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清清茶水漫心过 暖暖善意绕身来——学生茶艺课习作惊艳了时光

清清茶水漫心过 暖暖善意绕身来——学生茶艺课习作惊艳了时光

一、习茶随笔

我想,在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也许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你一样的回报,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静”、“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优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态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介绍中“静”主要是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即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在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寞。

人生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背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二、悟茶有感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

一想到茶艺课,我的心中就跳出了这几句话。而茶则令我对茶道,生出了景仰之心。在泡茶中,蕴含着大道理。

摆布茶具的动作,表现出待客之坦白诚恳;取茶适度轻柔的动作,表现出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先人后己的敬茶更表现出茶道提倡之益己利人等等。这岂非以小见大?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也可以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不讲形式,不拘一格。这,就是道家‘自肆以适己’的随意。

简单说,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喝茶来修身养性的。

养什么样的性呢?清代郑板桥有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便是心之静。

静既是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也是喝茶的好处。

可以说是:‘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者无妙法’。

茶可静心宁神,去除杂念。

而茶艺,则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等在内的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

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

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代人们的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与体现。

茶的一生如人的一生,通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清香。

当然了,茶艺培训课让我发现美丽,感悟生活,感恩生命。在这个时期的我相信,无论将来是否从事与茶有关的事业,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寻找自己的“茶文化”,并加以“悟茶”!

三、茶艺课所见

学校组织了茶艺课,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了茶艺,对茶艺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解。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于中国人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在茶艺课上我看见了同学们快乐的笑容,晒干了的茶叶整齐的茶具,和茶在中国历史上深远的历史。

在课堂上同学们了解着茶的种植、制作、品饮的技艺等;学习着鉴赏茶叶、选择茶器、泡茶鉴水、冲泡技法、品饮方式、品饮礼仪,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的脸上漏出了快乐的笑容 。

老师让我们看了各种的茶叶:绿色的、红色的、枯黄色的还有黑色的。

这里有有我们认识的,也有我们不认识的。

老师又带我们认识了茶具,茶具分为:茶壶、盖置、茶滤、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

老师也交给我们摆放茶具的礼仪,茶具摆放方法为一个中心、两个边界、三条直线。

一个中心:主泡器在正中间;两个边界:水壶和茶则确定茶席的边界;三条直线:主泡器、公道杯、水盂在一条直线;水盂和茶巾在一条直线;品茗杯为一条直线。

茶,发源于中国,西周作祭品,春秋作菜食,战国作药品,两汉及以后作饮品。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延至今日依然盛行于世界。

在茶艺课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感叹中国文明历史。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人知道茶艺,了解茶艺,了解中国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l202209212006116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