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句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
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希夷有个舅舅叫宋之问。
也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他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名闻天下。
宋之问凭借着自己对诗词的天赋才情入朝当官,特别是在武则天掌握朝政的时候,更是凭着自己的一首好诗博得了武则天的赏识,更有了之前说过的“夺锦才”的称赞,而武则天称帝之后,宋之问仕途更是平步青云,一路飞升,在短短15年期间,更是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而他之所以能够在朝政中获得武则天的赏识升官,一方面的确与他诗情才学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却与宋之问游走于权贵之中,拍的一手好马屁离不开关系。
有一天,宋之问看到刘希夷尚未发表的《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似平淡却奇崛,颇有神妙之处,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以古代美女感时伤花来咏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富贵如浮动也,颇有“小资情调”,弄不好可凭之一句而扬名立万,甚至流芳百世。
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
作为文人,宋之问也因其低劣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墙头草”态度上,还在于他不知廉耻卖友求荣的恶劣表演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曾因告密友人张伸之参与谋诛武三思,而变流放状态为升官发财,擢任鸿胪主簿,“由是深为义士所讥。
”这样的人在政治圈子里朝朝都有,而且还是呼朋引伴互相兜售其奸,尤其是昏君当道的时候更是泛滥成灾,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但这种只会索取权力搞破坏不会有政治建树的官场混混一发威,离覆亡也不远了,最后是“赐死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