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28次学术年会的省级示范课在我校举行。
我班学生有幸承担了英语和物理两堂示范课的配合工作。
我校英语高萍老师和来自德阳罗江中学的物理付余勇老师为全省校长献上了精彩的两堂优质课。
在课堂上,我班学生积极踊跃并且精彩的发言,也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甚至有专家在课后的探讨会上直接谈到物理课在讲台上讲解的学生表现非常优秀,口齿清晰,逻辑严密,仪态大方,甚至有夺老师的势头。
那位同学就是邓立。
邓立同学那天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座位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有几位举手的同学已经回答过问题了,所以她有幸被抽到讲台上为大家讲解一道题的推理过程。
在台下讲与站在台上讲,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讲,不少同学台下坦然,台上紧张。
当时,我校领导还有点担心(事后才告诉我),怕学生在台上没讲好。
虽然大家都知道,即使没讲好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讲好了,不是锦上添花吗?令人欣慰的是,邓立同学被点到后,没有一丝一毫地犹豫,迅速地从座位走到了讲台。
因为个子较高,人也显得出众。
她站在台上,虽然神情略有凝重,但自然大方。
只见她左手执草稿,右手握粉笔,一会儿目示同学,一会儿用粉笔快速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几排工整娟秀的字展示在黑板上。
她同时仔细地讲解,语气舒缓,节奏平稳,口齿清晰,简洁准确。
她虽然只讲了两分钟多钟,但却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导着其他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沉着干练的气场令人折服。
随着她讲解的结束,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邓立同学表现得为什么这样好呢?课后与另外的几位学生谈及此事,他们都表示,如果我上去也能讲好,但因为前面已经发了言,所以没选上。他们语气既有少许的遗憾,也有足足的自信。邓立同学的表现是一次偶然,但体现了咱班平时口语训练的必然效果。
当今社会,口才已是大凡成功人士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口才也被定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武器之一:核武器、互联网、口才。因此就流行了一句话: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埃及谚语:“有口才能使你的雄辩滔滔,占尽上风。”革命志士秋瑾也曾说:“要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思想,非演讲不可。”
古今中外,有优秀口才的人比比皆是。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丁,近代的德国-黑格尔、马克思、丘吉尔、罗斯福、列宁等,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管仲、子产、商鞅、韩非、苏秦、张仪、邹忌、晏婴、触龙、烛之武。
近现代的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闻一多、毛泽东、周恩来以及超级演说家、超级辩论家等栏目中的优秀人才。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酒香也要使劲吆喝”的时代已经来临。
咱们学生在高考后要参加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其中就有面试环节,这个环节就有老师提问或无组织领导小组讨论等口语表达环节。
以后找工作,面试更是重要得不得了。
凡为老师,必为学生计久远。
所以,咱班从高一开始就开始了一系列口语表达训练。
第一轮:有心口敢开,无声人能闻。
关于口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现基础,有些人是有话不想讲——心态问题;有些人是有话不敢讲——胆量问题;有些人是有话不会讲——技巧问题;还有些人是无话可讲——当然是环境和平台的问题。——吴开友(职业讲师,主要成就中国培训界新锐导师)
要上台讲话,首先要有胆量,然后声音足以让台下的同学听清楚。所以,我在课前三分钟设计了“自我介绍”这个环节,要求如下。
内容上:介绍自己姓名由来,家乡特色(风景、人文、吃穿住行等),个人爱好(特别是喜欢读什么书)三点,可侧重其中一点,语言上有条理。
姿态声音上:必须用普通话,音量能让最后一排同学听清楚;站姿端正(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往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也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颔略收,眼睛平视前方,目光落在教室中偏后部分。
不准东倒西歪,搔首挠耳);手如果不拿稿子,就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或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叠放或相握于腹前(双手交叉置于肚脐位置上),如果有稿子,就单手拿稿,另一手自然侧放或配合一定手势; 尽量面带微笑。
时间上:不低于1分钟,不超过5分钟。
如果达不到要求,特别是不用普通话或时间不到1分钟的同学,必须下节课重新来,师生们一起见证“24小时成长”。只要下节课比上次任何一点有进步,就算过关。
现在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大方,绝大部分同学不仅能轻松地完成任务,而且还有创意。如邹屹恒、郑珺文制作了课件,设计漂亮,内容充实。张桦介绍云南名胜景点,恰如导游。刘美互动提问,气氛活跃。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胆量还不够,不是在台上呢喃自语,就是双手发抖,面红耳赤。这时班上同学一般会报以鼓励的掌声。
在学生讲完后,我会作简短的点评。根据学生所讲内容,选择从以下角度之一点评。
内容是否充实,是不是谈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证明了的。
条理是否清晰,是按逻辑顺序,还是时空顺序。
开头结尾是否入格或应景,入格是指如何规范地讲话,如一上台要先站定,眼睛扫视一周后才开始讲,不能一上台就劈头盖脸地说;还有要打招呼,注意称谓和用词,使用“分享”一词而不是“我告诉你”之类的单向表意的词语。
应景是指能否根据当天或最近的一些社会、节令、学校生活等材料入题或结尾,如中秋节那天,是否向同学们问候节日快乐或提醒大家给父母打电话;第一次月考要到了,是否祝大家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等。
声音是否响亮,是否带有口头禅。如果有声音小的学生,就鼓励他第一字发音要“声如爆竹”,眼睛要看到教室后面的黑板,想像与黑板处的人说话。如果有口头禅,就提醒他,指出其出现的节奏,然后下去锻炼纠正。
是否有一些特别的优点。如音质好,就鼓励以后多朗诵;语速快而清晰,就鼓励以后参加辩论;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就鼓励以后参加课本剧表演等。
如果有未达标的同学,就鼓励他“争取24小时内改变自己”。然后在课后对其做一定的心理疏导和技术指导,并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协助提高。
以上这些只是主要的角度,每位同学是不一样的,每堂课点评也是不一样的,但有两句话是相同的:我进门问:“今天又该哪位了?”学生讲完后,我问:“Pass or no pass?”
相信,许多年后,同学们依然会有深刻的印象。
第一学期实际教学周只有18周,每周5节课,共有90节课,全班69人,加上重复的人数,这一轮训练会占去80节课,所以第一学期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自我介绍练胆练声。
经过一这轮,绝大部分学生勇于在课堂上发言,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班级气氛非常活跃;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聆听别人的讲话,也会跟着老师学会对讲话内容的点评。有时外出学习,就由课代表代为点评,结果非常不错。
第二轮:览古观今,扎根论语
思维的浅陋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精准;而语言的随意凌乱,又使我们更易于产生浅薄的思想。
——乔治•奥威尔(英国作家,以冷峻的理性闻名,代表作《1984》)
从第二学期开始咱班就在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中开始《论语》讲解。
选择《论语》为材料,一是因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历代文人的思想修养(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政府的治国理念(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家庭的伦理纲常(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都摆脱不了《论语》的影响,要想理解中国文人、中国文学就必须学习。
这也是高中语文第一册要求必读的名著之一。
二是因其为语录体,简短精练,并涉及到许多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可借之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理解及翻译水平。
三是经典名句很多,记诵熟悉后可以在文章中使用,能达到论证有力,认识深刻的效果。
总之,除练说话外,已有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全年统一订了《论语》一书,不少学生还自己买了其它各种版本的。
我选择了203则,要求学生能译,能背,能默写,尽量能用。
具体要求如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上台后,先将要讲的语段读一遍,疏清读音障碍。然后指出其中的重要词义及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活用,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再口头翻译一遍。
第二环节: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这则论语的理解。
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可以对“于义”“于利”的理解结合家长对学生发的奖励品:学习好是奖励买一本好书,还是奖励一个苹果手机。
也可以对“君子”“小人”在义与利的选择方面结合清官与贪官的认识等。
如唐鑫同学就有一文《重视操守》就是谈对其中一则的理解。
为什么必须要结合现实呢?因为学以致用嘛!
第三环节:讲完后,带领同学一起将今天讲的读一遍,然后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将这章已经讲的内容读一遍。
对台下同学的要求是,认真听讲解,做好笔记,并同时默而记之,等同学讲完时,就能背诵了。由于内容比较多,课前三分钟实际变成了课前十分钟。从上学期到本学期才讲完,这段时间对所学内容又再进行分类填空及翻译训练。
这一轮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做到有条理地讲解,既要把语段讲清楚,又要作适当地延伸;由于有三个环节,实际上还锻炼了学生台上的驾控能力。同时还训练了资料准备意识和能力。因为要讲清楚,学生必须提前准备,所以我也会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要讲的内容,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形成腹稿或文稿。
在这一轮训练中,绝大部分学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完成了任务。有条理的表达与深刻的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使学生的认识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日日更新。
第三轮 三尺讲台激情洋溢,万分钟爱与人分享
读完书后,要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拉里
为了让那些有胆量,有见识,主动意识强的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快人一步,在第三学期就开始了“我的讲台我作主”的学生讲座。
这个讲座是希望学生利用1-2个晚自习的时间(50——100分),与大家分享自己喜爱、关心的事情。
只要不违背法律道德,都可以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此轮虽称为“第三轮”,但在时间上是第二轮是有交叉的,而且这种讲座会一直延续到高三。
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从08级就开始了。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进行了各种内容的讲座,如曾诚的影视讲座《加勒比海盗》《三傻大闹宝莱坞》,曾聪的《日本漫画——火影忍者》,陈润的《希特勒》,吕端的《读书卡片》,李佳骏的《When I’am Gone》(关于麦迪),刘禹希《穿越时空》,熊涛《风云三十六计》,胡风《数学速算》,方黎明《仙剑奇侠3》,张议元《走进魔术世界》,黄文鑫《千古词帝——李煜》,胡明星《阿根廷足球》,邓钧文《美术交流——素描》,刘才畅《改革开放》,尹思杰《苏联》,张文圣《悠悠球》,蒋艺《蒂姆•波顿》等等,还有一些讲座有视频资料,如《苏轼讲座》、《钢琴讲座》等,可以在腾讯视频里看到(在腾讯视频里搜索“广安友谊中学”)。
但是由于原来硬件条件限制和档案意识不强,还有的讲座只有课件而无作者的,如《西游记》、《中国古代诗歌》、《世界动漫讲座》(包括中国的,共105页);有录音而无课件的,如《阴盛阳衰的我们》、《日本》。
还有一些讲座未能保留下来,真是遗憾。
本届学生继续这个平凡而不凡的神奇讲座。从这届起,我就采用录像的方式把这此珍贵的讲座记录下来(但没有摄像机,只有用数码相机拍摄,所以效果一般),并放在腾讯的视频网上。许多年后,当我和学生们,甚至学生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们看到当年激情岁月的影像资料,不知有多少感触!闭眼想一想,就很有意思!
到现在为止,本届同学们已经讲的有:
周煜《国之利器——航空母舰》
何洋洋、叶瑶《中国汉服》
田强《航空母舰》
袁忠鑫《河界三分国,智谋万丈深——中国象棋》
唐安琪《奥斯卡》
蒋亚琴《陪安东尼走过的岁月》
周佳欣《君子六艺》
严顺华《探寻外星人》
蒋昊《我的篮球》
讲座对学生要求更高,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时间与空间,要让台下的同学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这对多数同学来说是个考验,也是一次能力飞跃式的提升。“我的讲台我作主”,这50至100分钟,就看自己的!
要求如下:
所有讲座不能违背法律道德,必须提前报老师处审查。(以前出现过一个小插曲,一位同学准备揭露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在网吧下相关资料时,被国安局监控,当晚连学生带我都被公安机关审问,弄清真相后,就已经是很晚了,最后讲座也没讲)所以,根本原则的事不能掉以轻心。
讲座要有物质资料,即讲稿或课件。尽量能制作课件,做到图文与讲解相映生辉。如果自己不会,要一边请熟悉课件的同学帮忙,一边要虚心地学习。
要做宣传广告,并张贴在教室外。(非常感谢刘金典、蒋志强同学多次为演讲者精心制作宣传广告)
必须用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台风自然,落落大方。如果声音较小,要提前通知老师准备扩音器。
时间至少40分钟,如果需要,可以延长到100分钟(两个完整的晚自习)。坚决不用担心时间问题,时间有的是。
有利于讲座的方法都可以用上,如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以前有展示有关仙剑收藏品的)现场表演(钢琴表演、悠悠球表演、魔术表演、素描方法现场指导),争取有创新,展示出青年人的活力。
特受欢迎的讲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到其他班外出“讲学”(方黎明同学就曾在外班讲)
为了激励大家积极上台,我在第二学期利用晚自习进行了《红楼梦》《古人姓氏字号》《汪国真》讲座。
这些讲座既有利于课内知识学习,也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眼界。
在学生讲完后,我也会作一些简评,内容上都是从肯定角度,表扬学生。
要知道,为这些讲座,学生一般要准备一两周,甚至有的学生准备了一个暑假。
在这过程中,他们锻炼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学会了制作课件,懂得了见鏠插针式的挤时间。
把自己喜爱的事物认真地梳理一遍,认识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人分享,众人受益”的讲座,相信会有更多同学积极地参与。
第四,寻找机会,加强锻炼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改写巴斯德的话)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是常规训练,轮一次要等半个多学期;“我的讲台我作主”是讲座式的训练,因为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参加的同学相对较少。而每位同学的口语能力是不完全一样的,对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尽可能地寻找机会,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站起来讲话。
主要有这样一些机会:
一是上课发言。
课堂是学生发言的主要平台,为此,我班的《友谊中学高14级13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俗称班规)中有明确要求。
在总论第三条“掌握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捕捉、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
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具有较好的口语、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然后根据第四款第三条“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凡参加者均加1分,在活动中表现优秀者可加2—3分。
”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同学无论正确与否都加1分,其中优秀者(如能指出老师讲解的错误)可加2分。
作为语文老师,在我的课堂上加分项目就很多了。
如查字词典快的加分,上课主动发言的加分,指出老师错误的加分,站起来或上台答题的根据题干分值加相同分数等等。
所以语文课上经常出现学生为争取加分而出现争着上台表现的情景。
虽然“利而诱之”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因为会让学生有明显的功利意识),但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并无不可,一定期限是指学生已经形成了愿意主动发言的习惯。
这期间,班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发言最积极的江鹏,查工具书最快的周煜,主动性极强的郭鸿元,巾帼不让须眉的邓立,在万马齐喑时总能发出振聋发聩之声的赵龙。
20班中妙语如珠的唐瑞,最积极的唐安琪、蒋亚琴,善思善答的周巾杰、刘晋、蒋昊等等。
语文课上经常充满着笑声与活力。
二是课后请教。
请教老师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何问老师却是有一定方法的。
如这三种问法就是有区别的:请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请问老师,我这样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请问老师,这类型的题有什么规律没有?第一种问法,是属于见题拆题,实用性强。
第二种问法是找不同,正反对比认识深刻。
第三种问法是连根拔起,打破砂锅,属于系统认识。
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问法。
什么实际情况呢?这就要考验学生的能力了。
如下课十分钟,你认为问哪种更有效呢?再如做完卷子对完答案后,哪种问法效果更好呢?另外,请教老师是通过问题的方式与成年人交往,那么如何交往呢?如果遇到老师批评自己上课不认真时该怎么办呢?甚至遇到老师大发雷霆时怎么办呢?还有遇到老师爱理不理时怎么办呢?而且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自然会与老师产生亲近感,这是有利于该科学习的。
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会让某些科弱一点的学生担任该科科代表,就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加强其与老师的交往。
因此,请教老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这与上电脑查阅资料是有极大不同的。
三是学生自主主持班会。
每周的班会都是由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轮流主持,他(她)们要事先与所有部门联系,了解各部门要讲的内容,然后写成串词,并加自己的看法。
然后,按照上周值周小组值周总结(一般由组长或上周本组表现优秀的成员上台讲)、学习部(由部长发言,以下同)总结、纪检部总结、生活部总结、劳动部总结以及其它各部门(根据平时工作需要)总结,最后是本周值周组组长上台讲规划。
我主要任务是点评在发言过程中的亮点(如有创新,能体现服务意识,语言组织得好等等)或不足(如应景不当,措词不当,语言组织方式不当,语气或手势不当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我班的两个班会视频,“最美家庭主题班会”和日常班会。
前者,由团支部书记刘美主持,该班会得到省市妇委会大力表扬,并被团中央采访报道。
后者,由团支部书记邓立主持,大家可看到其大方得体的主持风格。
所以在省级展示课上的表现,不过是一个侧影。
四是当小老师。语文课讲唐诗宋词时,就要求每一个小组派1至2位同上台为大家讲解;数学课文老师有时也会安排时间让优生上台为大家讲题。从语文课上看,学生制作课件,认真板书,俨然就是一位老师。有时,真比来实习的老师都讲得好。
五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口语锻炼的活动。
班级学习交流大会。各科表现优异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与大家深入交流学习所得,从写经验交流稿件到精心选择例子,再到如何调动大家听课的积极性,多数同学在第二学期上台时都表现得比第一学期成熟得多。
当然,口头表达的训练,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第四轮、第五轮,每轮的任务是不一样的,难度也是不断加深的。
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看,他们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在大学里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其中刘禹希同学、杨丽云同学、曾向阳同学凭借他们优秀的专业素质和突出的口才,表现得非常突出。
刘禹希是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曾送丹麦交流,保送北师大研究生,杨丽云一进校就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会主要干部,曾向阳同学先后代表学校和国家参加中国海南省、俄罗斯海参威海军的交流,现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中国海军航空兵。
特别要提的是袁源同学,他刚进高中时,有自闭的倾向,从开始上台连续六次不讲一个字(最后一次终于开口说了不到20秒,声音小得听不到),到高三时主动上台,一讲就是20分钟,进入大学后还积极主动参加辩论赛。
这样的变化,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理想。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