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伯牙鼓琴朗诵?
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相关内容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第二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少数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
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本文通过讲述了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可以体会到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啊!
②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③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伯牙鼓琴全文朗读及注解?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鼓:弹,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善哉:赞美之词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得:体会
三、伯牙鼓琴朗诵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四、伯牙鼓琴好词好句?
佚名〔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五、伯牙鼓琴朗诵节奏划分?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伯牙鼓琴原文及停顿?
伯⽛⿎琴,锺⼦期听之。⽅⿎琴⽽志在太⼭,锺⼦期⽈:“善哉乎⿎琴,巍巍乎若太⼭。”少选之间⽽志在流⽔,锺⼦期⼜⽈:“善哉乎⿎琴,汤汤乎若流⽔。”锺⼦期死,伯⽛破琴绝弦,终⾝不复⿎琴,以为世⽆⾜复为⿎琴者。
先秦·吕不韦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说明:“/”为句间停顿。
标志即对话标志,文言文对话标志常有:“曰”“云”“言”,对话标志词后一般都停顿。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标志前的主语一般只在第一次对话时出现时,后面的对话会省略主语。另外,对话标志前的名词或代词有的作宾语有的做主语,应该能区别开。
虚词,主要指句尾语气词(如“与、邪、也、矣、焉、耳、哉”等)、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唯”等)、疑问代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等)、关联词语(如“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等)。一般在句尾语气词后要停顿,在句首发语词、疑问代词、关联词的后面要停顿。
七、伯牙鼓琴笔记摘抄清晰?
(一)聚焦句子,想象画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周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聚焦句子,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像子期一样,体会伯牙心中所念,感受到乐曲的变化。
是啊!
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知音”,哪怕俞伯牙那一心为国的志向,也只有锺子期才能听得出。
伯牙能得到这样的知音,心情怎样?正如学生所说,或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或兴奋不已…
一个人弹奏,另一个人听,一个人弹奏,另一个人懂他心意。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还真是相见恨晚啊!
(二)黯然诵读,体会情谊。
接着,周鹏老师将挖掘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用感人至深的课堂呈现了出来,周老师配乐讲述了后来的故事:于是他们俩约定来年相见,伯牙赴约,然而造化弄人,伯牙面对的不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的墓。
接着PPT呈现了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情景,这一刻,仿佛天地之间为伯牙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周老师黯然伤神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伯牙在子期墓前弹奏的最后一曲:
子期,
子期兮,
你我结金义,
历尽天涯无是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周老师的诵读,让我泪流满面,知音难觅,造化弄人,课堂情到深处,学生随着教师一起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浓厚的伯牙悲痛欲绝的内心。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