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师表诸葛亮给刘禅的第二条建议?
①
答:出师表中说明了诸葛亮给刘禅的三条建议,其中第二条建议的原文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释过来便是希望刘禅可以做一个赏罚分明的君主。因为只有如此属下便会对他忠心。
②
1.《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二、出师表基本文常?
出师表重点知识点
1.作者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躬耕:亲自。以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义:适宜、恰当。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刑:罚。
遗:给予。夙夜:早晚。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
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简(通“拣”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
之秋:时。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9.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崩殂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时盖追先帝殊遇原来是;优待,厚遇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陟罚臧否善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是以先帝简拔因此以遗陛下给予悉以咨之都;询问亲贤臣
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躬耕亲自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于是;答应二十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早晚恐托付不效实现,完成
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临表涕零流下眼泪
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
诸葛亮先叙自己的布衣身份,交待自己出身低微,本无功名利禄之心。叙自己的布衣身份,感激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同时也说明创业的艰难,劝勉后主刘禅发奋图强,努力向上,寻求治国之道,治理好国家,使他在外带兵打仗有个稳定的后方,好安心打仗。
诸葛亮《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四、出师表受任时的特定背景的句子?
在诸葛亮的名作《出师表》中,作者表达自己受任诗的特定背景的句子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意思是,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这几句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
五、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是什么意思?
试翻译:由此(通过这些、通过这件事)知道了(什么是)忠心耿耿、以身报国的大臣了。
试理解:“此”是指示代词“这、这个”的意思。
在句中可以理解为:由此。
“悉”是“悉知”,也就是“知道了、明白了”的意思。
“贞良死节”的意思是:忠贞并有良知,能守节气而敢于献身。
“之”是结构助词“的”。
“臣”指;大臣、臣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这此事知道了什么是忠心报国的好大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句话发的翻译是: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中。
、《出师表》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③
意思就是: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六、出师表中刘备人物赏析?
《出师表》中的刘备有识人之明,其一是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邀请他出山,其二是劝阻诸葛亮重用马谡。
正是因为刘备的识人之明,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时,用“先帝称之曰能”作为自己推荐的依据。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七、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写给曹操的吗?
《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上书。诸葛亮自隆中出茅庐辅助诸葛亮,先战新野,后战荆州,赤壁熬战赤壁,收取西川,平定汉中,帮助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基业。
先主刘备因关张之死东伐孙吴,惨败后命丧于白帝城。
后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愿,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向后主刘禅上书,出祁山讨伐曹魏。
诸葛亮写过两篇出师表,被称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出师是率军队出征的意思。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表的最基本特点是“表以陈情”。两篇表文都是诸葛亮在率军队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表文中不仅提出了建议,更表达了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以及报答刘氏父子的感情。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所以后人有评语说:读李密的陈情表不流泪者非孝子,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流泪者非忠臣。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队出征前写给刘禅的,不是写给曹操的。
〈出师表〉作于三国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年)。是年诸葛亮驻军汉中(今陕西汉中),准备北伐曹魏。出发之前向刘禅上了这个奏疏,谆谆劝诫刘禅要尊贤纳谏,发扬刘备的品德。
表中推荐了朝内可以倚重的文臣武将,并且说明了出征的目的和任务,表白了自己对蜀汉忠诚的心迹。
出师表〉之外,又有<后出师表>。
这是因为后一年(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散关,围陈仓,出征之前又上过一个表(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人遂分为前、后两表。但〈后出师表〉是否诸葛亮所作,颇多异议。
④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写的一个请示,请求北伐曹魏。这是蜀汉的一件大事,其后也成为蜀汉以攻为守的一项战略。诸葛亮在长期准备之后,觉得时机成熟,便发起了这一动议。这篇请示,总体来讲表达了以下几种心情。
一是激动。刘备伐吴失利后,不久死于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等人。诸葛亮受任,确实是殚精竭虑。在前师表中也写出了他的心情,就是生怕辜负信任,诚惶诚恐。而现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即将迈出关键一步,心情当然激动。
二是兴奋。诸葛亮整军经武,励精图治。经过努力后终于平定南方,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北伐。此时诸葛亮还是很有信心,对北伐的预期比较乐观。
三是担忧。诸葛亮责任心强,诸事习惯亲力亲为,自己离开后对朝政不太放心,因此在表章中叮咛嘱咐,诸般交待。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四是惶恐。本来上表北伐,应该等后主批准后才能实施。而从表章中的文字,诸葛亮当成此事已定。诸多安排和交待都是建立在自己已率军北伐的基础上。最后一句中的“今当远离”,更是直接就当后主已经批准。虽说是一片忠心,但从程序和礼节上来看,还是不妥的。也许是感觉到了这一点,诸葛亮还是有点惶恐。
⑤
曹刘孙是东汉末年三大主力集团,曹是北方一大军事集团的领军人物,而诸葛亮属于另一集团蜀国,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怎么可能给曹操上表?
表,是臣子向君王陈言进事的奏章,《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奏请北伐曹魏。而且此时曹操已死,曹魏之主为其子曹丕。
⑥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写给蜀国后主刘禅的。叙述先帝刘备艰难创下基业,然“恢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宏愿尚未实现,期望后主励精图治,继之完成先帝未竞之业,诸葛亮自述蒙先帝三顾之恩,发誓图强,剿灭逆贼、兴复汉室,以报先帝、以辅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⑦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表达了诸葛亮为实现隆中对中提出的军事政治蓝图,挥师北伐战胜曹魏,统一国土,出兵岐山
⑧
不是。是写给刘禅的,写给刘备儿子的
⑨
当然是写给刘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