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那年的冬天很冷,“那年冬天,我冷得都不想回家”

那年的冬天很冷,“那年冬天,我冷得都不想回家”

小时候和姐姐站在家门口打羽毛球的画面,让家住北郊未央湖畔一村子的小羽印象深刻,两个人在窄窄的土路两侧“完成攻防”,不亦乐乎。十几年过去了,土路变成水泥路,从两三米拓成十几米到现在的双向四车道,路最大的变化来自于2010年,村子拆迁。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路只是村子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小羽看来,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到现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十年,硬件的改善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对农村的影响,才是拆迁送上的 “最大红包”。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2008年,有村民偷偷加盖,有的甚至到了七八层。有一次他去邻居家串门,虽然是春天,进门仍能感觉一股潮湿的感觉,瘆冷即时感,让人起鸡皮疙瘩。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而更让他担心的是,加盖乱盖的房子,堵了下水道,整条街污水横流,甚至有人家把电线杆都圈到房子里,走在这样的楼下,小羽着实捏了一把汗。还有村民私拉电线,有一年夏天,电线着火后引着了被子,消防车进不来,还是村民拿着盆子来灭火,好在火势不大,但也把人惊出一身冷汗。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人为的因素让人住着不舒适,那么“老天爷”狠起来,让人真是“无处可逃”。那些年还在西安一所大学上学,冬天每到周末就发愁回家,从有暖气的宿舍到只能靠电褥子取暖的家里,小伙子冻成了重感冒,打了几天吊针才好转。让他哭笑不得的是,隐形眼镜的药水也冻住了,连出门都成问题。

变化来自于2010年村子拆迁,小羽家里分到了三套房和门面房。十几年过去了,再次说到拆迁,小羽说从“脏乱差”的城中村到“白富美”的小区,安全、舒适、方便,小羽用三个关键词给出总结。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第一个要赞的是软硬件杠杠滴。小区门口的路是8车道,路边的公交车很方便,人行步道吸引着大家散步跑步,路边的绿化下了大功夫,村里的学校在当地首屈一指,小区里边四季有花,物业公司把小区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跟其他商业小区没啥两样。

第二个要赞的是生活品质挺高的。以前在村里哪见过健身房?几个小摊摊就卖几种小吃,卫生条件也讲不起,现在一街两行,想吃啥风味都能找到。大小超市、专卖店、商场,出门想买啥都能满足,这也让村里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三个要赞的是,虽说村子消失了,但乡情还在。还像以前一样,谁家有喜事,大家都会去帮忙,在电梯里见了邻居,也能拉拉话,村里有座庙还在,老人们坐在庙门口晒晒说说心里话,还是以前的感觉。

网络配图,非受访者供图

第四个要赞的是,改造以后,人流量明显增大,更热闹了,紧临批发市场,来这里租房的人很多,这也带来了人气,门面房也升值不少。

“这两年房租一直在涨,如果家里人想去物业公司上班也可以,总之,收入还不错,还有就是以前村里租房,房客的情况不太了解,不安全,现在门面房有村里统一管理,家里另外的房子租的时候,全部有备案,没了后顾之忧,”小羽说,要说拆迁有哪些遗憾,小羽说,村子原先有个几百年的大槐树,拆迁的时候挖了,每次走到那地方,都觉得心里少了点啥。

最近,三兆村拆迁的事,小羽也在网上看到了,他觉得他们村的现在,就是三兆村的未来。

他对三兆村的历史有些了解,也看到了三兆未来的规划——这是西安曲江杜邑文化生态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将补充完善教育、医疗、道路、停车、公园、绿地等设施,对杜陵遗址进行保护传承,最终打造“文化主题演艺+文化体验街区+智慧康养社区+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文旅+”组合产品,从这点来看,三兆村的发展前景要比他们村更好,村民享受的红利会更大。

“从长远来看,城镇化是大方向,城中村融入城市也是大势所趋,越早融越得益,”对于三兆的拆迁,小羽有一点建议:三兆村的历史比较悠久,如果在拆迁的时候,能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那就最好不过了——比如说,建村史博物馆,保留下大家共同的记忆;留下一定空间,让有灯笼等特色产业的村子继续传承发展;千百年来和文物保护不可分割,给村子也留下一小点空间,让村民能在这里找到更多记忆。

语录网网友观点:城中村融入城市是大势所趋,改变环境有利于自身发展。

城中村融入城市本就是大势所趋。

对自身发展也是机遇!

支持拆迁!

城中村融入城市本就是大势所趋。

对自身发展也是机遇!

支持拆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u202205100906051f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