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中虚心请教别人的句子?
①
《论语述而篇》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认为,凡是有一点长处的人,都有借鉴之处,都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就连自身有不足的人,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但这句话做起来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认真体悟这句话的深意。
这句话就含有虚心请教别人的含义。
②
《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但是,本人认为,孔子的这两句话不仅是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且同时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③
《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但是,本人认为,孔子的这两句话不仅是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且同时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论语中倡导谦虚精神的句子是?
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三、侍坐中孔子评冉有志向的句子是?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冉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叹之————谦虚
公西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惜之————更谦虚
四、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者也不善则改之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这段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我们再重新学习一下孔子的名言,也可称之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这个三不是实数,古人常以三代表多,比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就是个虚数,可以表示无限多。行字的意思不仅是行路,还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态度与行为。
必有我师的师不是指老师,孔子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也很重视师道尊严,绝不会随便拜人为师。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屋里中堂上挂着天地君亲师,可以看出过去老师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不像现在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其为老师。
我们经常把师父和师傅弄混,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师的意义。
这里的师就是学习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师夷之技以制夷。
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是指好人,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比较擅长的人,善字还有完美、友好、赞许和吉祥的意思。
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不善是和善相对而言的,就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还不够完美,或者有些方面经验欠缺的人。
这里孔子没有用恶字与善相对应,而是用不善两字,可以看出圣人的修养和见识确实非比寻常。
比如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为什么古人都不喜欢说恶,各位自己体会一下吧。
孔子的三人行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许,古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品格与态度确实非常可贵。这段文字一方面表现出孔子虚怀若谷、谦虚自觉的精神,另一方面,还提醒我们见到不善的人或者事儿,要引以为戒、反观内省,改正并完善自身的不足。
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还应该再深入一层,难道只有从善人身上才能学习到知识吗?不是,从不善之人身上也可以学习到经验。所以无论善恶、好坏,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修身、待人、处事来说,一样重要,一样都是有益的。这才是三人行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
道理总是很容易讲,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傲慢之心。
而且越是有学问的人,这个傲慢心就越大,脾气就越大,很难低下头向别人学习,很难虚心的向别人请教,更不会认真地考虑别人的立场与出发点,这就是个人修养中最难克服的障碍。
所以说,即便三人行这段话我们从小就读过,但一生也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算明白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因此,一个人想要进步,有所成就,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周边的人与事,以善与不善为师,向别人多请教,反省自己,去掉傲慢心,更不能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样的话,您才可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论语>里的内容,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坚持真理的生活哲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说三个人中,一定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辩证的学习态度,学习也不是什么都学,要选择正确的来学习。
六、论语十则中强调每个人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的语句是?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知足常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句出自先秦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原文节选如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