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 龚俊!从糊到没朋友到顶级流量宠儿只用一个月时间,比肖战还恐怖[04:21]
- 老演员都没事,流量明星为何糊的那么快?肖战是意外,鹿晗太可惜[05:16]
- 鹿晗要糊?2018“顶级流量”阵营洗盘,谁上位?[04:43]
- 上一个画质太糊了#流量[00:25]
- 镁铝画质糊了怎么办?#流璃很想火 #送流量挑战 #流量[00:51]
- #画质糊了 #流量 (☆-v-)O泡时间到~互换 (^▽^)[00:54]
步骤/方法
恭喜,好戏终于杀青了。
随着昨日电视剧《绿发卡行》(原名《发卡录》)正式开播的消息宣布。
吴亦凡和杨紫大战半个多月后,终于可以停战停兵了。
老实说,剧情幼稚,在战争的激烈程度上不如《金枝欲孽》。
飘飘内心的滋味,是又惊又倦。
这惊,在于形式之新。
要知道,以前明星们都是在作品出来之后,在海报上争着出名,不管座位有多大。
可《簪中录之争番传奇》呢?
开创先河。
娃,都还没落地!
大家庭的“父母”们,代表他们爱射箭的经纪人和他们脾气火爆的粉丝,赢得了第一个署名权,并努力成为作品制作后的第一个英雄。
纵观业界,也是独此一家。
而这倦——
依然在于套路之旧。
在这个新人连嘴巴西北风,都未必能抢到影视寒冬。
想要资源和流量的两个人,宁可冒着被世人嘲笑的风险,也不愿执着于不比专业级的职位争夺战。
这一点从目前世界上撕逼夺权的趋势就可见一斑。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
要问谁在引领这股潮流,今天就得找到锅的主人。
谁在造作?
有句说句。
虽然现在内地娱乐邪气横生,乱象丛生,但炒作却久久不得安宁。
但飘飘翻了翻旧账,发现内地影坛现在的风气,真的没有弥补这锅撕逼成绩。
毕竟,虽然《饭否》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语言,但它对霓虹影视文化中的高收视率和低收视率负有主要责任。
但追本溯源——
早在民国时期,电影行业就开始意识到影迷地位和信用之间的联系。
1937年,演员赵丹不满周旋后的海报签名(几年前周赵合作时,赵丹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愤怒的向制片公司索要天价片酬,结果不仅被拒绝还被重拍,可谓得不偿失。
而此次事件的爆发,无疑标志着影迷评分之争第一次成为华语电影界的一大争议。
署名顺序也从传统的男演员优先,逐渐转变为能为地位大的影片/演员带来更多票房影响力的能人优先。
以香港这个近百年来电影业发展如日中天的地方来看,男性演员仍会被默认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但是,不仅仅是年轻的女演员,因为更受欢迎的事业资本,她们的作品也能排名第一。
比如林青霞主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而夸张如成龙,主演的电影《A计划》却客串身份,因为票房号召力超强而排名第一。
可见票房销售能力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核心。
但这些亮相,远不足以说明香港电影产业巅峰期竞争的复杂性。
这并不是要考验香港电影人如何平衡自己的艺术问题。
且听题:
当影片的两位主角性别相同、位置相同时,该怎么办?
1973年,香港电影制作人创造了一个方案,占领一个斜线展示签名的广场。
对于狄龙和傅盛这两位当红男星来说,在邵氏电影中的合演,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不过,这一举措也开创了两位顶尖高手相见的先例,并沿用至今。
比如2010年,还集结成龙和李连杰主演了《功夫之王》。
无论是人像的大小,布局,还是名字的展示。都巧妙地平衡了高低位置,让两位巨星都满意。
但有趣的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毕竟两强相争时,平帆自然只需要切蛋糕,但几强相争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答案:炮灰牺牲制。
比如夹在洪金宝和成龙中间的袁彪就是如此。
C位的风光?
小尴尬是没有的,但一目了然。
压轴的还在后头。
因为上古港星最好的打开方式就是与神仙斗。
从海报鬼魅般的插入,可以看出本片的宣传大智慧。
这个庞大的强卡司打法也不得不分强者和强者。
老版片名以魔女姐姐张国荣、林青霞为轴心,C位,而男主角的位置较低,排名为递减形展开。
有些海报看起来像竖列,但实际上男女分为两组。
两个强者分布在边缘,咖啡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减弱到心脏。
而近年来还原版的结局更是扑朔迷离。
看似按顺序罗列,实则以钟镇涛和叶雨晴为分界线,上下镜像对称。
总而言之,虽然有潜在的排名位置,但每个家庭的尊严也被精心照顾。
而对于影视明星来说,他们也一直踏踏实实的做着片场外的喧嚣和片场内的投资。
因此,虽然刘镇伟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痛苦不堪,但在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时,他曾选择这部电影作为自己演艺生涯中最痛苦的作品。
但由于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欢声笑语,该片也成为香港电影辉煌史上的经典喜剧之一。
可见此时的香港影星,在名气与实力之间的价值排名,是健康良性的。
当然,这离不开导演的智慧和后期处理。
变质成病毒的番位
但有趣的是,随着港台影业的资本力量触角逐渐深入内地,汇聚在一起的竞争氛围逐渐变味——
2012年,《画皮》的定位引发争议。
作为历史上第一次抓住内地大众眼球的撕逼大战,周迅和赵薇这两朵大花在那一年轰轰烈烈的撕逼。
为了争夺名次,两人没有暗地里分别向制作人施压,争取署名权。
看看这两张游戏意图的截图-
一个以左为贵,一个以高为贵,双方完全不同,互不相让,可见当时战争之激烈。
不过说实话,虽然竞争已经到了这样的日常水平,但飘飘觉得程度还是合理的。
毕竟他们两个同台竞技,角色相当,是天经地义的事。
再加上他们在演技上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所以这个位置是名正言顺的。
然而,当情况进一步发展时,它会变得越来越不对劲。
来瞅瞅近年的战况发展:
2016年,鹿晗与井柏然合作出演《盗墓笔记》,因不满鹿晗在宣发时提出的落点安排,井柏然与鹿晗的经纪人和粉丝隔空展开了歇斯底里的骂战。
2017年,电视剧《爱情进化论》开播,男女演员张若昀和张天爱名字开头的喊话微博分别再次发出,引起粉丝热议。
这不是张天爱职位的唯一争议。
2018年,女演员金晨发微博称自己被女演员抢走了角色。
感觉到被舆论批评,张天爱当即抛出律师函,表示自己已经签了女一号的剧本。
也是这一年。
出演过《凉生可不可以不忧伤》的马天宇,受够了粉丝们的口舌之争带来的言语困扰,于是怒斥对手演员的粉丝,说这出戏是对方一个人演的,请大家停止打扰。
2019年,周冬雨、罗晋主演的《幕后之王》爆出电视剧在招商宣传时没有合理安排演员位置的争议新闻。
几个月后,彭昱畅指责自己被《小心愿》影片欺骗。
时至今日,杨紫和吴亦凡主演的《发夹中路》吸引了粉丝们的争锋相对,战火蔓延到国内各大论坛社区。
注意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在你面前-
内部娱乐的定位之争陷入了癌变模式。
从演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有选择角色,选择粉丝立场。
从演员本人到演员本人,火力升级为特工明争暗斗+自己下场+粉丝加油助威的强力战役。
艺人对它的痴迷一路如病毒般发酵,让影视剧、明星出席的各大会场都难逃辐射。
可以说,饭否这个词比所谓的敏感神经更敏感。
飘飘觉得它更像是扼杀了艺人职业生涯的动脉。
此外,它是由艺术家投射他们所有的职业自尊和他们的高与低位置的价值和意义。
在外,既是粉圈攀比氛围下的话语资本,也是艺人获得商业利益的巨大砝码。
但“只有一个位置是图形”的行为动机背后的本质缺陷是什么?
从大的角度来看,行业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很自然的。
但落实到个体们的心理共性呢?
毫无疑问,是对数据的狂热追求,是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
不尊重行业创作规律,不重视作品本身的质量。
对不起,观众鬼记得番位
将问题拨回最初——
作为原创剧本,《发夹中路》是一部大女主视角的电视剧。
演技质量毫无保证的男主吴亦凡,为何与杨紫一争高下,直到今天?
原因很简单。
让我们来看看上个世纪香港的“票房热门演员”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流量演员”之间的区别。
前者的成功建立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基础上。
他们的成功靠的是扎实的演绎功底,在一次次被市场淘汰和检验之后,才有机会独占鳌头,所以他们产出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敲打和咀嚼。
后者的第一批红利收割者有着非常相似的成功之路。
有的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靠机遇把握粉丝经济的崛起,有的则是日韩造星产业模式成熟、迅速建立名气的基石。
这意味着什么?
后者职业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保持。
他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持外在尊严的幻觉?
用泡沫般脆弱却巨大的名气,争取一个个华丽的职位,来装点自己日渐枯燥空虚的事业信心。
问题是,鸡飞狗跳后获得的TOP职位真的能成为艺术家在表演艺术道路上的完美基石吗?
显然不吧。
被撕成碎片的时候,《盗墓笔记》并没有成为鹿晗和井柏然的荣誉代表作。
10亿美元的电影票房保护了鹿晗在偶像资格被取消后的声誉吗?
答案不也是显而易见?没有嘛。
讲真,飘飘发现最爱比拼的艺人,大多都是半紫或者麻烦缠身。
然而,他们所想的并不是在这部剧上下功夫。
而是不够清醒地在番位上猛干。
为什么说不清醒?
因为娱乐业的每个人都喜欢追逐潮流,但往往容易忘记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除了粉圈,没有观众会在意观众的层次。
1986年,周润发出演了《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一角,此后30年,片名几乎等同于周润发的经典名著。
可事实上呢?
他,包括该剧的另外两位主演,以及导演吴宇森。
当时非常不走运,电影行业陷入困境。
吴宇森渴望转型,狄龙刚与邵氏解约,老刀被抛弃虽然张国荣在乐坛风生水起,但电影人物一直都是黑帮+大众情人。
周润发呢,直接被行业票房毒药盖章。
当时,狄龙是《英雄1》的主要演员,周润发当时只是三重演员。
但是人家憋着一股劲,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到了剧中。
当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名字是周润发时,谁能阻止人们想到《英雄本色》?
2017年,雷佳音在《我的前半生》中成功演绎了憨厚斯文的人渣前夫哥哥一角,从此一炮而红,不断出演。
纵观影视市场和观众,谁在乎他在剧中只排了四次?
2018年,聂远和秦岚凭借《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和皇后容音一角成功中年翻红。
一位被全网授予“大猪蹄子”的绰号。
有采访透露他很开心,这次演出成功洗刷了他十几年来深入人心的绿茶形象。
然而,在火爆的背后,观众们有没有理解和在意过自己的角色只是特邀的呢?
当然,飘飘并不是说演员对位置有要求就没有道理。
只是深深感受到,目前这种病态的撕逼行为,对观众来说,既没有营养,也没有积极有效的意义。
然而,撕逼事件频发的背后,当然与行业本身的一定无序有关。
但更明显的是,从业者的价值观顺序还没有调整。
你看不到的《天下四美》,都是配角。
但由于各自角色的魅力以及与个人特质的高度融合,在影坛留下了惊艳的身影。
可见观众会喜欢谁,从来不是因为座位的重量。
甚至,戏份的长度和主角的气场都不是绝对的吸粉工具。
有没有小角色?
当然是有。
但,小不意味着坏。
坏,不意味着不能出彩。
片头片尾名字大,位置高,就等于成功吗?
不。
真正成功的演员,是观众记住了他的角色却不认识他,渴望在满屏找他的名字。
那才是真正被表演打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