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阔海、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创始人。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影响力时代”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水墨艺术研究与创新,是集五十多年来的笔墨经验积累与造型艺术素养和学养之大成。他长期潜心于中国画美术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的研究,主张全面继承中国的绘画传统,更为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沟通了汉画像石刻与中国画笔墨之间的灵魂,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青铜、彩陶、金石、甲骨、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和古典艺术之精髓,打通了上下五千年各个文化关节与命脉,结合了中国文人画沒骨画水墨将其转换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形式符号。并远承宋梁楷《泼墨仙人图》,中接八大山人,近融张大千诸大家,解决了泼墨泼彩对造型的可控性这一历史性的技法难题,将中国画沒骨画法推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融合了自己的诗文与书法学养将其自创的新汉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的文人画境界。其新汉画作品高扬了大汉民族博大雄浑,雄强奔放的文化精神内质,古朴典雅而富书卷气耐得细细品味;狂放而不失精微,洒脱而有力度。其作品在冲墨冲色间,营造出一种交融幻化,看似有却无,看似无却有,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的神秘境界。以新古典主义风姿昭示了中国画水墨发展的又一新的方向。被公认为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2018年王阔海先生所独创的中国画新汉画技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权,成为自建国以来中国画技法获的国家发明专利权的第一人 。2019年3月"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在山东滕州市立馆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入会专家一致认为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水墨艺术是当代守正创新的典型。 2019年5月王阔海先生率中国书画代表团赴美国纽约哈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主讲介绍“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创新”,和回答了美国艺术界朋友提出的“为什么中国画用水墨、笔墨来完成这一"书画同源”根本性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响烈反响。
【王阔海先生和他的新汉画】
我们大中华,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若论世事可算繁杂;若谈人文可谓浩然了。仅就当代艺术圈儿惊世之人之事,也够得上人才辈出高手林立了。
王阔海先生,其实自诸多艺刊网媒中有关其人其作其事连篇荐介好评如潮早已令我所知。但我们初次谋面,当得益于今年 京能集团 搞的一次职工书画大展,尚当感恩集团及工会的领导邀聘我们担任本次活动评委之机缘。偶然乎?必然乎?或许就是冥冥中的事罢。自此后渐渐中,我对王阔海先生其人其作便又生发了几许新的所得所感所想,很想说出来与诸君分享。尽管我不是绘画人不是艺评人,与王先生又不是乡邻同窗故交老友,但总觉得说出来总算做一件快乐的事。
谈及阔海先生之人,应该说是其得益于骨子里具有的天赋悟性的DNA的遗传因子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得益于乡土乡情乡风乡亲蕴育了他的人文素养的特质;其得益于戎马生涯军旅溶炼研磨的人格涅槃重生的砺炼;其得益于军艺学府里所接受的高雅正能严格专业的熏陶挟持与训导;其得益于盛世时代的感召呼唤所产生的良知道义史命初心的应激!凡此种种……他真实而饶显随和,斯文却不失激情,治学严谨又为人大气,品性端影澄怀又审时夺势处事不惊……可以说,王阔海先生是一位极具时代达人特质的书画艺术家,我想此言并不为过。
闲暇时我常想,为什么所有世人无时不在接收着相同的信息刺激,却有人若无其事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而有人却言于正义行于中道?为什么世事无时不在变化而万象生新,有人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而不想?而有人却能见微知著见贤思齐……想来想去,就理出了些头绪就明白了些原委就见到了些端倪。做人,总是应做正人立正念才是。否则,何以为人?
显然,熟知或略知王阔海先生其人者,定会为他不追时风特立独行的真正艺术家风范而崇敬;应为他的方圆处事大气为人的处世态度所称道。自然,对王先生其人,吾亦当感尤效习也。
若谈其作,吾因未经受过严格系统的艺术教育过程,只是想以习书为世事之乐,故也未敢染指习画(自认为世人能做“成”一件事已属不易,况且终生能做到一个“成”字,谈何容易),当是无甚过多言辞的。但无奈被其情感驱之,还是说几句为快,与诸君好友分享就好。至于业界专家高人圣手得见,吾则仰企赐教指正,以为获益。
谈及王阔海先生的“新水墨汉画”,我觉得是蛮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按常人常理,普遍会认为很新鲜,很古气,很好看,很有意思的艺术。当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在经历了接触交流了解的渐渐中,又在泛泛的浅表性感觉之上,获得了新的认识理解感悟和认知。凭我的直觉和之前对汉文化的粗略了解的印象和积淀,我认为像王阔海先生这种“新水墨汉画”的绘画样式,我没见过的。我记得1956年上小学一年级直到1964年初中毕业,学校图书室总能借到连环画看的,那时候也叫“小人书”,也有表现汉代的建筑、人物、服饰、民俗、民居、家具、陈设、情节、场面、战争、出行的等等,但那不是毛笔画的,都是白描勾勒形态,到底无“水墨汉画”的概念,较之王阔海先生的“新水墨汉画”,理应另当别论。想来,王先生并未从上世纪初兴起并盛行的连环画中有关汉代系列作品中汲取到什么可供借鉴的艺术营养,到是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做为研究媒介,其思想去穿越回归直抵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从社会各界各阶层各行业各领域,从享国四百多年大汉朝的时代崇尚风土民情的样本中,以艺术人兼考古人的独特视角真知灼见去审视认知、拷问鉴别、遴选洗炼、研究接受,完成了继承的时段意愿。当然这是不够的。说不够,是说我们不能机械的将当初汉朝的艺术在当今艺坛原形再现。那是照搬照抄,是克隆是复古是复制是翻砂是模仿是作秀……那不是创新,只是学习。学习为继承,继承仅是具备了创新的条件和基础。继承又是以创新发展弘扬为目的的。创新才是把古人的智慧经过融汇贯通掌握再表达出来,这才是最终形成的时代艺术。缺乏时代精神,不能具备及体现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不能表达时代的人文内容,不具备美观的独特性,怎么能算作艺术品?如果说学习和吸收阶段是繁杂艰苦的过程,那么,创新的阶段会又是极端痛苦和残酷的过程的。像是李可染大师曾说过吧,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杀出来。须知这一进一出,都是要以思想胆略心神气力的付出为代价的。王阔海先生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能把汉画石刻形态转換成水墨形态,以笔代刀,整合成新水墨汉画形式,实属不易。这三十多年的研究、探索、试验、创新、提高品质品位的过程,其付出肯定是沉重的,有时甚至是很辛酸的,很苦闷的,有时肯定也会很豁然,很亢奋的!总之其甘苦自知。如以现在的常人常心常态,舒舒服服竟能成功,那不是活见鬼才怪哪。
孔子是个大圣人,有教无类,亲自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其弟子三千,才出了七十二个贤人,优秀率才千分之二十四哦。而王先生身离汉两千多年,当代艺术与汉代艺术的时代虽然理论上讲是一脉传承,但朝代的更迭沧桑变化的时代烙印,也一定会铭刻在艺术传承的脉络和精髓中。而王先生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摸索探究积淀,有谁授过了汉画课?谁又为他答了疑解了惑?又谁予之舟楫,成全了他修成正果?由此看来,其人其心其志其愿其力其术其情怎个了得!依我想见,王阔海先生敢于问鼎新水墨汉画,能秉持初衷,历经凤凰涅槃鱼龙变化,无非源在四字 : 初心;使命。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什么“家国情怀”什么“时代担当”什么“历史责任”“什么笔墨随时代”,凡此种种……诸君可否思考过,古人去兮,留下高峰座座,看了风景后,吾辈当如何?
全无想,竟拉拉杂杂了这么多闲言碎语,还是就此打住的好。盼阔海先生长驱远进,鹏翅高翔。诸君大好,共著辉煌。 以为序。
己亥小雪节后三日
张子说(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于 一介堂
作品欣赏:
谢谢欣赏!
语录网网友总结:03面见过王先生几幅原作 眼前一亮 技法娴熟 构图巧妙 个性彰显 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