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爰莲说的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
天圣八年(1030年),周敦颐十五岁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旅途奔波,周敦颐跟着母亲投靠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
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
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二十四岁,三年守丧期满,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庆历四年(1044年),吏部来分宁考核,周敦颐得到广泛好评,二十八岁的周敦颐开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升迁——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庆历四年(1046年),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是兴教办学。一来郴县,周敦颐就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
嘉祐五年(1060年)六月,周敦颐从合州(今重庆合川)解职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在京城,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
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相见恨晚。以至于周敦颐离开了,他还久久地回味着、感慨着,忘记了睡觉和吃饭。他们这次的聚会和交谈,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新的思想的启悟。
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熙宁五年(1072年),周敦颐不幸感染了瘴疠,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他将母亲的坟墓也从润州迁来葬在离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将门前的小溪正式命名为家乡的“濂溪”。定居于江西庐山濂溪书堂。
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中,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57岁。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二、永州八大家?
①
永州,位于湖南省的南部,境内潇、湘二水相汇,故又雅称“潇湘”。永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名人辈出,唐宋时期,湖南进士数永州为最。所以,历朝历代,永州均有出名人物,既有辅助君主的名臣良相,也有驰骋疆场的沙场猛将,还有立志推翻旧政权的仁人志士。通过对比归纳整理,我觉得永州最有名气当数以下十人。
1、蒋琬(?——246),字公琰,后汉零陵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少以才学闻名于郡县,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北征攻魏,受丞相重托“统留府事”,诸葛亮死后,他主持政事,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封安阳亭侯,诏加大司马,尽力辅佐刘禅,死后谥“恭侯”。
蒋琬
2、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
3、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
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古文改革被贬永州十年。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5、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湖南道县人,宋代思想家、文学家、理学家,人称濂溪先生,为北宋五子之一。
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为官清廉,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
曾游览庐山,为庐山山水所吸,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遂定居于庐山。
6、陈荐(1545-1632),祁阳县人。
隆庆丁卯(1567年)乡试中举,辛未(1571年)登进士第,历任松江法官、监察御史、陕西及四川按察使、云南巡抚,旋迁吏、刑、户部尚书,兼理河道漕运。
为官50余年,洁己奉公,关心家乡百姓疾苦,曾疏请改折漕粮,均平排山驿马。
后退居林下,杜门谢客,著《古今衷辨》百余卷。
7、陈大受(1702—1751年),字占咸,号可斋,祁阳下马渡藕塘冲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土。
乾隆元年,授编修,御试第一,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
乾隆十三年,升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苏、福建巡抚,直隶总督、两广总督。
乾隆十六年(1751年)积劳成疾,卒于两广总督任所。
有《陈文肃奏议》。
8、陶铸(1908—1969),号剑寒,祁阳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1926年陶铸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先后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鄂豫边区和新四军鄂豫挺进队政治委员、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广西省委代理书记,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他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9年11月30日,因为被林彪和四人帮的迫害,患上了胆癌,蒙冤去世,享年61岁。
9、唐生智(1890—1970),字孟潇,号曼德 ,东安县人,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年12月兼任国民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7年临危受命,指挥南京保卫战,在12月11日接蒋介石命令发布撤退令。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决定回东安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培养抗日救亡英才。
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1970年4月6日,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10、李达(1890--1966),零陵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创办《共产党》月刊,喊出“共产党万岁”口号。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同年主持中共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1923年因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发生争论脱离党组织。后长期任大学教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前夕重新入党,是党的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被推选为中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任中国哲学会会长。
总之,
永州名人甚多,以上人物均是当时之杰,至于算不算永州十大历史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
唐宋八大家: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三、周敦颐之母?
母亲郑氏
周敦颐父亲过世后,母亲郑氏带着15岁的儿子北上汴京,投奔哥哥龙图阁大学士郑向。受舅舅学问和为人耳濡目染的时光,是周敦颐受到家庭影响最深远的时期。郑向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很喜欢外甥周敦颐,把他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为其改名,督促其苦读经史。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郑向得到一次封荫子侄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不用考试即可得到官职。郑向没有将这一机会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外甥周敦颐。由此,周敦颐步入仕途
四、周敦颐的生平经历50字?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
庆历四年(1046年),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是兴教办学。
周敦颐出身汝南周氏一族,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端午道州营道县。康定元年,二十四岁的周敦颐步入仕途。庆历六年,他在担任郴州县令期间开始兴教办学。嘉佑五年与王安石结交。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诚”,是他关于人道、天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
他的教育思想包括:教人向善,进德修业;六经为主、以诚为本;自学为主、重在启发。
周敦颐把儒学推进了一步,提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并被官方所承认。
③
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五、出於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原文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扩展资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因晚年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傍水而筑“濂溪书堂”定居,世称濂溪先生,儒者尊其为“周子”。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人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同投奔在朝中当龙图阁直学士的舅父郑向。经由舅父举荐,走上仕途。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文章开篇就深沉大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其中“可爱”二字,既包罗群芳,也点明了莲也是“可爱”者之一。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借用典故,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作者用这句,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来,周先生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陶渊明的爱菊避世,是为了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众人喜爱富贵(牡丹),却是一种从众心态,而我(周敦颐)独爱莲则是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接下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周先生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
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最后,周先生深深地慨叹“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作者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虽无一言直接指责,却暗讽当时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攀附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六、宋史周敦颐传里讲了哪些事?
《周敦颐传》中根据周敦颐先后任职的不同,主要讲了两件事:1、周敦颐任职后只审一下就把一件久未解决的案子审好了;2、周敦颐敢反驳上级不以杀人取媚,使囚犯免于一死。 或概括为三件事:1、审理久悬未决的案子;2、与上级王逵争辩;3、救囚犯免于一死。
介绍周敦颐的事迹时,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人品为纲,统率题材;以“政”、“学”为目,传其精神;剪裁事迹,多而不杂,富而不乱;讲究细节刻画,文笔虽简,而人物行迹历历,形象鲜明生动。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
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
熙宁初,担任郴州的知州。
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
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视察。
因为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的知军,于是把家安置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屋前有条溪水,下游与湓江合渡,于是就借营道县老家所在的濂溪这个名称来称呼这条溪。
赵抃第二次担任成都知府时,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还没有来得及敦颐就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七、周敦颐先世祖考?
祖父周智强,为始迁营道的周从远之单传独子。
周智强生了六个儿子,长子怀识,字孟衿,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汀州上杭令;次子怀铎,字孟振;三子怀正,字孟方;四子怀成(即辅成,周敦颐的父亲),字孟匡,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贺州桂岭令(治所在今广西贺州境内);五子怀辂,字孟殷;六子怀德,字孟尚。父亲周辅成(?-1032),原名怀成,字孟匡。
志清行纯,博学能文,初为黄岗(今湖北黄岗市)县尉。
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后,升为桂岭县令。
在桂岭任职一年多,便辞职归隐。
母亲郑氏(982-1037),衡州(今衡阳)人,祖籍开封,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
郑氏的哥哥衡州(今衡阳)人郑向是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
郑氏先嫁卢郎中,并生有一子(卢敦文)。
卢郎中去世后,郑氏再嫁周辅成为继室。
她与周辅成结婚的时间为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