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
01 迎神赛会——殷切的期盼
迎神赛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这迎神赛会是绍兴民俗的盛会。
《五猖会》中描写《陶庵梦忆》中记载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举的例子是举办方寻找与《水浒》中人物外貌相符的三十六人,用重金聘请演出,阵容可谓是豪华。
而鲁迅亲见过的赛会,虽不及书籍记载中的热闹,但也是十分精彩的了:有高跷、抬阁、马头,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赛会精彩纷呈,童年的记忆色彩斑斓。对赛会的精彩描写,也许正是童年鲁迅好玩心的缩影。
儿时的鲁迅对赛会充满了期盼,以至于在他小小的心中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不仅小鲁迅想去,大人也一样啊。
你看他们,"大清早就起来,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了下去"。
再看小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马上就能看到五猖会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888年的鲁迅只有7岁,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大家庭中,每天与他相伴的是那些让人窒息的规矩,是那些读起来晦涩难懂的古书。对五猖会的向往,可能是对他渴望摆脱约束、摆脱那些读起来半懂不懂的书籍、渴望自由快乐的最好诠释了吧。
02 大煞风景——难背的《鉴略》
难懂的书籍
正当欣喜之时,却似一盆冷水浇来,父亲拿来一本《鉴略》,教他读罢二三十行后,提出"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鉴略》,是旧时学塾所用的一种初级读物,内容是很好的,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然而小鲁迅一字也不懂,为了去看赛会,只得一字字强记下来。直到中午,小鲁迅才"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终于可以去看盛会了,"我却并没有那么高兴,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情绪的转折,可能正是源于来之前的那段背书的经历。迎神赛会的热闹,完败给了背书。
03 理解和成全——爱的最好方式
爱需要理解和成全
文章的结尾,鲁迅先生写道:"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从表面上看来,这件事似乎体现了封建家长扼杀儿童天性的作风,就像孩子想要去迪士尼乐园,前提是要在期末考试中考到一定的名次,愿望才可以实现一样。
当愿望的实现被附加以一定的条件时,好像过程就并不那么让人快乐了。
还有那些4、5岁就被排满兴趣班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在练功房里时,内心是不是在向往着窗外的蓝天、白云、绿草地。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如此。鸟欲高飞先振翅,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能做的,就是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优秀,再优秀一点。
不得不说,鲁迅是真的了解孩子,在《五猖会》中,他倾诉了孩子释放天性的渴望,也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父母也希望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所以,爱的最好方式,就是互相理解和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