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讲解,下面小编就以1064字给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天净沙秋思教程,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黄昏,枯藤缠绕着老树,乌鸦在哀鸣;
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出现几户人家。
籁籁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已经落下,断肠人在天涯。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全文主题】
这首小令以深秋傍晚荒野萧索凄凉的景物,抒发了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文中“断肠”一词点明主题,是全篇主旨所在。
形象地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和故乡的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结构脉络】
【写作背景】
作者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本诗。
【作者简介】
【全文知识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通过对比映衬手法,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第一句写了深秋的三种景物,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第二句的三种景物写出了家的温暖,既是诗人所见,又是对家的美好回忆。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疲累,人怎么受得了。
三句话,三幅图。作者将九种独立的景(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衬,使道路更显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照应前文的“昏”字。作者通过这两句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全文作者运用寄情于景的写法,情景交融,把凄苦愁楚之情,借助凄苦、苍凉的景物表现出来,寄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拓展知识点】
衬托是写作时利用人或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人或事物为陪衬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艺术手法。
《天净沙·秋思》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面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衬托的定义:是指映衬、辉映、烘托,即通过对甲人甲事甲物的描摹,来着重凸现乙人乙事乙物,使其“焦更聚、味更浓、性更艳、形象更突出”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有正衬与反衬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