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何以销烦暑,诗中寻清风。今日大暑节气,乃一年之中至热之时。痴长至今,却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夏天最热時叫三伏天?后来,慢慢从吟读古诗词中渐有所获,似乎感受到三伏这个说法。
你看谪仙人在《夏日山中》洞中度暑“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而晚唐军中诗人高骈则在夏日山亭旁的树荫下歇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的黄庶也是“晓牧侵星大暑天,昼寻芳树绿阴眠。
”当然,更多的古人是躲在茅屋中以度苦热,比如唐宋八大家曾巩的后人曾几“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沈。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还有宋辛弃疾和黄公度都有诗记载“松冈避暑,茅檐避雨”,“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
由此可知,古时候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哪像现在空调凉房,古人只能在原始山洞或者简易的茅草屋里或大树下面躲荫凉避风雨。
也许是夏天极热之时为防暑降温吧,躲着酷热不出去劳动或者守猎,所以后人才会把在这三种乘凉避暑统称为三伏天。
以上不过是仁者功建读诗后的偶感,一家之言,聊作暑日消暑的笑谈。
不过大暑来临,高温期间还是要注意,奉劝大家“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行文至此,以首回文诗以食读者:
大暑临时热横行,
时热横行暑更盛。
行暑更盛秋将近,
盛秋将近大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