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挺悲伤的事:
安徽一大学生自杀后,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了很多网贷平台,还有不少网贷催款信息。
今年父母已经替他还了一笔贷款,饶是如此,他还是因此走上了绝路。
不敢想象他的父母会有多难过,多年辛苦养大的孩子竟然就这么没了,这事搁谁身上都要崩溃。
作为一个妈妈,我对此真的深感痛心,但同时又一次深深地警醒了我。
01从不被满足的童年到底有多匮乏?
六七岁的时候嘴馋,看到别人家孩子吃雪糕,我闹着也要吃。
我妈被闹得心软后准备给我买,而我爸却制止了她,严厉呵斥我:“吃什么吃?有这么馋吗?”
年幼的我自然不依不饶,继续哭闹,被闹得烦了之后我爸竟然扇了我一巴掌,被打得我惊住了,连哭都忘记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我记不清楚,但是那种想要却不被满足的匮乏感却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的原委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但那种深深的匮乏感真的是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成年后,当我自己开始赚钱,我拼命弥补自己,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有段时间甚至入不敷出。
庆幸那时候没有网贷,不然后果真的难以预料,所以今天看到这个新闻,我痛心又警醒。
童年不被满足或者是被抑制的那些欲望,并不会消失,而是被压抑住,直到某一天被释放,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很多时候孩子的那些欲望,父母不满足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出于“勤俭节约”或者“锻炼孩子”的心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学会延迟满足,而是把欲望埋在了心底。
因为我自己曾经感受过匮乏,所以到了我家孩子,我特别注意这一点。
她想要的,想吃的,只要没有超过经济能力,我都会满足她。
可能会有人以为这样一味被娇惯满足的孩子会变得贪得无厌,但实际上真的没有,因为欲望总是被满足,孩子反而会变得克制。
02匮乏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学会讨好
关于吃雪糕,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更过分的故事:
小时候有卖冷饮的小车,夏天我实在忍不住了说想吃冰棍儿,可能是要了几次,我爸烦了。
他买了两根冰棍儿,我开心伸手要去接,他竟然直接扔到垃圾桶,然后教训我:
“你什么时候学会了不张嘴要东西,我才给你买。”
分享故事的网友最后感叹道:我学会了。而且这一生对喜欢的想要的东西,第一反应都是你不能不可以,你想要了就得不到了。
这个故事看得我毛骨悚然,以爱之名的教育,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灵。
这位父亲想着用一根冰棍来教育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可孩子学会的是“我再也不敢开口要东西,因为我不配得到。”
我们以省钱为名的教育,有时候培养的不是孩子的理财意识,而是平添了孩子的匮乏感。
那些堆积在孩子心底的匮乏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小心翼翼,甚至学会讨好。
03孩子合理的需求,就满足他们吧
这话说出来,肯定有人会杠:孩子的需求都满足,条件不允许怎么办?
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不是惯坏了?
我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孩子的需求都满足,条件不允许怎么办?
请注意我说的是合理需求,“合理”就是说父母经济负担得起,能够得上的物品。
而不是父母明明是工薪家庭,却给孩子买上万的苹果手机、大几千的鞋子。
满足孩子,我们要量力而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必须满足他。
而是他想要的,父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需求才合理,才能被满足。
至于过高的要求,即使不能满足孩子,孩子也不会因此变得匮乏吧。
而且花钱量力而行,也是需要教给孩子的。
所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要结合自家的实际状况,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
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不是惯坏了?
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为什么会被惯坏?
如果你的需求、欲望一直都被满足,你的内心没有匮乏感,你只会因此变得自信,并不会因此变得目中无人,不懂体谅。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总是被父母满足的孩子,他们反而表现更平和,没有更大的攻击性。
反而是那些经常不被满足的孩子,会表现出攻击性,甚至是偏激的情绪。
《断舍离》这本书里说:你曾经缺少的东西,会让你产生匮乏感;匮乏感会驱使你追逐。
所以我们童年因为不被满足而带来的匮乏感,请终止在我们的身上。
尽量满足孩子吧,不要让匮乏感在他们身上延续。
小话题:你有匮乏感吗?成年后你补偿过自己吗?一起聊聊吧。
语录网网友观点:特别同意您的说法!
满足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感觉到被接受,因此会自信满满。
当然这只是指的合理要求。
其实,大人有时在孩子面前高高而在自知!
自己想买啥会毫不犹豫去满足自己,因为他觉得那很合理,但到了孩子身上,却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满足孩子要求,美其名曰:给孩子立规矩。
您想孩子心里能服气吗?,没错啊。
就说挑食这事,为啥大人不挑食,因为大人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
没错啊。
就说挑食这事,为啥大人不挑食,因为大人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
你曾经缺少的东西,会让你产生匮乏感;匮乏感会驱使你追逐。
尽量满足孩子吧,不要让匮乏感在他们身上延续。
尽量满足孩子吧,不要让匮乏感在他们身上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