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押中高考题,已经被封神的《觉醒年代》又双叒出圈了。
众多名场面,比如教员在风雨飘摇中执牛耳逆行、陈独秀投石问路、《狂人日记》之诞生等等也还是那样令人上头。
尤其是我迅哥,戏份不多,但就随随便便拿个木板去辞职这样的场景
献上壁纸一张(出处见水印)
来个动的
居然也被众多弹幕纷纷打卡,乃至衍生出了表情包、壁纸、T恤、手办等种种周边。
奇了怪了,都过了一百多年了,为什么大家还是那么爱鲁迅?
鲁迅到底有多牛
知乎上有个问题:鲁迅被高估了吗?
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话来回答就是:
“我愿意用自己所有作品来换鲁迅的一部《阿Q正传》。”
《活着》的作者余华曾经公开声称,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是鲁迅(因为小时候一直看不懂)。
直到有一天他读了《狂人日记》,吃了一惊,很多作者几十万字都写不出笔下人物的狂态,鲁迅却用一句话把人给写疯了:
“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之后,余华对想要翻拍鲁迅作品的导演说:不要糟蹋鲁迅了。
也许作为语文课本和阅读理解的常客(希望以后也是),鲁迅已经在我们心里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图腾,一个精神符号。
我们常以为自己和鲁迅很接近,却在年少的半懂不懂之间,忽略了这位世界级大师的笔触和风骨。
这是很可惜的。
怼天怼地,马甲还多
鲁迅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不客气地说,是一个字一个字怼出来的。
现在什么大阴阳师,都不如这位祖宗。
郭沫若(字鼎堂)先生就曾经表示,自己被鲁迅骂了一辈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
“远看是狗,近看郭鼎堂。”(没有说郭先生不好的意思)
当然啦,这只是迅哥的众多金句之一。
还有说人家不行的: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说熊孩子的: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说对错:
“从来如此,便对么?”
说愤怒: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说和事老: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怼天怼地的迅哥,也会被动技能触发,经常写着文章就把别人阴阳怪气一番。有时连自己也不放过。
直呼好家伙
就,怪可爱的。
有人问,为什么迅哥怼了一辈子,依然能平安战斗直至休息呢。
因为他小号多。
他弄了很多小号,封了号换个马甲继续怼,一会儿用这个号一会儿用那个号,让人防不胜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搜集到鲁迅用过的笔名有183个。
迅哥,yyds。
阴阳大师的温柔
教员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迅哥是战士,但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战士。
迅哥出生在浙江绍兴的大户人家。一出生就不愁吃穿,过着那个时代小孩子能过上的最好的生活。
语文书里,就收录过这少年时的片刻柔软。
《社戏》里,小小的迅哥和小伙伴们坐船去看戏,顺手偷了岸上田里的罗汉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又比如《故乡》里,迅哥“日日盼望新年”,就想和他的好朋友、长工家的儿子闰土说说话,听到“闰土来了,便飞跑的去看”。
少年闰土
他其实本可以继续维持这样士大夫人上人的体面,过着优渥舒适的生活。
直到多年后,他与闰土再重逢。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他见到少年的闰土像苦的像个木偶人,也见到吃人的年代里人命如草芥,容不下一点少年的肆意和鲜活。
所以金刚怒目,弃医从文。
从此化笔为刃,以墨为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我便是唯一的光”
曾经有一阵,传出一些说鲁迅精日,崇洋媚外,是公知鼻祖的声音。
也不稀奇,在今天喷鲁迅的人,不会比一百年前鲁迅在世的时候更少。
但是一细想,能写出“中国不容外族之觊觎”的人,怎么会对国家没有爱呢?
况且,早在日本求学时的鲁迅,就已经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他在仙台学医时,遭到日本同学排挤,他却借此观察日本青年的弱点。写给朋友的信中,对中国非常乐观:
“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震旦青年上。”
他还写过一篇论文,叫《文化偏至论》,深刻批判了西方过度崇拜物质的文明,放到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简直直击要害,精彩至极。
其实把鲁迅先生的文字看下来,就会发现,他怒,他冷,他尖刻批判,只因在国家危亡之际,民智却迟迟未开。
在诗剧里,他写了这样一位过客,在荒地走了许多路。因为走得太远、太久,血不够了,需要喝血。
而他却不愿喝血。虽不知前方路在何处,依旧踽踽一人,孤独又倔强,一往无前。
这正是鲁迅对自己的写照。
在无数次生死存亡之间,依然坚定,从未动摇。掷地有声,九死无悔。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鲁迅?
因为中国人的脊梁,是不会过时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安利大家一个B站的谈鲁迅系列视频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 文化咖 · 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