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调侃齐白石的段子,下面小编就以566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齐白石励志段子,预计阅读需要15分钟!
他家境贫寒,24岁学画,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画虾堪称一绝,已进入文化大环境,是被造假最多的画家,一生画了一万多幅,市面上流传的画有几十万幅,真迹寥寥无几,是毕加索眼中的东方大画家,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
1957年,白石老人去世,在缅怀和悼念他的同时,我们来看几个关于齐白石先生的小笑话,大师不羁的个性和脱俗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锱铢必较的白石老人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以爱钱著称,书画家大多标榜清高,羞于谈钱,而齐白石卖字画,价格明细,一分钱一分货。
在齐白石老人的家中客厅里贴满了价码表:
【价码表】
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画册折扇每张6元;以款为准加10元;花卉加虫鸟,每张加10元,藤蔓加蜜蜂,每张加20元;另外,工笔贝叶草虫,每张按原笔单加三次,画的大洋红加价;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宽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两分,字若粟纹,每字十金"......
齐白石卖画毫不留情,不管是谁,都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赊账,不能讨价还价,不能以物代钱,墙上的自白说:
“送礼物不画,请客不画,为外国人翻译者无报酬”;
“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墙上还挂着一幅“喝酒”的画:一位老人手持酒壶,单手邀请另一位老人喝酒,但老人单手握笔,满脸愁容,这是齐白石本人。
有趣的“门条”
北京画院齐白石书法展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几张“门条”成了《瞬间》的热图,它们都是齐老师生前随意写下的自白,贴在门口告诉参观者: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没事老找师母干嘛?再找师母,直接拉黑。
"画降价永不停歇,吃饭店永不停歇,拍照永不停歇"末尾加个小句子"我八十岁,六圈纸,每圈加两毛钱"
先说破,再说不乱,你想画可以,拿钱吧。一尺六块钱,外加百分之二十的服务费。请我去饭堂不去,求合照可以不,最重要的,大写的大胆不讨价还价,我都八十了,还要天天说这些,真烦人。
“鄙人养病,午前出门闲游,午后申时接客。”
“去年将毕,失去五尺纸虾草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
这第四道门,是要告诉带走五尺纸虾草的来客,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快点送银子吧!
当然,这次展览也展出了著名的《卖画不分情谊,君子有耻,请照润哥给钱》。
别跟我谈感情,谈感情伤钱。重点都给你们用圈圈画好了。
"如果中外官员想买一幅白石的画,他们可以用代表,这样他们就不必亲自开车到门口。从来没有官员不进民家,官员进民家,主人不好。我在此通知你,我不会接待你。"
日本侵略者,不见。看见你我就觉得很倒霉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白石不精其财,不与日寇同流合污:"中外官员,欲购白石画者,可用代表,不必亲自驱车上门,官从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好,特此通知,不接待。"
这张告示是专门贴给来找他要画的日寇汉奸头目的,说买画的话可以找特务来,不用亲自开车,还总说官员不进民家,来的话是房我的,不接受你,那是1940年,到了1943年,他干脆贴了一张“停止卖画”的告示。
想必在众多枯燥乏味的书展中,齐白石的书展应该是最有看头的,他心境淡定,喜怒哀乐用色用笔塑造,哪怕是在一张小小的纸条上,也能看到他幽默的耿直和心境的淡定。
为赚钱与夫人上演“双簧”
齐白石与胡宝珠
为了把自己的杰作卖个好价钱,齐白石多次与妻子一起摆上齿轮,为参观者表演“双簧”。
听到来客敲门,齐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从小洞里往外张望。
齐问: “外面贵客是哪位呀?”
来客: “请问齐老先生在家吗?”
齐拿不准来客是不是诚心买画,就说: “齐先生不在家哩。”
客人又问:"真的没有吗?我特地来这里买他老人家的杰作。"
一听是真心买画,齐国话锋一转,说:那我是齐先生,请进。
客人进门后,并没有让他看图喝茶,而是先让他看了墙上的标语,如“润笔先行,双倍景”、“没空闲聊,孝敬客人”等等。
来访者恭维了几句,坐下来说:“齐老先生的草虫,最有名,你能放弃一本书吗?"
琦回答说:“我真的很抱歉老了,眼睛不好,没有画细致的草虫。"
客人再请。
齐故作尴尬地说:“有一个,但妻子藏着它。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卖掉它。"
客人求之更切,说是愿意出大价钱。
齐接着拉直了声音:“夫人,有位贵宾想看你的毛毛虫专辑。"
齐夫人在房中回答: “哎,这部册页不卖的!”
齐又大声说: “贵客看得中意,能出大价哩。”
于是在一次问答中,一张专辑卖出了大价钱,来客兴奋地离开了。
白石老人与60根金条
齐白石夫妇心中明白,还有不少册页将等待“贵客”前来割爱。
齐白石既善于“开源”,也擅长“节流”。
他腰间总是挂着一串钥匙,少说也有一斤,别说家里值钱的东西,就是一缸油、一桶米,他都会锁起来,每次做饭,他都会亲自开锁,用香炉量米,家里的员工经常因为吃不饱而离开。
有时他伏案画画,家人在挑选菜叶时,他会放下画笔,上前捡起几片菜叶,满脸不悦地说:“这些还能吃,你干嘛扔了?
为了赚点利息,他通常会把十块钱钞票叠成一沓,装满一个竹篮,锁上篮子的盖子,和妻子一前一后坐两辆黄包车,存入一个又小又偏僻的银行;后来通货膨胀严重,为了不让这笔钱贬值,齐白石用毕生积蓄换了60根金条,装在一个长长的口袋里,常年挂在身上,直到去世前几个月才卸下“金袋”。
白石老人的八大趣事
齐白石家境贫寒,是个贫苦的农家子弟、放牛娃,15岁学习粗活木工,16岁转行做雕刻、木工,一直做普通木工到26岁,他孜孜不倦做木工,靠手艺吃饭,靠真心做人;27岁开始拜师学诗画画,57岁背井离乡,抛家弃业,只身进京,成为上了年纪的北漂一族。本以为在北京可以靠画画为生,没想到却把画卖了,"我意识到剩下的画造型太相似,没有过人的情趣,于是决定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大的改变"之后,他用了1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破败的寺庙搬到了另一个破败的寺庙,辗转辗转,60多岁后,他的作品终于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他也逐渐走上了艺术的巅峰。
也许是在贫穷困苦中,白石养成了不羁的个性和脱俗的生活态度,也造就了今天这位极其有趣的大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齐白石先生那些有趣的故事吧。
故事一:待客仪式——选自张郎郎《大雅宝旧事》
就说大名鼎鼎的齐白石老先生吧......齐爷爷一到,全院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他,虽然大家都知道齐先生因为情况特殊脾气特别大。
比如你去齐爷爷家,千万别吃他给你端出来的月饼和花生,那只是他招待客人的一个仪式,如果真的做了,就等着回家挨揍吧,第一,如果真的吃了,齐爷爷心里肯定不高兴,第二,你的胃肯定有问题,月饼和花生不知道保存到现在。
虾1945纸彩60.5×33.5cm北京美术馆
故事二:也说待客仪式——选自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儿》
第一次拜访白石老人,是柯然先生带来的,老人照例打开柜门的锁,拿出两盘点心招待客人,一盘月饼,一盘带壳花生。
路上,柯然已经照顾我了,这样的东西,老头子会端出两盘。月饼还剩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盘。"都坏了,你不能吃!"寒暄过后,我远远地看着这家喻户晓的点心,发现切好的月饼里有细小的东西在动;剥好的花生也隐约看到了风动的蜘蛛网。这是老头子的规矩,是一个礼节的过程,也不希望莽客们真的联手。天知道饕餮莽客们是在什么时候、哪个月把四分之一的月饼给干掉的!
荷花
故事三:活虾子很贵的!——选自风行水上《齐白石画白菜》
齐白石是个很好的人,他把这些年画画挣来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在那里,住在北京的铁门屋时,天刚亮,一家人正在清扫宫廷,齐先生去画室画荣宝斋的订单,然后画其他订单,物有所值,跟着贴在墙上的龙格做事。
世界那么大,没有执着的人,比如:"齐先生,加个虾! " "齐先生,你吃亏了!多画些鱼,我老婆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侧着头看着来访者,当场也不好反驳人家的脸色。他慢慢地把笔放进墨水里,沉思了很久,一笔两划,鱼虾蟹跳出画面。但他们并不是很有精神,看起来好像已经离开水好几天了,快要翻肚子了。客人百思不得其解,问:这虾怎么像死虾啊,齐先生坐在圆椅上说:市场上的活虾多贵啊,主客心知肚明,一拍两散。
故事四:你要吃这么多啊!
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齐先生家里用来量米的竹升是他自己留着的,每天晚饭都要量米,一大家子吃很多米,老人舍不得,量一管,手一抖,家里做饭的媳妇说不够"你多加点",齐先生嘀咕了一句"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又量了一管。
故事五: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的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故事六:私藏珍品!
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时候,让他拿出一些精品来拍,他都舍不得;后来徐悲鸿上班了,他才勉强从绘画阶段的新闻中抽出几卷画,他是细木工出身,对制作绘画阶段的几个暗格或小抽屉等新闻并不熟悉。
这些画拔出来后,一幅幅摆在画桌上,徐先生一打开,就看到了那弥足珍贵的光芒,全是老人一生的杰作。恶心的作品!有一株画在金纸上的白色山茶花,上面还飘着一只蝴蝶,画得真精致!徐先生一直看着坐在对面的老人,心想"这也太鸡贼了吧!"齐先生坐在一张大圆椅上,袖子垂下来,眼睛看鼻子,鼻子看心脏,一动不动,真是狡猾!
故事七:用白菜换白菜?
那是北平一个风沙大的日子,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说外面有个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灵机一动,心想:“要不我画一幅大白菜的画来换大白菜,那可是文人佳话啊!”铁门屋外,一个北方的飞鸟傻子正看着一车大白菜,脖子伸得老长,不知从哪儿来一个白胡子老头,戴着一副小园眼镜,正出神地看着自己的一车大白菜,很想吃。
卖菜的笨人看到他,顾客连忙迎上来说"老头!你要称几斤?称到那个高的"。齐先生从后面抽出一卷纸说"我用这画白菜换一车白菜,你愿意吗?"笨人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这把年纪,看你死我真高兴。北方风大!有这样的消遣吗?我希望它是美丽的!拍一张假白菜,换一车白菜!齐先生接过画好的白菜,灰溜溜地离开了,从铁樱花家门侧身进了一句嗨!真丢脸!
故事八:吃螃蟹——选自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儿》
......然后我们吃了螃蟹,螃蟹是柯然先生提醒我在西单小菜市场买的两大串,大约40只。老人(齐白石)显然很高兴,让阿姨带去蒸。阿姨出了门没多久就带着螃蟹回来了:"你算!"他对老人说"是四十四只。"老人嗯了一声"嗯",表示赞同。阿姨转过身,轻声细语:"告诉我我吃了他的..."
齐白石作品欣赏
红荷翠鸟游鱼
《水草小虾》
《虾族大家庭》
《牵牛花》
《松鹰》
《梅花》
《雏鸡小鱼》
《墨兰图》
《墨鼠》
《夕照归牛》
《云龙》
《草蛇》
《柏羊》
《桃猿》
《多子图》
《吠其不仁》
《芳草游猪》
寿桃
"世人只知道我画花鸟草虫,却不知我早年常画山水,构思一幅画,力求超级俗,不轻描淡写,却常被人骂,过了五十岁,就不想再画了。"
“余画山水,时流诽之,使余几绝笔。”
——齐白石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如果把齐白石一生的画都拿出来看,你会发现,与花鸟草虫相比,齐白石的山水画可谓是少之又少,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山水画不好,而是“未必也”,齐白石30岁开始画山水,他的山水追求“发自内心的意境”,理解的人不多,但骂的人不少。
齐白石《第四洞庭君山借山图》,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齐白石曾说"世人只知道我画花鸟草虫,却不知我早年画山水,构思一幅画,力求超级俗,不轻描淡写,却常被人骂,五十岁以后,我不想再画了"齐白石构图独特,山水画手法极其一般,在当时招致不少非议,而他的山水画也常常卖不出去,所以他一生画的山水画并不多。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底楼吹笛图》,纸上彩色,画册,34×45.5cm,1910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借山图集竹夏东》,纸本彩色,画册,25.5×20cm,1927
齐白石的画多为蔬菜和花卉,人物和山水只占老先生创作的不到十分之一,山水画是老先生一生创作的最“珍贵的水墨如金”,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来看,齐白石的作品仍然是山水画中最难得的。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屏——一个白色的高世界》,纸彩,138×62厘米,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齐白石《万柱山居》,纸彩,102.5×49.5cm,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菜香故园》,纸彩,81×147厘米,1898年,辽宁省博物馆
齐白石《超观楼藏》,纸彩,36.1×132.4cm,故宫博物院藏
齐白石《桂林制稿》,纸墨笔,33.5×40.5cm,1905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屏》1.纸彩,138×62cm,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借山尺》之一,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借山尺》之一,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借山尺》之一,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借山尺》之一,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屏》1.纸彩,138×62cm,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屏》1.纸彩,138×62cm,193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画册,34×45.5cm,1910
齐白石《借山尺》之一,纸彩,30×48cm,1910年,北京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