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天地如何相接?三首唐诗,看诗人是怎样作出生动想象的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天地如何相接?三首唐诗,看诗人是怎样作出生动想象的

我们站在原野遥望天地的时候,特别让人充满遐想的是天地连接处——地平线,它们究竟是怎么相接的?看看诗人是怎样作出生动想象的。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来到征人戌守的边城,登高远望,用目光溯往滔滔黄河的上游,只见黄河九曲,直接天边的地平线,在目力不到处,与天边的白云连一起,仿佛黄河是从天边的白云中流淌而来一般——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张骞的探险家,乘筏子上溯黄河源,最后到达天上的银河,见到了织女。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天地在地平线上的相接是一种真实的、物质的连接,只是太远了,不知走多久才能走到而已。

诗正是通过这种想象的描写,表现了边境山川的雄阔苍凉、守边将士们的处境孤危以及怀乡之情,格调悲壮而又豁达,表现出盛唐人的广阔心胸。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望天门山》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在长江中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先写天门山的壮观和江水浩荡的气势,再写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造地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正好在天门山间的江面上,太阳低垂,一艘孤零零的帆船远远从天水交接处驶来,仿佛来自太阳,诗句以天地交接处为背景描写帆船和太阳,显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写春意盎然的景色中,李白在楚地名胜黄鹤楼送别将要去往扬州的诗人孟浩然;后两句,历来评论者大都是说,写的是李白目送友人乘坐的船远去,只留一江春水的离别怅望之情。

其实这两句诗还描写了一种现象:帆影和江水都消逝在无尽的远方,仿佛是人是目力已尽,其实不是,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地面的弧形,船帆和江水都沉入地平线以下去了。

在能见度允许的情况下,如果用望远镜观看,可以看到先是船身消失,然后是帆,最后是帆尖依次没入地平线下。

作者/王玉民 北京古观象台研究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r20220924052406d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