。然而,未来已来,时代浪潮不可逆转。与其刻意逃避,不如顺势而动,拥抱虚拟。
我们这一代,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喜欢在虚拟世界流连,所以常被长辈诟病。诚然,虚拟世界的繁荣,对应的可能是现实世界的荒芜、个体生命的萎缩。特别是一些人在现实失意,就到虚拟里寻找慰藉;另一些人浑浑噩噩,终日在网络上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其沉沦迷失的状态,的确令人担忧。
但我以为,古往今来,神话、鸦片、古玩、美色等瘾头都能让人们“反认他乡为故乡”,这并不以有无互联网而消长。其次,桎梏人的双腿走向田野的,不是网络或声光电,是人的惰性。互联网、AI创造了无限便利,让世界触手可及,却没有规定人们当“铁宅粉”“机器人”。一边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一边痛斥虚拟的危害,除去思辨的合理性,也很有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倾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实在有必要警惕自己的追责逻辑。
人类自懂得用树叶遮蔽身体,就已经走在了流浪的路上。如弗洛伊德说:“文明就是制造面具。”又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写:“文明就是虚构故事。”自有文明,我们何尝不是时时活在虚拟的世界,受幻光的驱使?可是你看,真善美依旧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也没有丧失爱的能力。
我们各有故乡。若一定执着于原乡,人类是不是要像鲸鱼那样潜在深海?先祖是不是至今也走不出非洲大草原?让中世纪的人回到山顶洞,或让“工业世代”的父辈们,去过“一亩地,二头牛”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可能么?
拥抱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远方。虚拟的前方是荒原,还是沃野麦田,唯有躬身入局才有资格评判。我们不要怀揣恐惧去臆测未知,也不要躺在舒适圈里过微醺的生活,人类每一次抉择都是小马过河。拥抱虚拟,踏歌向前,爱在,“自”在,何所畏惧?
最后,致敬互联网界和科技媒体的风向标人物凯文•凯利吧。他冷静自如地穿梭于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与最新科技前沿,发掘暗藏在强大技术背后的生命之音。他的探索,让我们相信,科技浪潮之巅,不拒绝自由、人性与温暖。
莫道在天涯,心安是吾乡。
可儿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