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

有网友问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下面小编就以1185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内容型产品有哪些,预计阅读需要30分钟!

编者导读:内容型产品未来会如何发展,在当下的内容生态中,内容型产品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运营策略,内容社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策略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功能、运营、推荐机制等多方面思考内容型产品,一起来看看。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2)

一、“工具产品真的适合通过内容做增长吗?”

网易产品专家董安总结了工具类产品成长的基本公式:工具+内容=成长。

工具型产品增加了信息流、文章聚合话题等内容。,通过增加和吸引用户的内容消费,提高停留时间,产生内容的分享裂变和其他机制扩散,它对现有用户产生了粘性和口碑,吸引新用户注册使用,然后产生了产品的增长。这就是其中的逻辑。

这个方式确实很简洁。但这个玩法一定玩得转吗?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7)

比如,墨迹天气增加了内容和各种服务(如图,各种生活服务、铃声、家政、资讯......),试图增加停留时间,提高用户粘性(根据网上披露数据,2017年墨迹天气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2分36秒)。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9)

不是所有基于工具的产品,都有必要增加内容社区。但是有些工具,如果你能在相应的场景中添加合适的内容,也是能够增强体验的。例如:印象笔记应用,事实上,有一个“知道大厅”的内容模块,主要包括印象笔记策略、用户分享笔记等内容,作为一个小白看到这样的内容,正好可以满足他们对工具使用和高级成长的需求。

增加内容社区和信息流的工具产品有利有弊。换句话说:如果所有工具都增加用户保留时间,这是不合理的。除了工具之间的竞争关系,还有工具和专业内容应用之间的竞争关系。

二、精细化运营,最后失败了?

工具+内容,社群的功能,并不是绝对等于增长,而是要通过内容的精细化运营来获得增长,这里面有产品功能的成分,也有运营成分不能偏颇。

内容运营的【体系建设】就要开始关注了,把一个内容产品放在那里,幻想着能带来用户的爆发,简直是异想天开。

精细化的内容运营,最后失败了,假设是这样,你怎么看,内容不够个性化?不够精细化?最后的结论最有可能是:内容的运营,而不是用户想要的,再精细化的运营。

【问渠如此清澈,有源头活水】.渠:内容生态.清澈:内容生态的健康程度.源头活水:优质、个性化、场景化等满足用户要求的内容。

获得“活水”,就要进行筛选、审核、优化、数据驱动。

三、内容的场景化适配

工具型产品的内容,要做个性化和场景化的适配。

四、“说一个自增长的内容信息流改进系统”

探讨【ab测试】与自动改进系统ab测试长度可控,但效率较低;自动化系统,基于系统的指标体系而非某种优化策略,更具全局性。

一个好的内容改进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效率取决于评估指标,比如观看内容的视频完成率。

好的信息流内容,是不断反馈提升其质量的。

五、“内容消费背后的用户心理”

以内容为筹码,用户想要获得这个筹码的一系列互动都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把用户与内容的互动,由此产生的商业特征(留存、分享等),想象成扑克牌,这个思路如何,扑克牌有可能赚钱的筹码,而一旦用户发现有可能不赚钱,可能就不看了,导致【亏损】。

内容增长的业务属性,内容本身携带有情感和[ 情绪特征 ],这更容易影响用户的心理和行为。

趣头条和快手的观看时长获得了【打赏】,从而获得了持续的留存,这不正是利用了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吗?

六、“平台推荐内容和用户创作的相互影响”

平台推荐了一些长内容,用户心想原来平台喜欢推荐这样的内容,于是用户主动生产长内容,后来平台发现好内容不一定是长内容,于是推荐了一些短内容,用户也生产短内容(快手韩旭)。

这印证了一个结论:平台推荐是用户创造的标杆和榜样,具有带动作用;平台推荐本身也是平台画风调性的一部分。

显然,平台调性的来源是平台认可什么内容,推荐什么样的内容,鼓励用户创作什么内容。

其逻辑是:平台推荐的内容调性越明显,推荐越多,用户看到后越想生成此类内容并获得更多曝光,内容调性越明显,平台推荐系统不断优化......这是一个调性正向增长的过程。

七、“精准冷启动,胜过千军万马的投放”

丁香园副总裁初洋分享丁香医生的[ 冷启动 ]的逻辑之一:

为什么做丁香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嗅到医疗问题的患者很多,但是无处解答,这是一个核心的机会。

八卦、错误的医疗问答信息,[如何解决→引入专家→信任],背书继续推广,参考医学界的同行评审机制,医生评审进入[内容生产环节],同时,这些医生也成为应用冷启动的第一波用户。

他们会向患者、同行等推荐丁香医生,结果更多的人知道丁香医生,导致第一波爆发。

实际上,这是在内容生产端引入专业人士,以内容合作的方式,让对方认可丁香医生和内容的质量,从而推荐丁香医生。特点:精准;早期对接大量医生;谈合作;做培训;稿件管理;分成规则等。

【专业背景→生产专业内容→信任内容】,这是丁香医生作为医疗健康业务背景的一个重要逻辑。

反过来思考,如果是鱼龙混淆的内容,虽然刚开始让内容社区看起来很丰富,但最后大家对内容质量差导致的医学事故等情况,从而对平台产生不信任。

这对于一个跟医疗科普相关的平台而言,无异于事故。

内容社区平台,在能够引发传播增长的属性下找到他们最核心的[价值观]。如专业、真实等。基于这些特征,梳理内容,找到内容的痛点和需求。

价值观的形成与内容业务密切相关。例如,丁香园,做的是医疗和健康方面的内容社区,可信度必须很强,可信度的来源,是专业的;社区发布应该首先得到认证。

在增长时,就要考虑到,哦,原来朋友圈有非常多的各种医疗知识的误区,通过[ 反常识 ]的机制,就可以形成增长。

结语:内容社区的用户增长离不开自身内容业务价值观下的定位,围绕价值观进行后续增长动作。

内容价值观,如何通过内容来进行传播,其实更加重要。

八、“推荐系统的构成?”

推荐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了:用户、内容、环境、数据算法、业务目标。

打个简单的比方,推荐系统就是人工养鸡。在哪里养鸡,营养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这个系统构成比较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算法+内容。

内容:从哪里来?类型是什么?如何获得内容?谁生产内容?内容的状态是什么?算法:如何进行推荐?根据什么规则?

商业目标:目标是商业化,社区氛围,还是什么?如何基于算法来做?......

其中提到的一点是:[环境上下文]。例如,当用户第一次进入应用程序时,他必须填写用户配置文件等信息,这就是上下文。

通过上下文,就大概率可以进行初步的个性化推送了。

九、“如何推荐猜你喜欢?”

我讲了一些猜你喜欢、定制推荐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些内容的消费场景过程中出现的,比如用户看完电影(内容消费完成)之后会做进一步的推荐(或者进入电影之后再推荐内容)。

如果内容相似,就要和现在的内容对比,当然入口不一定深,出现在首页也是可以的。

如何推荐内容相似度?一般步骤是:找到多个相似的内容;建立相似度比较规则;比较相似度,基于规则提取;获得符合相似度的内容列表;显示相似度供用户查看。

产品只需要对内容相似度的规则进行分析说明,对展示的相似度内容进行排序等即可。

这类推荐模型只有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接入才可能实现。

最后,要借助用户行为才能进行推荐,行为包括点赞、分享等动作,这些都是基于行为的内容优化,这类似于我写的一篇关于短视频关注的文章:用户关注创作者,系统获取偏好数据,然后优化推荐算法。

十、“个性化推荐的场景?”

暴风视频产品总监王一丁谈到了个性化推荐的一些场景和固有问题。

场景一:对于刚进入平台的新用户,获取的【用户画像】和信息很少,系统很难抓取;大部分用户千篇一律,如何进行定制化推荐?

场景二:比如妈妈和宝宝共用一部手机,系统如何进行定制化推荐,这是不同用户在同一部手机上的行为,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

这是个性化推荐的问题。

因此,做个性化推荐,就要懂得进行[ 解释用户的兴趣 ]

兴趣来自[ 明确度 ]

那么,从获取用户请求清晰度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连续性和周期性需求。

比如持续追剧,每周1次的行为。

利用:系统捕捉到了用户的部分兴趣,并做个性化分发。

探索行为:例如,如果用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系统就更不可能使用系统。

里面提到的第二个场景,是我自己实践过的,用快手播放甲级视频等类型的视频,系统如何持续识别?

先说下结论:快手能识别出来。

我的猜测是:基于我观看的视频的长度和深度,目前的用户状态和用户画像是什么?

即使多人使用同一款手机,只要当前用户长期在观看某类视频,系统就可以对用户画像进行划分(比如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同维度的用户画像数据),这样就可以结合系统之前存储的画像数据进行推荐。

这样的效率其实是很高的。将“明确性”作为个性化推荐的一个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明确个人、时间、场景、用户兴趣特征,才能推荐更精准的个性化。

系统要做的工作,就是持续的识别这样的个性化。

个性化与用户画像息息相关,面对【多元化场景】的用户画像,个性化的精准度成为平台技术深度的分水岭。

十一、推荐算法——个性化推荐——算法流程

主要有三个步骤,找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前提是找到用户画像和兴趣点);根据规则,排序;通过策略进行调整。

(暴风影音产监品总王一丁)

模型其实是[ 业务的抽象 ]。这是产品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给定商业逻辑和模型,如何证明这个模型是否好?如何优化这个模型?通常,你可以从用户的反馈中得到相关的确认。

比如用户是否点击个性化推荐视频、观看时长等,不断调整参数,不断推荐更精准的个性化视频。

培训机制,持续的人工或自动系统优化,让商业模式更高效。

本质上,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训练,检查,然后改进。这是一个[PDCA]模型。

当个性化推荐训练完成,准备向用户输出推荐内容时,要进行战略干预;例如,需要广泛的品牌曝光。

这就是业务需求比如一些广告内容活动内容等多样化的内容

打散需求:如果继续推荐相似的内容,那就太单调了,所以,推荐的相似内容要间隔。

探索匹配:即是否添加一些新内容,防止信息茧房的出现,让用户探索。

冷启动:当平台上出现大量新鲜(原创、优质)内容时,如果没有推荐就会下降。

因此要对这批冷启动的内容做控量的推荐。

当内容处理完成,准备上线后,这批流程其实就是包装;根据不同的业务和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权重提升;其中,第一点业务曝光需求,是商业效果比较明显;2、3点内容,是为了平台体验和平台内容生态。

显然,战略的实现来源于用户体验与商业目标实现的结合。

在制定内容个性化推荐策略时,要考虑用户体验和商业效果的融合,好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策略在体验上打分。

十二、“如何做内容的圈层营销”

如果平台积累了一些基础用户,就可以对这些用户进行细分,进行【人口统计学营销】,即: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细分的用户展开特定的进攻性营销,从而带动用户量的增长(网易云音乐营销总监)。

不依靠广告投放,而是依靠现有用户才是正确高效的方式,相反其他基于广告投放的平台,这样的性价比要高很多。

基于用户人口统计的前提下,人口统计的细分特征明显,平台系统应该能够收集这些丰富维度的用户数据。

基于平台细分用户的用户增长,是一个性价比高的方式。

十三、“如何做去中心化营销?”

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营销环节,去中心化营销,让用户受众持续扩散当然,有一定的背景:广告费太贵;用户的兴趣和偏好发生了变化,通过广告,用户越来越难以接受。

重要的是产生内容级的传播和裂变。因此,前提应该是塑造话题、现象等,引发讨论和传播,并通过传播继续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传播。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各有利弊,能不能融合,比如基于中心化的内容分发和传播,是第一波讨论基于用户精准画像的去中心化传播和转载。

他们的组合特征有很多。这里可以进一步探讨。

让用户接受内容,成为平台的用户,让他们受到影响,就需要激发特定人口统计用户的特定讨论话题,形成连续性。

十四、内容付费产品的走向

将基于内容的产品分为两部分:节省时间和杀死时间

内容付费产品和知识付费产品:这样的分类其实比较简单。知识付费产品,或者称之为内容付费产品,就是在内容层面上,对齐进行了定制化的设计,内容都变成了付费,就成为知识付费。

下图讲到了知识付费和内容产品的关系: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114)

其实,知识付费本身是[ 内容经济 ]的一部分。当然,内容付费产品 和 知识付费产品,应该是2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内容付费平台:可能包含了许多免费的内容信息产品。

而知识付费:大部分的内容,或者说定位的核心,就是把知识包装成一个卖货的平台,两者既有异同。

十五、“知识付费产品的付费模式?”

包括了订阅分类、单次购买、社群付费等模式。

这是从收费形式上做的区分,比如:喜马拉雅、千聊等平台的订阅/一次性付费。

付费的方式跟内容生产成本,性价比等方面的关系。

这里涉及到不同的产品机制,付费的形式是什么,产品功能、内容生产、分发、运营是什么关系?

高效的【付费机制】与产品之间的匹配度息息相关,如何在产品架构和付费机制之间进行更有效的设计,是内容付费产品的一个重点。

十六、“消费者为什么要知识付费?”

分为几个方面:对工作、学习、事业的帮助;兴趣爱好;成长需求;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17年不像21年那么内卷化,但是【焦虑】还是很强烈的,成长的问题背后是:如何快速成长,比别人牛逼;别人那么牛逼,我也要这么干(爬)......等等,一个是解决兴趣问题:比如之前要报班学习,可以通过知识付费技能课程学习。

为什么会引发知识付费,背后一大原因是因为焦虑。

付费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满足某种期望,所以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在用户购买之前填补某种空白,那就是:从甲到乙,付费架起一座桥,可能是心理焦虑(别人有vs我没有→我落后了)也可能是攀比心理(别人有vs我没有→我想得到)也可能是需要成长等等(我之前没有vs我想拥有→我想得到)。

但如何让用户付费,激发他们的焦虑,是一种市场上常见的方式。

知识付费的形成,一部分是因为一些投资机构和自媒体对变现的要求,因为他们之前尝试过电商、广告等方式,最终尝试出了知识付费的赛道。

基于互联网社交群体的情况,用户焦虑的核心原因,我总结为4个方面:信息压力、社交压力、工作压力、选择压力:【信息过载】,导致焦虑(如每日刷公众号、朋友圈等。,包括各种肆无忌惮的微商宣传,导致各种爬坡焦虑);抵押贷款、二胎、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工作压力引起的焦虑。例如,其他人有很强的技能。通过知识学习的促进,有焦虑。随着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人们有太多的选择来应对新技术的发展,从而产生心理焦虑。

很多人把知识付费当成短期的【投资】,投资的结果不是亏就是赚,但市场是混合付费课程,投资失败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呢,付费内容不是自己想要的;付费内容质量太差;被市场带坏了,人云亦云,学习目标不明确等方面。

知识付费比长期更适合短期投资知识付费是一个短期投资的生意。

要接受投资的成与败。

从本质上讲,今天的知识付费形式是【技术商业化】的结果,知识付费的技术基础:音视频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和智能机的普及,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淀,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为知识付费。

十七、“知识付费平台如何建立内容合作关系?”

例如,豆瓣时间通过与各行业主要玩家合作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这是一个与外部知识KOL合作的案例。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138)

内容合作也会涉及到内容分享,合作的基础在于平台主动吸引,增加合作渠道,吸引知名的KOL;或者,主动打造这样的KOL。

十八、“谈谈内容产品的趋势?”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一个观点:内容型产品的发展一定是往【高流量消耗】的方向发展,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高流量(计算)产品。

AR语音、全息投影内容型产品从流量密度的角度来看产品:基于5G的特点,如智能语音产品等。,可能不是一个好生意,它们代表了有限的信息强度和体验程度。AR、VR等更高维度的流量密集型内容产品,可能是一个重点方向。但目前,市场正趋于稳定。但这种习惯基本上还没有养成。因此,从视频的维度扩展,如超高清视频+AR的结合等。

未来,内容产品将不再局限于单一内容,而是向【多形态服务】靠拢,比如:基于知识付费的音乐节、线下活动、直播课程等,总之,知识付费将越来越立体。

人们追求更好的体验。知识付费的最初体验是音频&视频图片等方面,支付形式单一。跟进,扩大社区,提高互动和学习效率。甚至开设了直播课程等等。原因是:更立体的体验和服务,可以大大增强满足用户的焦虑和学习效果,用户更愿意获得这样的服务。

这种思维,从产品思维到【服务思维】以此类推,未来知识付费平台将逐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例如:除了发展社群,还将建立多种线下活动、社群,包括建立演讲会等,从知识沉淀的角度,沉淀学习的互动内容;从商业服务层面,达成的商品和服务的内容与学习更加契合。

内容平台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从产品思维到服务思维;一定是从单一的付费模式到非立体化的付费模式;产品形态会更加多维,包括线上线下的结合;满足的用户的知识需求越来越高级。

十九、“内容社区的策略:确立运营指标”

制定策略,确定哪些指标可以提高内容社区?例如:活跃度,用户量,日活,转化率,点击率,视频完成率,人均消费等。

确定了[ 基本指标 ],才是下一步的制定策略。

二十、“内容社区不同阶段的增长策略是怎样的?”

内容社群的运营策略,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新用户留存:因为是初期,新用户好不容易拉进来,就要把他们服务好;
  2. 挖掘核心的用户。即UGC用户中,有一部分生成高质量内容的人,要找出来,单独运营;
  3. 由于是初期,内容社区平台的调性特征不明显,就要开始去可以建立这样的调性(注:这是初期价值观或定位的雏形,从活动中可以提现当时的策略);
  4. 建立用户增长机制。

要围绕内容社区的初期特征这点,来进行运营。这是前提。

内容平台起步阶段有几个特点:用户数少;用户留存不确定;平台价值不定型;平台内容少,不丰富,内容消费体验差;平台战略不定型,需要不断挖掘符合特点的用户;用户画像需要挖掘;平台架构不稳定,功能演变不确定;用户细分需求需要不断挖掘...

那么,在运营内容的时候,要刻意去思考这些部分,如何组合起来有节奏地运营。

在当前阶段,做当前的事情,这是不同阶段产品设计和运营的核心,思路是:当前阶段的特点是什么长期方向在哪里要改进哪些指标思考的维度是:时间轴+目标+里程碑式的思考模式。

建立里程碑的策略表。

阶段策略要和内容运营相呼应,可以达到良性发展和增长的目的。

反面说明,跨阶段的运营活动,往往意味着失败。比如:微信视频号一开始做的推荐,效率并不高。因为内容少。

结论是:推荐的前提,是丰富的内容和用户,内容生态要丰富。而达到这个标准,一般是有量级起来后的发展期或成熟期。

而种子期、探索期都不可能先用,用了就完蛋。

二十一、“用户对内容消费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接触点新闻产品总监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一些用户会对内容产品感到厌倦。例如,新闻和信息。他们不会使用宇宙头条这样的产品,因为如果你打开QQ或微信,你可以自动获取信息(如弹窗等形式),那么看宇宙头条的意义就不大了,看更多的这个网站会产生厌倦。

这其实就是内容信息的替代价值,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内容产品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有其他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功能,那么这些用户就用脚投票,转移到更适合自己生活场景和更好体验的竞品上。

这其实是[ 波特五力 ]的一个有力阐述:替代品的进入。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渠道不仅仅是微信的补充,而是会抢夺这部分原本是抖音或者快手的用户。

相较于:使用抖音快手的用户,同时也使用微信,可以肯定的是,在微信中消费不需要切换平台,减少了切换的步骤,这是微信渠道作为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如何识别用户的厌烦情绪(焦虑、急躁、喜新厌旧等)是普遍的还是个人的,如何确定整体风向是用户厌烦,找到这个分析时代用户情绪变化的量化指标。

通过监测用户情绪的变化,可以大维度的发现用户请求或者趋势,这是做产品的一个基础。

如何[ 量化用户的情绪 ]呢?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思路:

我初步想到了量化当前整体用户情绪和需求趋势的方式:核心逻辑:找到关键词→对比关键词和情感关系→验证判断。

通过公开行业研究报告,得到用户的分析指数(毕竟有量级用户参与调研)、关键词和**不同情绪特征**。

第二步:制定关键词和别后情绪、需求冲突痛点的关系图谱表格。

第三步:建立横向和纵向趋势比较方法,验证和**确定所列关键词及其背后情绪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第四步:得出独立结论(结论的信任指数),结合当前技术、产品、成本等特点,推导出用户请求的变化模式。用于从顶层策略引导产品识别用户需求。

获得了情感,有什么用?我认为大致有2点:根据广泛行业的情感和需求分类,获得国内文化特征和需求分类的心脏,用于指导产品策略。洞察用户的情感和需求,获得新内容行业的机会。例如,推出符合用户情感特征的新内容产品。

二十二、“工具产品如何通过内容变现?”

金山商业化总监李英伟谈到工具类产品的内容变现,他把工具类产品上的内容分为3类:有痛点的内容:比如爱奇艺视频内容资源(爱奇艺是视频工具)效率提升型:比如创作模板的一些内容资源,可以一键美化;流量变现:这第一篇的笔记是一样的,就是在工具类产品中加入资讯等内容模块;通过浏览广告内容变现;一般卖广告。

工具产品本质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工具里面的内容不仅仅是交通信息,还有各种服务类型,李英伟老师提到了几个商业化的解决方案:模板,这些模板经过了技术开发和设计,也是内容变现的一部分,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效率工具,那就是:工具里面有工具,这些工具是要付费的,素材:比如印象笔记提供的新功能:素材库,这个是收费的,哈哈。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179)

这也是印象笔记作为工具型产品的内容变现方式。

二十三、“如何设计内容变现”

工具类产品去哪里设计货币化的内容,这是一个参考维度,李英伟老师包括:痛点、居所、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在使用工具类产品的时候,你打算看内容的地方。

分类框架其实不是很详细,你应该用一个表格,把每一个渠道、需求等都梳理出来,然后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但大致就是这种思路。

比如:创作工具素材,在创作发布前提供明显的内容素材入口给用户。这是痛点和高频的需求了。

梳理一个工具类产品,然后思考它的内容插入,再思考【内容变现】的方式。

这里可以细化:

  1. 工具产品的属性;
  2. 内容插入的方式、渠道在哪?频次、流量覆盖等情况;
  3. 内容变现:直接作为工具收费、使用频次收费、其他收费等方式……

以上3步其实是比较明确的。

二十四、“如何搭建内容运营团队”

虽然这是一个简化版,但是对于内容运营步骤的构建还是有一些启发的,运营步骤构建的角度:从流程端:内容生产-发布-监控-数据反馈-优化迭代。

例如:内容生产团队:根据用户请求等生产内容;运营团队:优化数据,跟进,反馈给制作团队;BD团队:业务开发团队。用于开发内容合作、渠道建设等方面。

以上是一个[ 内容运营团队 ]的主要构成

这里提炼一个构建方法:可以多角度使用。例如,使用过程思想、框架思想等方式。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然后进行细分。

以此类推。

二十五、“内容KOL的运作?”

内容领导者的获取对于教资会类型的内容社区非常重要。例如:稻壳材料的wps。这是教资会用户自己主动上传的。其他用户必须为使用它付费。平台和教资会用户分为这样的模式。某个笔记的模板库是一样的。用户上传模板到公共模板库,如果其他用户下载,他们也可以被分割。

这一步提到了KOL等内容领袖的引入,对于平台发展的重要性。

二十六、“内容质量如何管理?”

提供了内容管理思想的三种范式:自产内容:基于用户反馈数据的迭代优化;协作内容:提供编辑门户;教资会内容:增强动机和评估内容质量。提高内容质量(培训和其他机制)。

二十七、“内容营销怎么做?”

创业公司如何通过内容的体系进行运营?

总结起来就是内容、分发、营销,一句话:卖内容、卖品牌。

内容在哪里?如何处理内容?如何营销内容?最后,获得品牌曝光、内容收入等。

因此,这是企业在内容这块的视角。

可以发现一个点:他们的需求是:要获得品牌的曝光,策划对他们有利的内容。他们会结合分发渠道选择内容平台。从而把产品推出去。所以,内容专题、内容策划合作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从内容平台的角度来看,产生的内容最终是为了提高用户获取和消费的效率,提升流程体验,获得商业效果。

所以,一个是从企业的角度,通过内容平台分发,辐射目标用户,扩大影响。这就是“推送”的策略。

而对于内容平台的视角,分发优质内容,满足用户,用户就会产生持续留存的动力。从而为后续变现产生了流量。平台的策略是“服务”,是“拉”用户过来,“留”住。

这两个方面,其实是有一定冲突的,比如:如果企业的内容不规范,不优质,平台就不会主动推送。

但是平台的用户特征不够专业,不是企业内容曝光策略和品牌推广的目标,所以平台不会被企业考虑。

二十八、“聊聊内容社区的价值观”

知乎的价值观之一是:有价值,它是一个内容社区持续发展的保障,像这个丁香园话题社区,它鼓励优质专业有价值的内容。

内容型产品的三大特点(内容型产品有哪些)(图212)

因此,当知乎从40万用户起步,要向其他非专业用户开放时,就需要建立社区规则,这些规则实际上是在鼓励上述价值观,基于这样的尚方宝剑价值观,一旦遇到与之相冲突的行为,就不得不封禁、关闭话题,这是保护创作者积极性、维护[内容生态]的重要方式。

知乎社区治理总经理李珊珊老师认为:

“知乎之所以成为知乎,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刚诞生的时候,给当时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规则,一个不同于其他平台的全新的权利路径,换句话说,在知乎,专业、认真、友好的分享能给这类用户带来认可和影响力。

所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规则的保护,它不仅仅是一个坚实的执行,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划分,也是因为能够让更多的人认同,对这些规则形成共识。

说到规则......这些规则不是口号,不是我们在提倡专业、认真、友善的时候,只是不停地喊这个口号,它其实是我们所有的产品设计和运营事件,我们的算法策略,甚至整个公司的资源的一个起点。

而且,每一个规则的设定,其实都是一种选择,我们因为这样的选择才会有相应的收获,才会有相应的放弃数量但是这些规则提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这就是价值观的出发点和作用,通过价值观,我们可以理解产品发展的路径,无论是产品层面的功能迭代,还是运营、内容算法推荐等层面,知乎都应该遵循这样的价值观。

二十九、“关于价值观驱动算法的一个小案例”

李珊珊老师讲述到了内容展示排序方面,这是算法规则+专业规则的叠加。即:一方面,用户的评论,获得点赞越多、反对越少,就容易排在前面;另一方面,基于系统对用户历史回答的频率所体现的专业性,则也会根据专业程度排序在前面。这是价值观驱动内容排序呈现的一个重要创新。

效率是:既让热门内容得到展示,也让专业创作者得到重视;驱动内容向品质和价值发展。

三十、内容产品的迭代逻辑?

2013年初到2020年迭代的思路值得研究,比如:基于算法的内容审核,往往是平台画风大了之后,如果用户量少,就没多大必要了。

不同阶段做不同的迭代策略。这很重要。把精力花费在正确的事情上。知乎的迭代之路和内容生态之间要有匹配度。

知乎被认为是一家慢公司,也看到了对内容的坚持。这一点可以思考,你为什么在幕后做这件事?“慢战略”对用户有什么价值?

产品的迭代,要聚焦在核心价值观下。

三十一、内容社区的一般发展之路是怎样的?

还是以知乎为例。

首先是:引入专业大咖、邀请制的方式。鼓励讨论,让内容被刻意引导向优质方面发展,塑造内容社区的基因。

第二步:有用户就要开放注册,提前建立好社群生态的规则机制。

第三步:优化创新内容生产工具。提高内容生产效率。

第四步:跟进算法,释放人的能量利用系统自动化实现内容社区的管理。

第五步:建立内容激励。包括盐值等激励币的建立。盐值由几个维度决定:专业内容的数量、回答的数量等。更全面,以鼓励内容的持续质量创作。

……

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内容型产品的各个维度的一些思考。

文章整理了关于内容型产品从价值观、功能、推荐机制、运营、商业化变现到团队搭建等方面的经验知识,许多观点是站在了行业大咖的基础上。不过也算是相对体系化的思考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专栏作家#

分享一下,微信公众号:锌产品,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担任中国顶级知识付费平台B端产品经理,负责1亿用户平台的产品设计。对系统设计、系统思维等方面更感兴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语录网网友总结:内容社区平台,要找到他们最核心的[ 价值观 ]下,能引发传播增长的属性。

比如专业、真实等等。

基于这些特征,去梳理内容,找内容的痛点和需求。

价值观的形成,是跟内容业务是息息相关的。

比如丁香园,做的是医疗健康方面的内容社区,可信度一定要强,可信度的来源,就是专业;社区发布就要先认证。

内容增长的业务属性,内容本身携带有情感和[ 情绪特征 ],这更容易影响用户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75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