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观潮课堂作业,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课《观潮》课堂笔记、教案及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观潮课堂作业,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课《观潮》课堂笔记、教案及练习题

【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盐、薄”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三〗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潮”连起来是什么意思?(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薄、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滚”右下角有一撇,不要丢掉。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笔)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山里人,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无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都会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抬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总体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板书:顺序:远—近)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地站起来背)

五、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观潮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钱塘江大潮的类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对钱塘江大潮的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三】练习题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kāi kuò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四、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五、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风号浪吼(含有“风”)

六、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请排序号。()

A.潮来之时 B.潮头过后。C.潮来之前。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shàyì dǐnɡ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开阔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提水 堤岸 大潮 朝阳 锯子 根据 盼望 花粉

五、示例: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六、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 水墙 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七、1.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f202208262150093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