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有心而无痕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有心而无痕

孩子是上帝给予父母的天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克普普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老师。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父母是否能胜任孩子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身份呢?

每个孩子都如同一块美玉。玉不琢,不成器。父母要如何雕琢这块玉?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满意的作品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教育孩子应有心而无痕。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培养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这本书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的素养;既能引发思考,又能应用于实际生活,真正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养儿育女的教育思路。

今天我们就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从小事中尊重、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轻松地对待学习,要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品格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1.从小事中尊重、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是,有些父母的爱是没有质量的,或者质量不高的。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比如有些人喜欢捉弄孩子并以此为乐,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如大人欺骗孩子弄得孩子着急后,大人哈哈大笑,孩子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作者认为,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可能蕴含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儿童教育中没有小事,每一件大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那里可能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比如孩子玩耍走路时碰到东西,家长如果为了哄孩子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碰痛孩子,那么教给孩子的就是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孩子不宽容和报复。

相反,如果家长安慰了孩子后,再给“小板凳揉揉痛”,就会让孩子对别人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不会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让孩子学会善良与豁达。

其次,家长应该自己带孩子,陪伴孩子长大。人之初,性本善。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时,要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不要让成人的庸俗的观念污染孩子的纯洁心灵。

如孩子早恋问题,其实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情感成长的正常阶段,父母可以先肯定产生这种情感的正常性,不要粗暴地批评否定,再引导孩子自尊自爱,让自己更优秀,从而让孩子自信、理性地对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家长因怕读初二的女儿早恋,一直严密监视,不管是男生来电话还是晚回家,都严加盘问,矛盾激化,女儿不得不转学,后来真的和男生“谈恋爱”。另一个家长发现女儿有早恋现象,开诚布公地和女儿进行谈话,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回归正轨,还得到女儿的信任。

当家长消除了心里世俗的污垢、让内心充满阳光后再去教育孩子,才能让阳光充满孩子的内心。

要提高爱的质量,家长还要适当放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从生活中得到经验。不要对孩子管制太多。指导太多或干涉太多,孩子的正常生长秩序就被打乱,没有自己成长的空间。管制太多也是不尊重儿童的一个表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孩子。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如圣诞节为孩子创造惊喜,让孩子的生活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爱。

2.轻松地对待学习,要重视培养学习习惯

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家长们也常常为孩子的学习操心不已。如何让孩子学习得更加轻松呢?

作者认为要从幼儿开始让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发阅读能力。”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在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所以要从小就重视孩子的阅读。

孩子不识字时,妈妈通过读书——按书上的文字,一字字读给孩子听,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也能让孩子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把一个故事听到滚瓜烂熟的时候,反过来也可以认得书上的文字。

当孩子觉得文字就是故事时,他就会喜欢上认字,这时就可以把认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外出时,路上的指示牌、商店的招牌等都是认字的素材。这样认字事半功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所以,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阅读不能有太多的附加条件,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经典的作品包括古诗词,不仅能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更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对孩子道德的养成也有促进作用。丰厚阅读的底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可以通过诱惑孩子,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比如大人自己先读,然后有意无意地把其中的精彩情节和孩子分享,讲到精彩处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孩子急于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自然就会去读书了。

在给孩子选书时,要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接受水平及兴趣,然后再给出建议,不要只是选择大人认为“有用”的书。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关于孩子的学习,作者认为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不能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常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可见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给父母带来很多的困扰。

孩子开始接触作业时,速度肯定不太快。父母陪写作业看到了肯定要着急,一着急就会开始各种督促,这就让孩子处在一种被监督的状态。孩子被父母一催促,就会手忙脚乱,甚至产生对立的情绪,就越不能好好完成作业,从此走向恶性循环。

作者认为,从孩子有作业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作业是他一个人的事,要尽量自己去思考和选择,以帮助孩子形成自觉的意识。

当孩子能按时按质完成时,给予肯定;当孩子偶尔不能准时完成时,也不用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可以给出几种方案让孩子自己选择,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

对于写作业的问题,作者还认为老师和家长可以适当使用逆向思维来刺激孩子写作业的热情。如惩罚孩子不许写作业,当孩子遇到这种惩罚的时候,会感受到不写作业的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从而珍惜写作业这件事。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想着什么都得按家长的想法去做。在学习和作业的问题上,家长要相信孩子都是上进的,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写作业,否则将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写作业。

对待孩子的学习,还要正确对待成绩的起伏,不能只看成绩。单纯追求100分是庸俗的目标,不能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小学就只关注成绩,孩子会变得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的兴趣。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孩子小时候要培养的是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品格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要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用的品格。

孩子品行习惯的形成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当孩子的品行出现问题时,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出现问题。父母要思考的是如何改变自己教养的方式。

比如说谎,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说谎的原因要么是模仿大人,要么是迫于压力。

有些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孩子就会学到说假话。古时《曾子杀猪》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曾子的老婆为了哄孩子,答应孩子要杀猪给孩子吃,但并没有想要真的杀猪。但曾子就认为一定要说到做到。

所以要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要做实事求是的人。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其次要让孩子信任家长,让孩子觉得说实话不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这样孩子才不用说谎。

有些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过错总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为了逃避处罚,就会选择说谎。

教育孩子学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孩子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思想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再次证明了阅读能促进道德的养成。

这本书除了以上三个要点,还告诉我们要走出一些教育的误区,如太早上绘画班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多动症应减少干预等。

总结一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通过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写了很多细节,给出了许多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从这些事例中感受作者的教育理念。

作者说:正确的教育理念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

归结起来,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小事,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用心思考后,不着痕迹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即有心而无痕,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但,如果父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心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的过程、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永远是天使。

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对他影响最深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只有不断学习,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信家长们在读完这本书后能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会随之改善,从而更好地雕琢自己手中的美玉。

语录网网友观点: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早期的

社会是第二任教师,终身的

老师是第三任教师,短期的,说得好可惜现在太多父母觉得把孩子交到学校就好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q202204260750057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