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谏逐客书中以泰山设喻的句子?
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埌”,“河海不择细流”来做比喻,用此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不驱逐客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二、人生的顶峰用文言文?
①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大意】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解析】千古名作《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不仅辞采华美,赏心悦目,并且运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
这句中,王勃仅用28个字罗列了4则历史典故,就是阐述一个道理:理想是种好东西,不能因为年龄而过早埋没了它。
人就算到了老年,仍然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因为老了,就放弃了自己一贯坚持的东西。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和勇敢意志,并付诸于行动的那天。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大意】泰山不排斥细小的土壤,才能成就自身高大;江河大海不排斥小溪、小水沟,才能成就自身的深广。
【解析】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谏逐客书》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
秦王因为郑国渠的事情,下令驱逐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
其实,说到底,“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便是一个把握哲学上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行事中去的智慧。
要做大事情,既不要好骛远,也不要被其困难所吓住,要先从小事情干起。
只要把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到底,终究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3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解析】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不明不白的失败。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然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梦想。
成功者在发迹之前,都会“断舍离”三样东西:“断”掉自己的惰性,“舍”弃走捷径的想法,“离”别自己的绝望情绪。
除此之外,当然还要有个好身体。
4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
【解析】 《报任安书》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
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
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前出师表》
【大意】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解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
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如在眼前,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
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深以为然!
②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我:余。那么:甚。优秀:优。拥有:具。是:乃。你:汝。人生:生。巅峰:顶。句子用文言文这么说:余甚优,具者乃汝生之顶也。
三、谏逐客书中的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谏逐客书》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
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秦国何能强大,秦不产宝物,秦无好听音乐,秦不产美女。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尽在其中。
四、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又塌了寓意?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又塌了的寓意为:人生的起起落落,所有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人事无常,可能前一秒还是荣享富贵,下一步就有可能寒酸落魄。完整的句子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出自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为套曲《哀江南》中的第七段。以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一个人从无到有,再由盛转衰。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又塌了”,暗喻一个人风生水起时与平庸落魄后。一生筹谋,一生算计,一生追逐,但最终一生还是落了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富贵且如浮云,当你顺随时,四海之内皆朋友,朱楼高起,宾客宴宴,往来之间,竟无白丁。这一生,都如镜花水月,又似年花泗泾,如梦如幻一般,从出生到死亡,四季变化,人生更迭,做尽了街头巷尾的闲余,半生富贵启示后人人生起伏无常,莫要因一时之所得而欢,也不必因为一时所失而悲。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一步都需要踏实向上,群宴宾客,不必过多在意身边客卿的身份和地位,更多的提高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最高的避免楼塌。
③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老艺人苏昆生的放声悲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对南明君臣在清兵不断进逼,疆土日蹙的形势下,仍然昏天黑地,一味享乐的痛惜和谴责!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统治者的豪奢腐朽所带来的灭亡命运!整部《桃花扇》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来反映南明王朝的覆亡史。
现在人引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有几种含义:
一,有的人自己不努力,或能力不行,看到别人事业成功,家道兴隆,顿生妒意,由妒生恨,常用这句话诅咒人家。这种心态要不得,别人能成功是人家努力奋斗的结果,要想自己成功也要努力奋斗。若果真能力不济,那就坦然接受。人家山珍海味,自己能粗茶淡饭平平安安过完一生也挺好。
二,是对巧取豪夺获得不义之财的人说的。这些人或偷盗抢劫,或制假贩假,制毒贩毒,或贪污受贿。钱来的容易,花着也不心疼,但终有一天会遭报应。到那时,楼塌了,瓦解冰消风吹散!
三,是对自己的警醒!虽然一时事业发达,如日中天,但如果贪图安逸,沉溺享乐,那虽一时的大宴宾客,但离楼塌的那天也为时不远!
五、被称为骈体初祖的是?
李斯的《谏逐客疏》因大量使用整齐的句子进行排比,被清代李兆洛收录于《骈体文钞》称为“骈体初祖”。
如“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等等。
李斯初见秦始皇后,写的一篇文章是《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秦王决定把所有的客卿都逐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写了这篇《谏逐客书》(事在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此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列举很多比喻,说明不应“非秦者去”,而正面的话并没有几句。文章指出逐客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很能打动秦王。所以秦王就收回原令,恢复李斯的官职。
此文较多地运用对偶、排比、铺陈,词藻华丽,初步具备了骈文形态。因此,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以之作为骈文开山之作;谭献称之为“骈体初祖”。
六、怎样的句子可以叫做下定义?
肩膀:人的胳膊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
课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
客卿:古代指在本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虻:昆虫的一种,体长椭圆形,头阔,触角短,复眼大,黑绿色,口吻粗,腹部长大。生活在田野杂草中。
这些就是下定义的句子。
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 的说明方法。
2 例句1下定义。
如 什么是商品。
如 人是什么、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1。
2,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七、李斯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
李斯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
选取人才的原则:不分地域,任人唯贤。
《谏逐客书》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
《谏逐客书》中李斯说的"逐客以资敌国",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