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丁神曲对地狱天堂的看法?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一 -撒旦。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
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层越高,居住在那里的灵魂越纯洁。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和光,神的形体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一片光明。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为纯洁灵魂居住地,称为“幸福者的玫瑰”。
二、但丁神曲中炼狱与天堂是啥的象征?
但丁神曲中炼狱与天堂象征着罪恶与善良
三、但丁《神曲》的主题和当代意义?
《神曲》
具有巨大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伟大诗篇
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世界观
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影响人类文化的经典著作、人类历史上的优秀史诗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诗人的代表作。
诗人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神曲》是一部奇书,但丁因之而成为世界四大诗人之一,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都是敬而远之的,原因在于大量象征和比喻的运用,以及典故的层出不穷。
有人断言,没有人能读懂《神曲》。
如上因素导致今天的年轻人不敢去看《神曲》,惟恐自己的浅薄会亵渎了这本著作。
其实,《神曲》的解读虽非易事,却也不难。
创作《十日谈》的大师薄伽丘对《神曲》推崇备至,在作品前加上
四、《神曲》主要讲了什么?
从1308年至1321年,但丁用了13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旷世之作《神曲》。
在诗中他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未来倾注了无限的留恋和憧憬,批判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黑暗,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光明的信心。
《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学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曲描写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
一个名叫但丁的人物与作者但丁不同穿越地狱、炼狱最后到达天堂见到上帝的经历。
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基督教思想,即世人为了获救,必须克服各种诱惑,忏悔自己的过错,以求得上帝的宽容,进入天堂。
而那些行恶之人,势必在地狱中受到永恒的惩罚。
诗中但丁的旅途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艰难。
“地狱篇”中所描绘的种种惩罚,正是为了提醒世人认识现实的险恶。
在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有维吉尔那样的贤师指引,更需要有贝阿特而采式的出神寄托。
从《神曲》对人物的描写来看,《神曲》与意大利的现实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又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和弘扬正义的深刻思想内涵。
《神曲》在艺术上的成就无可比拟。
其结构严谨,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全诗三卷,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
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国度。
全诗由三行一组的押韵诗体tercets写成,形式工整匀称,韵律平稳有力。
《神曲》形式上“三”的重复,象征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三位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仁爱以及万物有序的理想的追求。
五、但丁神曲名句摘抄?
《神曲》(Commedia, 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 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影响。
1、我转身去看那些灵魂,他们遭受着怪兽的袭击,雨雪冰雹不时地打在他们身上,为了减轻痛苦,他们拼命地扭动着身体,但是,痛苦永无止境。
2、最后一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黑暗中,我看到令我瞠目的景象,两队人使尽全力滚着硕大的圆形重物,面对面相互冲刺撞击。
一方叫骂“你们为何不肯放弃?”另一方回击“你们为何放手丢弃?”重物撞击的疼痛,令两方发出惊人的哀嚎声。
但是,无论多么痛苦与疲倦,彼此的攻击却无法停止。
3、呜呼,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却沉沦为娼妓!
4、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5、我走进一座宽阔的坟场,密集的坟丘让地表起伏不平。
棺材都敞开着,里面有烈焰燃烧,传来悲鸣之声。
6、走在林立的墓碑间,我想,也许有我认识的人或者曾经认识的人,正在受煎熬。
7、这水源比墨还黑,滚滚流动着。
我看见水底的池沼中,许多满身污泥的灵魂,他们赤着身子,非常愤怒地相互殴打,撕咬,将彼此的身体弄得残破不堪。
8、愤怒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他们只能诅咒,喊叫,在无尽的深渊里咆哮、咆哮……9、这里一直下着冷彻心扉的寒雨,巨大的冰雹,混合着刺鼻的恶臭。
10、到处泥泞混浊,在昏暗的环境中,我看到一只凶猛的怪兽,它正对着浸泡在泥塘里的灵魂们咆哮。
11、我是被一个沉重的雷声惊醒的,睁开迷蒙的睡眼,发现烟雾弥漫,往四周观看时才发觉,我已来到了地狱之谷的边缘。
12、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
13、那山谷的边缘不断传来悲凉嚎哭的声浪,山谷里则狂风大作,永不止息。
六、神曲是什么意思?
《神曲》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诗性哲学,以第一人称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地叙述其“地狱、炼狱和天堂”之旅。
首先要了解的便是,整个《神曲》的叙述表达方式是“隐喻式”的,如果光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这部诗的话,读起来会特别奇怪,不知所云;所以一本注释丰富的译本是非常必要的(推荐译本John Ciardi,通俗点的话当选Oxford的译本,Cambridge Companion关于Dante那本是不错的introduction,耶鲁有一门公开课讲《神曲》也不错但我觉得私货很多最好自己独立读了过后参考,中文译本不太了解好像田德望版本的注释最为丰富)。
其次“地狱篇”的第一章是要着重强调的,它是整个《神曲》的一个起发点,因为但丁在开篇便有写道他开启整个旅程的原因(非常隐晦以及“中二”地表达说“啊!
我正在那人生的暗无天日里苦苦寻觅着出路!
”),他所遭受的困惑(理性、信仰和道德的问题),以及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性的困境)。
需要注意的《神曲》是一首诗,从但丁对诗和诗人的尊崇和赞美似乎可以看出,但丁认为,相比于冷冰冰的哲学,诗更能深入人性,直击人心,诗是一种更伟大更有力量的载体,能够影响人、改变人,以及解决他(或是所有人)所面对的人性、人生问题。
然后读的过程中可以对重要的概念(如正义、真理)和情节(如地狱之门上的那几句话)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和解读作者的用意。
比如在“地狱篇”但丁对各层罪人的情感反应各不相同,其中最有趣的一点在于理解他对部分罪人产生的“pity”,因为对罪人的惩罚本质上代表着上帝的一种“绝对正义”,而对罪人的pity是否是一种对上帝的不忠诚?但丁又为何只对部分罪人产生pity,对另外一部分甚至出现过唾弃和嘲讽?人对罪人产生pity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所以到最后,这其实是一个很实际的切乎人性的问题。
(为什么有时候人们会觉得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类似的思考方式在《神曲》里几乎处处可以找到。
还有是《神曲》的结构,极其的精美,整个“地狱、炼狱、天堂”以及各大“堂口”的各层设计,都是赋予了如“三位一体”“上帝之法”等神学意义的。比如“地狱篇”分层的特点和惩罚的标准,严格遵循了“罪与罚”的一一对应:如“自杀者”的罪是放弃了自己的身体,惩罚便是灵魂将“永远得不到身体”。
最后《神曲》之所以能被称作“百科全书”,还在于其解读方式的多样性。
宗教研究者或者基督徒可以从神学上进行理解和感悟;文学家可以从诗的角度解读但丁叙述的手法;语言学家可以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索意大利语的发展轨迹(那个时代的高逼格学术语言是拉丁语,用意大利语写作是有开创意义的);史学家可以从中一窥中世纪教皇统治下的政治黑暗;人类学家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民族宗教文化;哲学家可以探索的问题就更数不胜数了…
等等。
以及,对于非研究者而言,如上所提到的《神曲》作为一首诗,承载的是但丁对于读者的一种倾向性的引导和期望,是为了“对罪恶的社会有所益处”,“诗性的哲学”不仅仅在于满足人智力上理性上的乐趣,更在于对人的心灵产生“教化”的作用,走向真正的自由。
七、但丁寓言性的诗歌?
《神曲》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在看过几页之后放弃了,一来是因为读起来很累,很难理解,二来是因为越读越害怕。
其实《神曲》并没有多么复杂,主要讲的是但丁做的一个梦。
但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迷路了,远远看着一个小山的山顶处有隐约的阳光,就想爬到山顶上去,就在这时候,三头野兽挡住了他的去路,分别是一匹狼、一头豹和一头狮子。眼前的处境让他进退不得,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古罗马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出现了。
在维吉尔带领下,但丁到地狱和炼狱走了一遭。等他回来,女朋友又带着他到天堂游历了一番。在那个被称为“幸福的玫瑰”的天堂,但丁看到了上帝。
《神曲》诞生的那段时间,正值文艺复兴前夜的意大利,新旧社会制度正在进行着巨大变革。但丁深受新思想的冲击,认为人类应该追求自由与光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救赎,通往极乐世界。在这种理念下,他写出了《神曲》,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道德和信仰相结合,因此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
01.《神曲》是怎样诞生的?
关于《神曲》的作者阿利盖利•但丁的生平记录不多,根据仅有的记载判断,但丁可能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他所拥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而来。但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懂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还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做为骑士参加过战争。他大概是在20岁那年结了婚,妻子先后生了6个孩子。
他的生平有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是九岁那年对八岁的贝雅特丽齐一见钟情。这个姑娘照亮了但丁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但后来她死了,给但丁带来的巨大的痛苦,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一生。第二件事,是在1302年被放逐出佛罗伦萨,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来。20年后客死他乡。而这两件事,都和他写《神曲》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丁生活在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那时候,意大利已经四分五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等各个城邦各自独立,经常发生战争。那段时间,人们饱受政治秩序紊乱之苦,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府,摆脱战乱。
同样身处乱世的但丁,希望通过作品来拯救人们无处安身的灵魂,于是他向传统的政治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君主必须按照天意来行事,因为神意高于世俗权力。什么是神意呢?就是上帝的爱和善。神可以帮助世人摆脱罪孽,走向幸福。神意取消了君主贵族的统治特权,他们必须按照神意来行事,才能实现爱和善,为人民造福。
就这样,《神曲》诞生了。
在这部著作里,但丁把贝雅特丽齐描绘成引导世人游历天国的圣女,是一个纯粹而圣洁的天使。她的出现,就是真善美的出现。此外,作品中还有鬼魂和君主等一切神话传说,他们与贝雅特丽齐一样,引导着人们向真善美靠近。
02.《神曲》有着怎样的寓言性?
《神曲》刚一开篇,但丁就通过一个梦境,展开了自己在“人生的中途”探索宇宙空间的奇幻之旅。
但丁这样写道:自己迷路了,来到一个幽暗的森林,他心情非常沉闷,却突然巧遇了自己最敬爱哲学家诗人维吉尔。
维吉尔提出给但丁做向导,带他走出这片森林,去游历一个永恒的地方,而这个永恒的地方指的却是地狱。
在那里,但丁耳朵里听到的是绝望的呼号,眼睛里看到的是所有的灵魂都在乞求再死一次。
之后,圣洁的女神贝雅特丽齐出现了,她带领但丁游历了天国,那是一个跟地狱完全相反的地方,在那里的灵魂都在享受天国之福,因为他们获得了上帝的恩典。
在《神曲》中,但丁把地狱描述成一个漏斗状的巨大深渊,魔鬼卢奇菲罗从天上掉到了地球的球心,这里就成了地狱的最底层,在他的头上形成了地狱。
当人为了满足私欲而变得自私冷漠,就会下地狱,但是地狱也分九个圈层,每个人都会根据罪孽的轻重,被罚入不同的层级。
但是地狱中有个地方,就是净界,这里是净化罪恶的地方,其尽头是伊甸园,只要身处地狱的灵魂经过了净界的洗涤,就可以上天堂。
由此,《神曲》总结出彼岸世界中亡灵们的最终去处——地狱、净界、天堂。
在地狱的九个圈层中,被打入到第一层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罪恶,但他们生不逢时,出生在耶稣降临之前,未能接受基督教的洗礼。
从第二层开始,亡魂生前的罪恶开始在地狱中得到应有的惩罚。
按照但丁的判决,第二层开始分别住着色欲场上的灵魂、贪食者的灵魂、吝啬鬼和浪费者的灵魂,还有各种残暴的人、各种欺诈者的灵魂,第九层则为罪大恶极的叛徒的灵魂。
但丁在地狱里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佛兰切丝卡·达里米尼,是淫欲者的代表。佛兰切丝卡以自己的美色,引诱了自己的小叔子。这对恋人最终被佛兰切丝卡的丈夫报复谋杀,死后入地狱。但丁目睹了他们受到的惩罚:受寒风冷气吹个不停,惨叫、哀嚎,怨声不断。
此外,贪婪者在地狱的风雪中遭受冰雹与雪球;愤怒的灵魂在沼池中赤裸着相互对打;同类相残者在煮沸的血沟里长成了半人半马的畸形;对上帝不敬的残暴者在火中躲闪,对自然无知无畏的残暴者在热砂中挣扎;淫媒、诱奸者被来来回回地鞭打着;离间者受到剖腹的惩罚;伪造者全身长满脓疮;但丁十分痛恨背叛者,他认为背叛是所有罪行中最为深重者,把叛徒安排在地狱的最底层,称他们是“最卑下的罪人”,连猪狗都不如,对他们施加最为严厉的刑罚,以惩罚他们的罪行。
忏悔赎罪的灵魂在净界中受炼狱之苦,以期早日赎清自己的罪孽,使灵魂得到升华。净界里的灵魂已经得到上天的宽恕,只要改正他们生前的恶习,使灵魂平复,污迹洗净。但丁是这些灵魂在净界忍受痛苦,炼精干净的灵魂,磨炼出理想的人性。
净界也分为九层,分别住着被逐出教会的人的灵魂、忏悔者的灵魂、易骄、易妒、易怒者的灵魂、懒惰、贪财、挥霍、贪食、贪色的灵魂。这些人因生前的性格缺点和犯下的过失而承受痛苦的惩罚,忏悔自己的罪过,忏悔太晚的灵魂在净界外部等待时间的流逝。
在进入净界之后,骄傲自大的灵魂背负着大石头,弯着腰走路,只能看着地面;妒忌的灵魂披着斗笠,背靠山岩,双眼被铁丝缝起来;懒惰者相互策励着奔波;贪色者灵魂排队进入火中,唱着赞美诗。
但丁把七大罪过以“爱”的名义进行分,爱的反面为骄、妒、怒;爱的欠缺为惰,这类人对一切都显得冷淡无情。
爱的过失就是贪,即贪财、贪食、贪色。
净界中充满着一种忍耐的忧郁情绪和喜悦的希望,灵魂的痛苦合乎“报复刑”,他们一边自省,一边祈祷,一方有善的榜样,一方有恶的图像。
在净界里所体现的“因果报应”观念重在教化、悔改,这里的灵魂既受到惩罚,又得到教化,他们所受的惩罚正是他们生前的缺点或犯下的过失,有果亦有因,种因得果。
《神曲》中的故事都有着寓言性。
它告诉人们,如果你生前是罪人,那么你的灵魂会到地狱去受难, 接受各种惩罚,生前所犯罪行越重,堕落的地狱就越深,所接受的惩罚也就愈重。
但如果你生前罪责较轻,并且有忏悔的心,那么就可以去净界进行赎罪,如果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依然可以进入天堂。
天堂是充满了光明与爱的非物质的世界,它不像中国神话中的天庭那样金碧辉煌,而是宏伟庄严,流光溢彩,充满仁爱和欢乐。
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圣人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
只有那些生前行善积德的人才能享受天堂的永世之乐。
从表面上看,《神曲》的故事情节非常繁杂,人物遭遇也各有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框架故事。地狱中的灵魂都因为犯罪而受到惩罚,净界和天堂里的灵魂则在过失与赎罪、善与永生里得到解脱。整篇作品虽是以冥界三境中的亡灵们的境遇写成的,但他们是身处彼此隔绝的世界,分别只与现实世界发生着联系。
这说明,但丁想要表达的是,此岸与彼岸具有着因果关系,彼岸的苦乐都是由今世的行为造成的,造恶者堕入地狱遭受万劫不复的苦刑,向善者荣升天堂永享光明与幸福,这种善恶因果报应引导人们向善,不要做恶。但丁自己也曾经这样概括说“从寓言来看全诗,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正的奖惩。”
由此可见,但丁写的《神曲》,是蕴涵了善恶选择及其道德指向的,它实际上是对人们的一种规劝和开解。但丁用故事告诉人们,人生在世,难免会走弯路,犯错误,会伴随着数不清的失败与教训、痛苦与不幸,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只要不断地探索进取,百折不挠,那么,就一定能够超越现实的种种困境,阔步迈向无限美好的明天。
03.但丁提出的“终极真理”是什么?
既然《神曲》是一部寓言,那么肯定是要通过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通读全书会发现,但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告诉当时的人,在乱世中想要获得拯救,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精神救赎。
在日常生活中,人得救的途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采用现实的办法,比如通过劳动赚钱,通过斗争获得地位等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精神和灵魂方面的救赎。
从公元4世纪,人们就已经开始把精神看得很重了。
纵观整个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其实就是主张精神和灵魂得以救赎的文明。
基督教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耶稣之死”,讲的是耶稣被希律王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以后复活。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矛盾:耶稣是上帝,可以创造一切,怎么会被钉死呢?其实这里面隐含着一个真相,就是死去的是耶稣的肉身,不死的是他的灵魂。
如此看来,“耶稣之死”的故事是在告诉人们:肉身死掉了,精神才能得救。换句话说,要想冲破现实生活的束缚,必须抛弃现实,走向精神的复活。这就是中世纪文化的精髓。
因此但丁在写《神曲》的时候,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众人,意大利要想得救,走现实之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前面有野兽,后面有深渊,就像梦的开头。如果想得救,只能走灵魂和精神的救赎之路。
同时,但丁在《神曲》中还提出了什么是“终极真理”的问题。
《神曲》中描写“终极真理”的时候文字很少。只有但丁最后到了“幸福的玫瑰”,他往上一看,上方出现一个穿白袍的灵魂,“唰”地一闪。然后他感觉到自己沐浴在巨大的爱和幸福之中,全篇就结束了。可以说,但丁并没有在作品中多说“上帝是什么”。
然而,当你仔细地阅读《神曲》的时候,就会发现,但丁并没有回避了“上帝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帝其实一直陪伴着他。不论是在地狱、净界还是天堂,他不断地认识错误,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从低一级的天层向更高的天堂前进,永不停止,也不后退。这就是上帝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上帝不在人身之外,而存在于人身之内。
就像上帝是用泥土捏了出了亚当,然后对他吹了一口气,亚当就活了。换句话说,上帝用泥土造的只是一个躯壳,对他吹了一口气,才给了他灵魂。因此上帝与人,本质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人就是上帝的灵的一部分。因而,追求精神、进取精神其实正是体现了上帝的精神。
可见,但丁的《神曲》在深度上表现了中世纪很多东西,可最终它的落脚点还是在人的身上。因此可以说,《神曲》的创作代表了新时代的曙光,它指引人们始终追求精神方面的进步,并随之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