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内容上的异同点,《三峡》、《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检测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内容上的异同点,《三峡》、《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检测

一、知识点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阙( )处 xī( )月 叠zhàng( )飞漱( )沿溯( )素tuān( )

属( )引 绝yǎn( ) jiàn( )肃 piǎo ( )碧 急tuān( )

轩miǎo( ) 经lún( ) 横kē( ) yuān( )飞lì( )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襄 (5)沿溯(6)御风

(7)则素湍绿潭 (8)回清倒影 (9)多趣味

(10)林寒涧(11)属引凄异 (12)空谷传

(13)一百里许:表示约数

(14)急湍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15)望峰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6)经纶世务:筹划、治理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缺、缺口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其含义。

(1)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2)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骏马)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鸢飞戾天 莲,花之君子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负势竞 横柯

D.有时见 隐天蔽

(解析:A.....的人“者也”连用,表判断;B.极/断:C向上/在上面:D.太阳,阳光)

6、下列句中的“之”字与“春冬之时”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下车引之 B.夫君子之行 C.何陋之有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例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的:A代词,代元方:B.结构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富阳至桐庐

B.沿溯阻巘多生怪柏

C.湍绿潭 可以调

D.每晴初霜旦 暮黑山头

[解析:A.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B隔断;极(高):C.白色;不加装饰的:D.到]

8.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豪放俊逸。

B.文中写水,“素”和“绿”色彩互异,“湍”与“潭”动静相宜。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三峡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写秋季之景,调动视觉、听觉,写出了景物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解析:A.“豪放”理解有误,应改为“清新”。)

9、句子翻译: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之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攀高)的人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俗世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笔直地向上直插云霄,形成无数的山峰。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着的清波,碧绿的潭水里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二、能力提升

如何写美句赏析?

步骤一:生动细腻地写出译文

以写译文的方式,对句子所描绘的内容进行生动细腻的再描绘。明确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评赞亮点

对于句子中出现的亮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赏。(如:评、赞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其字、句、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好在哪里?再如:发现句子中的美点所在。包括视角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色彩搭配之美、图画美等等。)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句中采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将湍急的江流与飞驰的箭矢相比较,将汹涌的大浪比作是奔腾的骏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水迅疾、汹涌的特点

小试牛刀:

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诵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了,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柱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用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出来,(4分)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诵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对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B) (3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唤醒的情节

3.第①段中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什么?(2分)

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父亲流下的诗激动、欣慰的泪水。同时也进一步放下了心,不在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4.根据全文,概括文中“爸爸”的形象。(4分)

(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谈该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室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和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和怀念。

方法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公式:

谁(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概括文章主旨的公式:

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v2022092702280404e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