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张传禄:办文是高手,办事是巧手

张传禄:办文是高手,办事是巧手

很高兴到中铁十局与大家交流。

30年前,我在济南工作过几年时间,所以,一到济南就有回家的感觉。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见到大家感到格外亲。

在座的大都是工会干部,这次培训让我讲讲办文与办事,我想了个题目《办文是高手,办事是巧手》。

为什么叫这个题目?这是因为最近流行一个新理念:深度工作。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提出来的。

他认为,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从而使人的认识能力达到极限。

深度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我们常讲的心无旁骛和专心致志,是深度工作的精神状态。

当前,我们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深度工作。

工匠精神必须是一丝不苟,必须是见微知著,必须是持之以恒,而这些特点正是深度工作所必需的。

我们在办文办事中体现深度工作的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做“高手和巧手”。

如何成为办文高手

所谓办文,是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机关工作人员,用撰写公文的方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领导的指示命令,部署任务,反映情况,确保领导机关行使职权的能力。

我觉得,办文能力,是机关干部的核心能力、看家本领,没有这个能力和本领,从事机关工作是没有发展余地的,起码不是个合格的机关干部。

所以,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就要下苦功钻研办文之道, 使自己尽快成为办文的高手。

也就是成为单位的大笔杆子,就我个人的体会,如果你成了办文高手,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当然,成为办文高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长期磨炼并掌握办文的特点和规律。

办文包括起草公文和传递公文,重点和难点是起草公文。所以,我们侧重研究公文起草问题。主要讲以下五点:

第一、发扬“四不怕”精神

在近40年的各级机关生涯中,我基本上是与文字材料打交道,深切体会到,办文当然要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也就是说需要有才气,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力气,更需要有好脾气。具体来说,要发扬“四不怕”精神。

一是不怕吃苦。

文字工作确实是一个苦差事、累差事。

业内戏称“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上火)。

真正有作为的“笔杆子”都要经历吃苦过程,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时因为一个问题,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痛苦地琢磨好半天,还可能没有结果;有时感到脑力不足,身心疲惫,心理和生理承受到了极限;有时时间紧,往往夜以继日,连续加班,打通宵甚至连续几个通宵都不鲜见。

时常被累得眼睛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脑袋懵懵的,身子飘飘的,两腿软软的,身心疲惫不堪,心理和生理的承受都到了极限。

所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熬不了夜,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

二是不怕返工。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写一遍就成功的情况比较少见,反复修改,甚至多次返工的事经常发生。经常搞文字工作的人,对“返工”现象司空见惯,让变路子就痛痛快快地变路子,让改句子就痛痛快地改句子,让换例子就痛痛快快地换例子,改多少遍也不能发牢骚、发脾气。

三是不怕批评。机关干部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精心搞出来的文字材料,不被领导认可,受到批评甚至严厉批评的事时有发生。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批评不进步。如果你能经受得住批评的考验,就不愁成不了办文高手。

四是不怕无名。

“机关工作是无名的事业,无名的事业需要无名英雄”。

同样是“爬格子”,作家、理论家、教授和其他爱好写作的自由撰稿人,文章发表后可以拿到稿酬,可谓“名利双收”,承办机关公文,不是为自己写作,做的是幕后英雄,干得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能到处张扬,不能自吹自擂。

要成为办文高手,必须冲破名利思想的羁绊。

第二、 贵在积累资料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尽快成为办文高手,有没有捷径可走?我想,平时注重积累资料,可能就是一条最佳捷径。

所谓积累资料,就是进行知识储备、信息储备。就是把平时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各种资料、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和形式集中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

我的体会,积累材料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更是成为办文高手的重要手段。

现在的人学历都高了,初进机关时文字基础都差不了多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就慢慢显露出来。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差就差在有的人善于积累资料,有的人不善于积累资料。

比如同样是读书看报,有的人就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毫无收获,而有的人就注意处处留心,认真阅读,借机积累,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或记在本上,或剪贴起来。

积累资料有什么好处?一是需要时查找方便;二是写作时引用方便;三是能帮助你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四是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大自己的信息储量。

凡是积累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就会用上,明天用不上,后天就会用上;写这篇材料用不上,写那篇材料也会用得上;即使永远用不上的那些资料,但是由于整理归档,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机关干部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可以说多多益善。就办文的需要来讲,我认为可按“飞机型”来积累。飞机有机头、机身和机翼,有了它们就可以鹏程万里、翱翔蓝天。

(一 )“机头”类资料。

“机头”是管方向的,这类资料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政、军等领导机关制定的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目标,马列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论述,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报刊杂志上的重要言论片段,有关工作中的规范性提法,等等。

这方面的积累在起草机关文稿中经常用到,或原文引用,或用于启发思路,或用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办文中少犯或不犯政治方向上、观点和提法的错误。

大凡在机关工作都知道,起草机关公文,不是个人随心所欲,文中的思想观点、倾向性意见包括对策措施,都是要有依据的,这类资料就是保证你正确行文的依据。具体来说,“机头”类资料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政方针类。

二是政策法规类。

三是时事政策类。

(二)“机身”类资料。

“机身”是基本载体,这类资料实际上指的是支撑公文主体的基本资料。常言讲,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类资料,“巧媳妇”就会成为有“米”之炊。

机关各类公文虽然写法各不相同,但都跳不出“说理、说事、说人”的基本功能。说理,就是阐述理论依据、思想认识、基本观点等;说事,就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说人,就是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方法与作风、素质与能力要求等。我们积累资料,就要围绕着满足公文这些功能去积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派上用场。

关于“说理”的资料,已在“机头”类的积累中涉及到。这里主要是积累“说事、说人”类的资料。

一是大事、要事资料。

二是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

三是典型事例、典型经验。

四是社情民意。

(三)“机翼”类资料。

机翼是腾飞的翅膀。

这类资料实际上为公文增色、美容的资料。

现在,机关文字材料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弱点:一是空泛论述不实在,二是抽象呆板不生动,三是干干巴巴不丰满。

大话、套话、空话、废话太多。

正如毛泽东批评的:“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

”“机翼”类资料积累多了,就会较好地克服这个弊端。

那么,这类资料包括哪些呢?

一是历史典故。

二是名言警句。

三是群众语言。

四是例文范文。

值得积累的资料远不止是这些,还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积累其他有关资料。知识无疆界,积累无止境。要通过学习和积累,使自己成为“知本家”。

第三、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机关行文的最佳模式是两个结合,一是上情与下情结合,二是领导意图与机关指导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

其中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最关键环节。

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地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所以,要想成为办文高手,必须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当然,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并不是绝对“奉命行事”,领导怎么说就一定要怎么写,哪怕说得不对也坚决照办,不能有丝毫更改。

实际上,有时候领导同志也会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图,这时候,你固然要认真听、认真记,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疏漏,也可以而且应该大胆提出,只要领导认可,也就成了领导意图。

即使领导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图,你也要敢于发表个人意见,要是你讲得有道理,领导还是会采纳的。

这是发挥参谋助手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唯唯诺诺,见误不说,见错不纠,看似尊重领导,实际上是对领导、对工作不负责任。

第四、把公文写成美文

什么是美文?《辞源》的解释是:美好的文辞。

我觉得,美文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通俗地讲,凡是写得好的文章,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实用文章,就是美文。

那么,文章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怎么才能写好,这里面的道理很多,可以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不然就不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

毛泽东曾经提出一个要求:“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我认为,具有这“三性”的公文,就称得上是美文。

具体说来,把公文写成美文,起码要具备“通俗、深刻、简洁、生动”等方面的特征。

一是通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

二是深刻——触及问题,观点鲜明。

三是简洁——反复推敲,删繁就简。

四是生动——能说服人,能打动人。

第五、做到精心起草

何为精心起草?有人把它概括成写前“四问”,写中“四求”,写后“四看”。

写前“四问”:

一要问写的是什么。

二要问给谁写的。

三要问写给谁看的。

四要问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

写中“四求”:

一是求“高”——要做到思维层次上得去,把得准。

二是求“新”——要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语言新、事例新。

三是求“实”——机关公文面对的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其基本功能是回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必须紧贴实际,实实在在,不写或少写那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要做到情况分析归纳实在,紧密联系实际,指导性意见切实可行。

四是求“顺”——要做到基本思路顺,框架结构顺,逻辑关系顺,没有“硬伤”。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如果写得不顺,就会产生歧义,甚至导致偏差,造成不良影响甚者严重后果。

写后“四看”:材料写完之后,不要头脑发热,忙着出手,要“跳”出来,凉下来,回头看,自己当听众和读者再验收一遍。

一看到位不到位——层次、态度、思想、语言是否符合要求。

二看得体不得体——是否做到了符合发文机关的层次,维护发文机关的形象,顾及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火候分寸,照应到相应关系。

三看严谨不严谨——是否经得起检验、推敲,有没有立不住的说法和提法,有没有引用不实不当的数据、事例和情况。

四看细致不细致——关键处有无文字错漏,有没有明显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装订、页码等是否恰当。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无误。

如何成为办事巧手

机关是党委和领导的办事机关,办事是机关的重要职能。

所以,看一个机关干部的素质高低,一个重要指数就是看你“会不会办事”。

毛泽东曾指出:“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

”什么是会办事?就是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办成,把不放心的事办放心;而不会办事呢,就是把好事办砸,把简单事办复杂,把放心的事办得不放心。

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说,“办事”比“办文”要求还高,难度也大。

办文一次不成功,还可以重写和反复修改,你自己修改不好,还有其他同事和领导帮助你修改;办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办“砸了锅”是没有挽回余地的。

因此,在机关工作,要下功夫探索办事规律,力求做办事巧手:也就是不论办任何事情,上级指示的、领导交办的,下级请示的、同事委托的、职责规定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私事,都是办得明明白白,不是稀里糊涂;都是雷厉风行,不是拖拖拉拉;都是严谨细致,不是粗枝大叶;都是有始有终,不是虎头蛇尾;都是严格有序,不是杂乱无章。

总之来讲,办事要滴水不漏,皆大欢喜。

(一)按领导意图办

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做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

我们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使之得到效地贯彻落实。

具体说来,要做到如下“五句话”。

1.领导有决心,你要有信心。

2.领导有想法,你要有办法。

3.领导有指示,你要有落实。

4.领导有疏漏,你要有补救。

5.领导有暗示,你要有领会。

(二)按政策法规办

不论在制定法规方面,还是在执行法规方面,机关干部都肩负着重大责任,一定要把按法规办事作为雷打不动的铁律。

在办事的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始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军队条例条令、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

不能持随意性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者搞变通执行;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甚至走法规的边缘,钻制度的空子。

尤其要警惕“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等问题的发生,自觉维护法规的尊严,养成自觉按法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按规定程序办

程序是工作步骤和层次。按既定程序办事,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一环。程序坚持得好,可以减少矛盾,提高办事效率,否则会贻害无穷。按程序办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一是不能简化程序。

二是不能增加程序。

三是不能乱了程序。

只要严格按程序办,什么事都好办,也都能办好。即使办得不理想,只要你是严格按程序办的,就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四)按工作职责办

现在,不少机关都存在着“两个不均”的现象:一是忙闲不均,一是苦乐不均。

有的人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也有的无所事事,混天度日。

按理说,机关都是因事设位,因责设岗,也就是说,哪一级机关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设多少部门,需用多少人员,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科学编配的,只要各级都干好各级的事,人人都尽好自己的职责,就不会出现“两个不均”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工作不落实的问题。

所以,必须强化按职责办事的意识。

一方面,要讲职业道德,谨防“不作为”心态。

再一方面,要按级尽责,谨防“多管闲事”。

(五)掌握协调艺术

不论在党政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协调办事能力很重要。

协调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权力协调,也就是刚性协调;二是非权力协调,也就是柔性协调。

权力协调就是协调者依据职责、权限、规章制度,通过行政系统、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协调。

权力协调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指令协调法、计划协调法和法规协调法。

通过发出指示、命令,调整人、财、物、技等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是指令性协调;通过修改计划,调整执行流程,协调各单位的共同行动,是计划协调;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和协调行动的,是法规协调。

作为机关干部对这些应有所掌握,以便在权力协调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所谓非权力协调即柔性协调,是我们机关干部常用的协调方式。所谓柔性,就不是硬碰硬,而是在方式和手段上讲究艺术和方法。这里展开讲一讲。

1.注重软化矛盾

协调的事情办多了,有顺畅的时候,也必然有碰钉子的时候,况且协调面对的就是大量的矛盾和分歧,解决起来不可能事事都顺利。协调工作碰钉子时,要注意做好软化、消除的工作,切不可硬碰硬,硬碰硬容易把事情办砸。

机关干部协调“碰钉子”往往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协调领导层。

比如某领导直接交办一件重要事情,由于事前通气不够,可能其他领导不同意办或意见不一致,这是出于“夹缝”中的协调。

你如果不注意沟通或沟通不成,办和不办都可能会出现“两头不落好”的情况。

若某领导不了解“内情”,就此事提出批评甚至发脾气时,协调者不能因“受冤”而轻易动怒、甩手,更不能将其他领导的不同意见和盘托出予以辩解,而必须沉着冷静,有大度容忍的胸怀,主动承担责任,以缓和气氛。

事后再做说明,再行协调。

二是协调领导和部门之间。

由于领导与部门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加之个人的素养不同,因而在工作上的矛盾和分歧是在所难免的。

机关干部在协调这类问题时,应着力做好弥合、劝说的工作,扩大其共同点,缩小其分歧点。

来回传话,既不能“失真”,也不能“逼真”,凡有利于协调的话就说,不利于协调的话就不能说。

不要把领导的批评话、部门的牢骚话一股脑儿兜出来,传给对方,更不能幸灾乐祸胡掺和,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如果领导和部门各执己见,一时协调不通而又必须协调时,那就应当将情况真实地报告其他领导,请其他领导出面协调。

三是协调部门之间。

机关干部受领协调任务,如果其他部门不配合,应采取说理的办法消除误解,取得共识;如果一时不听协调,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暂时放一放,待其冷却后,再伺机与有关部门协调;如果分歧较大协调不通时,可报告领导处理;报告领导,要客观公正地把情况说清楚,不要乱发议论,借机打“小报告”。

打“小报告”最终没有“好果子吃”,这是协调成功的大忌。

2.讲求语言艺术

语言是协调的重要媒介和基本载体。工作协调能否顺利,讲究语言艺术很重要。任何协调方式,在语言得体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基本的就是讲求准确性、完整性、通俗性、感染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又能使对方入心入耳入脑,使其愉快地接受协调。

一是遵循语言交流规则。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为使交流有效,交流双方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交流规则。常见的有两条原则10条准则:

——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在语言交流中,言者和听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与合作,交流双方都期望并努力使交流取得理想效果。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可具体分为四条会话准则,对于发挥好语言在协调中的作用,极有参考价值:

数量准则:说话要不多不少。只说需要的话;不说多于需要的话。

质量准则:说话要真实。不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说证据不足的话。

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

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避免语言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嗦;井井有条。

总体来讲,上面这四条准则要求在语言交流时,要尽量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说话不要啰嗦、冗长、拖泥带水;要诚实,不说假话,避免夸大其词;避免东拉西扯,文不对题;避免语言晦涩难懂、模棱两可;语言要简洁,井井有条,说话要注意语速、语调、语气。

——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则认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还不能完全概括语言在交流中的语用功能,他又提出了礼貌原则,从而对语言的交流原则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利奇的礼貌原则具体分为六项准则:

得体准则: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尽量多让他人得益。

宽宏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褒扬准则:尽量不贬低他人;尽量褒扬他人。

谦虚准则:尽量少褒扬自己;尽量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分歧;尽量使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他人的同情。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促使语言交流成功的语用规则,是根据语言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构建的,所以,我们要想协调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就应当认真去领会、把握和实践这些规则。

二是注意区别对象。

说服力产生的最大要素,就是区别对象选择适宜的说辞。

如果不管对方是谁,都用一种方法去说服,就很难顺利达到目标。

要根据协调对象的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点等,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对严谨的人,语言不妨活泼一些;对文化层次低一些的人,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一点、实在一点;对性格直爽的人,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对干练果断的人,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等等。

三是要有好的态度。有句话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所以,好的态度是协调必不可少的利器。协调主要是协商,要慎用指令性语言,多用商量的口气,即使传达上级的指示、转达领导交办的事项,也不要口气太硬。在一般协调场合,更要注意语言平和,态度随和。

四是要把握好分寸。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对象,把握好语言的分寸。对平行机关的协调,语言基调是磋商,但又不能放弃大原则;对领导的协调,其语言基调则多用请示、探寻的口气,要用“建议”“是不是”“可以不可以”等请示色彩的语言,不能用“要”“必须”“应该”等确定性语言。

3.做到灵活应变

一是因人而宜。一般来说,协调时,对老同志要尊敬;对新同志要和蔼;对熟悉的同志可以随便一些;对生疏的同志要正规、谨慎一些;对工作积极主动的,要充分信任,不可穷追不舍;对工作比较拖拉的,要经常提醒,加强督促。总之,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

二是因事而宜。也就是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公开处理,通常影响到多大范围,就在多大范围处理;对不宜公开的事情,如协调人事调整、调解个人矛盾等,应着重运用个别协调方式,范围越小效果越好;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具体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的协调方式比较好。

三是因时而宜。

就是说,协调要注重捕捉时机。

比如对上协调,一个时期领导正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某项重要工作该如何办理时,去向领导请示或磋商,提出符合领导意图的协调意见,就容易被领导吸收和确认。

再一点,就是领导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协调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领导工作繁忙时,心情烦躁时,不宜去“迎风”协调。

即使必须去协调,也要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多谈些领导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取得共鸣之后,因势利导,切入“正题”。

对下协调的捕捉时机,就是“借东风”,顺水推舟。比如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而遇到难题时,这时正好开了个会,有了明确的指示;或下发了个文件,有了明确的规定;或某个领导人作了批示,有了明确的要求,等等。假若这些有利于问题的协调解决,就不要放过这个时机。

四是着眼共赢。协调利益矛盾的关键是平衡利益。能否平衡利益,关键在于协调着能否跳出“单赢”的思维模式,多为双方、各方的“面子”“里子”着想,多寻求一些能让双方、多方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共赢途径,最终让各方在利益问题上各得其所,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赢家,这样协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五是善于沟通。协调其实就是沟通,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沟通从方式方法上区分,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直言沟通与迂回沟通等。

正式沟通,一般要事先向对方发出通知,并且一般都在会场、办公室等正规场合进行;

非正式沟通,一般随机而行,不发通知,不讲究场合,往往在对方无准备、无意的状态下进行;

直接沟通,就是当事人之间直接交流;

间接沟通,就是采取委托第三方,比如请朋友或德高望重的领导与对方沟通;

直言沟通,就是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迂回沟通,就是先选出一两个与对方意见比较一致的问题,找对方单独商议,在营造出两个人看法一致、真诚友好的气氛之后再慢慢迂回到有分歧的意见上去,乘势说服对方,化解对立问题。

机关常用的柔式沟通,就是采用非正式沟通、间接沟通、迂回沟通等方式的沟通。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沟通。

任何组织中都会存在一些基于同学、同乡、战友,基于感情、兴趣、共同利益等因素而形成的或是抱得比较紧、或是比较松散的组织。

在非正式组织中,相互之间信任度比较高,有的可以达到无话不说的地步。

在非正式组织内自然形成的“大哥”,一般比较有权威,有时他说一句话可能比领导还有管用。

因而,有时借助他们取代为沟通协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语录网网友观点:理论研究顶层设计是高手,实施方案确保落地是巧手。

最近流行一个新理念:深度工作。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提出来的。

他认为,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从而使人的认识能力达到极限。

深度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我们常讲的心无旁骛和专心致志,是深度工作的精神状态。

当前,我们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深度工作。

工匠精神必须是一丝不苟,必须是见微知著,必须是持之以恒,而这些特点正是深度工作所必需的。

我们在办文办事中体现深度工作的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做“高手和巧手”。

讲的不错。

演讲稿是下了功夫的,语言简,内容实,可操作性强。

唯层次和条条太多,大一二三四,小一二三四,易使听者混乱。

后部分,读之像教科书。

机关里面有"机关",办文是高手体现智商,办事是巧手体现情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e202205112048083ec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