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认识的医师是位村医,不错,他是村卫生室的医师,他姓童。
童医师的父亲也是医师,他算是子承父业。
村卫生室就在学校的下面,有空的时候我就去童医师那里玩。
在多年以前有赤脚医生,后来没有了赤脚医生,有的是村医。
他们算是医疗系统的最神经末梢、毛细血管,也是最直接服务群众的医务人员。
村民有头疼脑热都去找童医师,很多时候他也下乡去上门服务。
或许他评不了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
但老百姓却把他紧紧记在心里,他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老百姓的健康,我记得本地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还有一次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童医师只是村医的缩影,和他一起的还有好几个村医,现在有些已经不在岗位上,但是他们一直留在我的心底,留在其他村民的心底。
很多时候因为他的辛勤工作,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那些泥泞、崎岖的山路,留下了他辛勤工作的脚印,铭记着他们对乡村医疗事业的贡献。
在镇上工作的时候认识几位医师,李子兵是其中比较熟悉的一个,因为那个时候我孩子身体不好,经常找他看病。
他高高的个子,对孩子和蔼可亲,脸上永远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很多时候看到他的笑容,我和孩子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在镇上的医院医师本身比较少,而要看病人很多,往往他的办公室都围满了人,但也从未见他有半分的不耐烦,他们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华佗。
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的蒲尚喜医师是我一直都很敬重的医师之一。
有一次,我腰椎疼痛,疼到站不起来、下不了地、走不了路。
挣扎着到中医院治疗,蒲医师给我扎针灸,但神奇的是他并没有扎腰部,而是扎了额头和手腕,几针下去,马上觉得疼痛减了好几分,居然就能行走自如了……后来他又到了治未病科,找他治病的群众络绎不绝,提起他,大家无不竖大拇指,还有很多人,指名要挂他的号、指名要他治疗。
除了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为群众解决病痛带来健康之外,他时常能够站在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愁群众之所愁,他是一位有平民情结的医师。
有一次我到中医院,刚挂号的时候,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对着一位老年妇女说:“妈,你不要着急,蒲医师一会儿就给你扎针灸。
”她的母亲点了点头:“哦,是蒲医师啊,那就放心了!”话说完,似乎疼痛也减少了很多。
蒲医师年纪轻轻就被评为主任医生,足可见其非同凡响。
妇幼保健院的朱子月医师也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小儿子在妇幼保健院出生,出生后就得到了朱医师的悉心照料,我加有朱医师的微信,遇到什么情况,在第一时间就向他请教,请求他的支援。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回复,有时候会打电话询问我相关的情况,给予我指导。让人感动不已。
中医院儿科的梁龙飞医师,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医师之一。
此前梁医师并不是从事儿科工作的,他在做儿科医师前已经取得了副高职称,后来转做了儿科医师,竟然又重新评了儿科的副主任医师,进而被评为主任医师,实在是一个牛得不能再牛的人。
我与梁医师认识已近20年,到20年中,我向他求医很多次,他精于中医的望闻问切,也长于西医的诊疗,他看病是中西医结合,内外兼修。
有时候带孩子去他那里看病,他给孩子开了中药的免煎颗粒,效果也是非常好。
第三军医大学的黄博医师,我与他仅有数面之缘。
他是给我母亲治病的医师,我母亲在治病期间,黄医师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关怀除了治疗方案的优化,药物的选择,手术的治疗等环节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心理上给予了我母亲无穷无尽的关怀。
在我母亲出院后,他也通过微信询问我母亲的病情,给予指导。
这种关怀是什么药物都不能替代的,我没有见过天使,如果有的话,我想就应该是黄医师这样的人。
我还有很多的医师朋友,他们常常为了病人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在他们的身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生的幸福有很多种,比如说有医师朋友,在今天,向他们再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