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力赞美李商隐的话?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商隐具有坚持正义,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权贵的宝贵品格。
李商隐终生关心民生疾苦,在弘农县尉任上,为活狱而不怕得罪上司孙简,不怕丢官,足以显示出他的热血心肠和骨鲠气节,此亦是政治品质之大节。
二、梦中得句李商隐?
这是说叶嘉莹,叶嘉莹总能从李商隐的诗里,找到特别贴切的句子,与自己的“梦中得句”杂合成诗。例如:“换朱成碧馀芳尽,变海为田夙愿休;总把春山扫眉黛(语出李商隐《代赠二首》),雨中寥落月中愁(语出李商隐《端居》)”。
叶嘉莹生于荷月,性喜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你不管把什么脏东西放在荷叶上,雨水,污水,只要风吹,叶子一摇动,水珠一滚动,荷叶清洁如光,绝不沾染。就像叶嘉莹的为人。
三、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仿写?
是李后主留恋的故国明月,是陈思王怀念的洛水之畔
四、琵琶行中心有灵犀的句子?
①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②
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五、商山早行李商隐古诗?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不是李商隐。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意思是: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商山早行 》的作者是温庭筠 不是李商隐。
商山早行
唐 · 温庭筠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
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
“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
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
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
这两句诗表达含蓄。
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六、仿写,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
读李商隐,我懂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一种痛苦的怀念。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甜蜜的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