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通感的句子应该怎么分析?

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通感的句子应该怎么分析?

通感修辞手法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赏析: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

赏析:“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水,无声地滑下,浸润了肆虐的黄沙;泪,悄悄地落下,晕染了闺阁中苍白的绢帛。

我缓缓地摊开手,那滴眼泪就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阳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手心里折射成无数个世界。

我似乎看见坐在门外盼望我归来的爹娘,看见对着我的红装暗自垂泪的阿姐...那一切,都蓄积在这滴眼泪中。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是十分相似的。

例如:①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峡》)

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翦伯赞《内蒙访古》)

例①是通感,例②是比喻,从表面看,两句都以比喻的形式出现。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具备,似乎完全一样。所以,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我们由表及里,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其实有着有着很大的差别。

例②用“青铜的屏风”喻“秋天的阴山”,是以视觉形象喻视觉形象,借“青铜的屏风”例显现阴山的古老和巍峨,其本体和喻体都在同一个感觉范围内。

例①的情况就不同了,“绿茸茸的草坂”是视觉所见,而“充满幽情的乐曲”是听觉所闻,本体、喻体不在同一感觉范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n20220524174615daf1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