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支玉恒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读后感,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阅读教学读的艺术赏析

支玉恒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读后感,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阅读教学读的艺术赏析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阅读教学读的艺术赏析

语文是读出来的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阅读教学精彩片段赏析

张敬义

记忆犹新,在200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Crazy English》的创始人李阳老师,面对着全国亿万观众大声疾呼:“English是说出来的!”这话令人振奋,道出了英语学习的真谛。

其实语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同样,语文是读出来的。

支玉恒老师深谙此道,十分欣赏读,把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读的两大功能,即理解、体会、感悟功能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动用两条读书视线,即眼睛视线和心灵视线,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重构课文生活中的原型。

支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下面撷取他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运用饶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片段一:(《她是我的朋友》)

师:我们现在正式上课。“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这句话有几个要求?请先总述后分述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老师这句话提了三个要求:一是“各自读”;二是“放开声音读”;三是“读一遍”。

师:非常正确,请按照要求读书。

(学生读书)

师:读完了吗?(读完了)还想不想读?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愿意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读书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一、二段,站慢了就没有机会了。预备,读!

(站起来的学生读完以后,其他学生争读第三段至第七段。当读到第五段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

师:下面我们改变读的方式,谁有信心说:“我在班级读书是最好的。”我看同学们有没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一生都有好处。

生1:(很自信地站起来,非常投入地读第8段)“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一句话也不说。”

师:他不是站在普通的座位上,是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服气不服气?

生:(齐声)不服气!

师:谁跟他比?如果你比他读得好,你站着,他就得坐下。看谁能把他读坐下。

生2:(非常卖力地读第9段)“过了一会儿……他又摇了摇头。”

师:同学们评判,谁稍微差一点点。

(说法不一)

师:我说一点,第二位同学声音比第一位好,但是可惜,读错了一个字,把“呜咽”的“咽”读错了,非常遗憾!

(第三位同学仍不如第一位同学)

师:第一位同学成了不倒翁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支老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自主的阅读意识放在首位。他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激将法”让学生站起来“争着读”、“读坐下”等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热烈,站起来读的学生一个个俨然是奥运冠军,他们以读为乐,以读为荣,视读为成功。

运用语音、声调和节奏,再现生动鲜活的画面

片段二:(《第一场雪》)

师:(板书“静”)可以说是一个(读板书)“山村静夜”。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静夜读得很静?谁来试试?

生:“冬天的山村……偶尔咯吱一声响。”

师:他读得静不静?(静)为什么读得这么静?你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生:因为我读得有点轻,还有点慢,所以显得静。

师:对。一轻二慢。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点呢?我告诉大家——读这样表示非常“静”的句子,要用“虚声”来读,不要读得太实。听我来读。

师:(用“实”和“虚”两种读法读句子,让学生对比)哪种读法显得静呢?

生:第二种。

师:对。要读得怎么一点呢?

生:“虚”一点。

师:那谁来“虚一虚”呀?(笑声)

(生读课文该节)

师:(赞赏地)嗯,还“咯吱一声响”(学生读的声调)。

……

师:第二天,天放晴了。我们看看雪景好不好?(好)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笑声)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住眼来听,看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笑声)

生:(读文)“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笑声)是不是?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课文,但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没有。(大笑)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他又领着咱们出来了。(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带读)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每一篇课文都是静态的文字,只有读才能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支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读书训练为“经”,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夜的静、雪的大、雪的美读出来。这种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运用思维和心智,进入常人难见、见而难察的境界

片段三:(《西门豹》)

师:读课文之前,请注意:好好读课文,读完以后,老师提出五个问题,想回答吗?(想)好好读,一边读,一边想,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生认真读书)

师:能回答了吗?回答之前,猜猜我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师:不对。

生:西门豹向一位老大爷调查,问了哪几个问题?

师:不对。

生:西门豹是用什么方法破除河伯取媳妇的迷信的?

师:都不对。猜不到了吧?我告诉你们。第一个问题是读了《西门豹》后,你心里痛快不痛快?

生:痛快。西门豹把巫婆、官绅扔进漳河里去了。

师:读一读。

生:(读11-14段)“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你们都回去吧。”

师:西门豹把这些草菅人命的巫婆、官绅的头子扔进漳河里,太痛快了!第二个问题是读了《西门豹》后,愤恨不愤恨?

生:愤恨。地方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

生: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师:读一读。

生:(读2-8段)“老大爷说……年年闹旱灾。”

师:第三个问题是读了《西门豹》后,你佩服不佩服?

生:佩服。西门豹巧妙地挽救了满脸泪水的女孩。

生: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12条渠道,把漳河里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师:第四个问题是读了《西门豹》后,你同情不同情?

生:同情。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农民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生: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师:第五个问题是读了《西门豹》后,你有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

……

这一教学片段是老师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去读书的成功例子。

支老师让学生猜问题,实际上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读书、提问、质疑。

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与喜怒哀乐发生共鸣。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梁启超语)。

支老师提出的五个问题,特别是前四个问题,问在情感上,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学生已由文外之“我”变成了文内之“我”,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带着同情、愤恨、痛快、佩服去读,去说,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研读和争辩,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

片段四:(《再见了,亲人》)

师:同学们先读几遍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

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像亲人一样。

师:你们说是亲人,我说不是亲人。什么叫亲人?有亲属关系,有血缘关系,这才是亲人。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大嫂、小金花是朝鲜人,连同胞都不是。(板书:不是亲人)(生纷纷举手,要求辩论)

师:现在辩论不行,好好读课文,找到充足的理由再跟我辩论。比如,你可以抓住事实用自己的话跟我讲道理,说服我;也可以抓住情深似海的句子,有声有色的读,感动我,让我掉眼泪。

(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跟我辩论。

生:大娘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了,这难道不能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像亲人一样。

生:大娘为了掩护志愿军伤员,当敌机来了,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结果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难道不能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像亲人一样。

师:谢谢你们把我问住了。

生:(深情的读)大娘,停住您送行的脚步吧……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师:我深受感动。

(学生读、说大嫂、小金花的内容略)

我们平时说老师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支老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读课文,抓事实,抓情感,然后向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整个教学以辩促读,以读晓理,以读动情,教师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范读、引读、指导,学生真正调用了两条读书视线,读声情并茂,思浮想联翩,说情真意切。

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

语录网网友观点:语文学习的重点其一就是读好书。

读声情并茂,思浮想联翩,说情真意切。

不仅学到了如何教学读书,也跟您学到了如何评价课堂,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运用饶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h2022060512260727f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