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400多种乐器,为这些乐器谱写的乐曲数以万计。为什么只有古琴获此殊荣?这就要从古琴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中寻找答案。综合地写很多书是必要的。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古、深、雅、健、妙、精。
一、古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籍中关于古琴起源和发展的许多记载,考古学家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地下埋藏古琴实物,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唐宋古琴一千多年前仍然可以用来演奏的国家,雄辩地证明我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美的弦乐器。中国古代钢琴专著《太古遗迹》和《古琴论》都被认为是伏羲所作,而汉代的环潭《新论》和许慎《说文解字》则被认为是神农,而又传黄帝、尧舜作琴。这些记录虽然模棱两可,但都有一定的依据。因为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到精致,古琴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先从野蛮地进入文明的人类文化鼻祖伏羲那里创造了一把简单的弦琴。它的后继者逐渐完善它是符合历史逻辑的。据《尚书》《诗经》《礼记》记载,古琴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可以断言。
三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对古琴倾注了无穷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琴歌、音乐、音乐、艺术、理论、乐器和途径,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钢琴学文化体系。这一系统为世界贡献了3000多首秦腔古曲,以及数千年来与中国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相关的大量论述和诗歌。贡献了世界上最早的乐理专著《乐记》和最早的乐律数学《管子·地元篇》;管子比希腊毕达哥拉斯早150年左右提出三分盈亏法;贡献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秦史的专著,朱昌文的《秦史》;贡献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乐谱《介石》,作者是南北朝梁朝的邱明刁幽兰;贡献了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其中朱载玉于1584年计算,比1691年德国的魏克梅斯特早107年。这些古琴文化的史实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音乐源于西方的偏见。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早发和引领。中国古琴是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精神文化宝贵财富的巨大贡献。
二、深
至于音乐节奏和历法,在中国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音乐音调分为十二个节奏。黄帝命凌仑将竹子切成十二律管埋在地下,等待十二月之气。甲灰在管口是固体,在某个月灰飞向空中,这就是所谓的法律。《国语》载:《灵州九曰:琴瑟上宫......为了遵循八风,所以没有气阴的停滞,没有阳的分散,阴阳的秩序,当风雨来临时,贾盛繁荣,人民和利益,事情都有准备和快乐,上上下下不累,所以叫乐正.........律师事务所也是基于立场.........成为十二,天堂之路。""《礼记》和《吕氏春秋》对十二月气候十二律具体解释如下:
月份:一月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候气律名:太族
古琴要求创作主体对欣赏主体具有感同身受的功能(链接博雅与大海感同身受,做水仙花操,形成世界级佳作)。同理心是用钢琴曲内的精神世界代替外在的意象世界,要求达到古典诗词和元明山水画的空灵意境,把浮雕写在胸中。具体来说,意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意,主要指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如《文心雕龙》中刘协的神思、王时珍的神韵、袁公安的精神等都是意境的主导方面。二是境界,指天地外在的自然世界意象,即身体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意境合一,意为神与物游,神以意象沟通,意境交融,达到心与物、主与物的统一,超越物质层面,以虚包容实,以观虚实",并让想象在精神境界中自由驰骋。
三、雅
古琴的声音被称为雅音,雅是正确的词,所以古琴的声音被称为中国的积极声音。正音的标准是什么?按照法律的要求。规律是音乐声音结构之间数学关系的理论研究。这是一门研究音乐中声音的物理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音乐理论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吕鲁概念指的是整个乐理,如南宋蔡元鼎的《吕鲁心书》和明代朱再玉的《吕鲁经意》。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定律有三个,分别是三点盈亏定律、纯粹定律和十二点平均定律。由于中国古琴理论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弦的设置以三点盈亏规律(即五度规律)为基础,十三个标志以纯粹的规律为基础。但由于演奏所用律的特殊性,古琴可以用十二平均律。因此,可以说古琴可以用于三个法律。
三分盈亏法以黄忠为宫,数字定为81。从宫殿的数量开始,加减三分之一,获得剩余的四个音调。这种五音法可以用来考查管子的《地方议员》和史记的《律书》等书籍。
宫=81 三分损益得54为徵
徵=81-81/3=54 三分益一得72为商
商=54 54/3=72 三分损益得48为羽
羽=72-72/3=48 三分益一得64为角
角=48 48/3=64
以81为黄忠数,十二定律的个数可按三分损益法依次计算。宫、商、角、符、羽之数,是古琴的一、二、三、四、五弦之数,是三分盈亏法确定的古琴弦数。
纯粹法是一种以泛音建立的三合会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泛音是振动的发声体(如弦)分段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原弦震动时,除所有震动外,分为两段,三段,四段,五段同时...段等,振动。这些分段振动各自产生各种高度高于原始声音的声音(全弦振动的声音),形成一个泛音列,如下所示:
徽位:空弦
十三 十二 十一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按音纯长比:1/1
按音纯律音程:一度
二度,纯小三度,纯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大六度,八度,纯大十度,纯十二度,十五度,纯大十七度,纯十九度
二十二度
泛音弦长比:1/1
泛音纯律音程:一度
二十二度,纯十九度,纯十七度,十五度,纯十二度,纯十七度,八度,纯十七度,纯十二度,十五度,纯十七度,纯十九度
二十二度
由上可知,古琴的十三徽是根据泛音列确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十三徽的位置得到纯音,即纯音节奏区间的每个音。
四、健
剑指的是古琴音乐的内容,大多是健康严肃的。从东汉秦学大师蔡永录制的47声汉前琴曲来看,其内容一般属于以下四类: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对古代开明统治者的纪念;对社会矛盾的反思;感情关于一些社会问题。可见其严重性。
在《诗经》中,原本表现统治阶级团结的鹿鸣,表现统治者善政的郁郁,但在秦曹作者的眼中,却能看出人们的不满和愤慨。蔡永肯定他们的内容是向统治者表达自己的悲愤。蔡永的时代背景正是汉末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时,他当时收集的钢琴曲的演奏内容充分承载了革命高潮中人民的激烈情绪,这是容易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映社会矛盾的古琴歌曲,展现了关爱社会、关爱民生的情怀和愿望。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悲观和消极,而是乐观和积极。如果我们全面地看一看古琴家经常弹奏的、有音乐书籍的琴,我们还可以发现,有很多琴是拥抱自然的,也有一些是表现爱与友谊、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其中,表现为全民福利、坚持工作战胜自然的余之龙门,鼓励快速改革和搬迁的冯雷音,虚心请教的葛桥金书,被坏侵蚀的墨子悲伤社会意识形态、誓死坚持真理的边河齐豫、抵御外族侵略、勇于报国的满江红,都具有密切的现实意义。
五、瑰
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没有物质载体,只是强调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其实,古琴实物是选好材料,加好材料而成的物化精品。古色古香、古朴典雅的古琴实物是中国传统乐器的典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从安阳出土的殷商甲骨文来看,乐字写成乐,即木制品上有丝弦的弦乐器,意为乐。由此可见,早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创造了钢琴。然而,甲骨文时代的钢琴并不像今天这样完整。《礼记·乐记》说舜作五弦琴唱南风。早期钢琴为五弦,即宫、商、角、徽、羽五音。当周文王季昌被周王长期囚禁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他在钢琴上加了一根弦。它的声音安静委婉,叫文弦。武王攻周时,乐舞助战,在钢琴上加了一根弦,它的声音更加激昂,后人称之为武弦。从那时起,七串就被定制了。虽然此后又增加了一些琴弦(如随州雷古墩曾厚义出土的十弦琴和宋太宗的九弦琴),但很快就被缩减为七弦琴,被称为文武七弦琴。弦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宋太宗作为皇帝在钢琴上加了两根弦,却不被臣民接受,仍然恢复为七弦?这是因为七弦在乐理上完全可以满足五音、七音、十二音、八十四音的需要。加上一个字符串,它就变成了一个多余的对象。所以,从宋太宗开始,就再也没有人想过要加琴弦。
除了七弦,古琴的另一大特点是有徽(或写徽)。所谓徽,就是在琴的宫廷弦的一侧,按一定比例用金(或玉、珠、罗甸)镶嵌13个园点,以表示泛音位置和按压方向。因为友会和古琴上有91个泛音,可以演奏长段的纯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秦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常说,济康(223-262)的《琴赋》在所有乐器中,琴德是最好的,......弦以园客丝为本,徽以钟山玉"为本。据此,创制徽的历史下限定在三国或东汉时期。但根据班固(32-92)的著作,这个下限可以往前推到春秋时期。班固《白胡同、德伦、李乐》:故《书上》云:突击皮球,拍琴声与里拉琴咏,祖草莱歌。"那么你拿球做什么?鬼神纯洁空灵,贵贱铿锵。所以,《尚书·大赋》说:用糠敲鼓搅鼓的,用琴瑟练丝徽、弦歌的,都是名贵的玉石。可知,秦有徽章,存在于春秋时期,当时作者(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古人称钢琴为雅乐,为贤德君子所拥有。它经常被皇帝使用,离不开身体。它可以修身养性,使心灵纯净,培养高尚的情操,防止邪念侵蚀心灵。钢琴尺寸适中,使用携带方便,对跋山涉水旅行没有任何影响。它可以用于庭院、寺庙和山谷。
古琴因演奏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音色,分别是散、广、压。简而言之,“松调”是浑厚、浑厚、响亮的。《泛音》清脆、轻盈、典雅。《按压音》坚实、圆润、细腻、汹涌。松散音素7个,泛音音素91个,基本音素147个,共245个音素。它的音域从大字组C音到小字组三个d音,共四个八度加上一个大的第二度,所有的声音都浑厚柔和,最高和最强的声音不嘈杂,最低和最弱的声音并非闻所未闻,它的声音与人们的呼吸相连,使人们容易接受,好的琴声可以打动人心,通过娱乐进行道德教育,可以用于个人身心健康、乡镇党和谐、社会稳定...古人十分重视古琴的价值,提倡剑胆之心,认为弹奏古琴是一种高尚的修养,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并将古琴作为古琴的一部分八音的领袖。因此,他们在制作古琴时,有意识地使系统和大小象征天、地、六合等,以显示古琴的高贵。
古琴有各种结构部件,古人给它起了许多雅致的名字。钢琴的身体有一个头,一个尾巴和一个中间部分。被形象地命名为金童头、玉女腰、仙女背。又以龙、凤、雁、金、玉得名,如龙池、凤芬、富爪(焦镇)、延祖、金辉、玉镇等。竖琴有三英尺六英寸五分长,一年365天。就像上有天,下有地。五音宫和商人角标志羽毛标志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有人说象征性的称谓不科学,但钢琴是一件艺术品,是一种非科学的乐器,不会引起误解。这些名字可以让人形象地了解古琴的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也可以理解古代人对钢琴的高雅热爱和兴趣。所以流传了几千年。
优秀古琴风格众多,包括伏羲风格、神农风格、黄帝风格、虞舜风格、仲尼风格、石狂风格、俞伯牙风格、钟子期风格、石曹风格、王刚风格、秦禹风格、汉帝风格、焦卫风格风格、连珠风格、日落风格、芭蕉叶风格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中尼风格,因其长、宽、厚、凹、弧度等合理的尺寸比例,造型古朴、典雅大方。没有演奏和取声,从外观方面给人视觉上的审美满足。有些不会弹钢琴的人,用一把精美的中尼风格古琴作为雕塑艺术陈列在房间里,从造型艺术的审美角度来说也是可取的。
鉴别古琴的优劣,要从选材、加工工艺、发音等方面进行考量。太古一隐说,好材料“提起来轻,敲起来松,折起来脆,摸起来滑”。对于成品钢琴,可以通过音孔(池塘)观察面板的纹理和颜色,感受材料的硬度,并推断制造年龄。在工艺上,琴面前后左右的弧度应平整自然适中,平滑明亮。琴身直立,应平稳地放在桌上。各部位加工精细,漆色考究,涂胶处严密无缝。琴弦应均匀、有光泽、洁白、张力强。缠绕琴弦以紧、匀、亮、滑为佳。在发音方面,根据《太古一音》,一架好琴应具有九德,即奇、古、静、润、透、圆、香、清、匀。按照现代的说法,即声音纯正,音量宏大,音色优美,圆润清脆,各弦发音均匀,没有杂音,高音清晰不尖锐,低音浑厚不呆滞,且共振和传输效果良好。
古琴因年代久远而出现断线,增加了它的美感,使它的声音更加透彻和出色。这是其他乐器所不具备的特性。历代秦人都十分重视折线。由于折线的形状不同,分别命名为牛毛、流水、龟、龙、蛇肚、梅花。之后两者最为古老珍贵,寿命长达1000多年。他们仍然可以发出非常好的声音。它们是"国宝",是全人类的稀世珍宝。
六、奇
古琴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记录了几十万年前响起并早已消失的古老曲调,使后世基本上可以恢复那些消失的古老曲调的声音,现代人可以欣赏到古人的古老曲调。音乐史不同于通史,它有声音。我国古琴谱有150多种,这是基础。古琴谱不是五线谱,也不是简谱、工尺谱。而是将左右手的指法、古琴琴弦的数量、徽位组合成一个任何字典都找不到的字,来说明古琴的弹奏方法。是周永门、赵业力、秋明、曹柔、姜奎、朱权等众多音乐巨匠长期研究改进的结果。这种配乐不记得节奏,给玩家重新创造配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虽然很难,但如果你仔细按照这个减法谱的指法要求,深入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你仍然可以得到古琴之道的结果,道路相连,小路略有不同,风格不同,并且不同的道路导致相同的结果。
七、精
古琴深厚的乐理,尤其是精辟的古琴美学哲学,是古琴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子之后,儒家重要学者荀子著有《乐论》,公孙乃子著有《乐记》。他继承了孔子“乐仁合一”和“中和”的思想,强调“大乐与天地和谐,大礼与天地和谐”,“音乐,天地和谐,礼貌,天道秩序”和地球,和谐,所以一切都改变了。前言,所以万物不同"。儒家的和乐思想超越了对音乐本身内在规律的审美理解,将音乐与伦理、政治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注重从音乐的审美功能、人的心灵和思想中发现和乐的意义人,和上下,和世间万物。儒家音乐美学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自然和道法自然。所谓自然,是指宇宙万物的自然存在和运行,没有人为的痕迹。为了保持或回归自然状态,要求人们做到虚无,静好。要求他们用冷漠、空虚、不作为来养生。要求他们追求一种驱散生理欲望的精神自由,摆脱普通认知活动的空虚和安静,恢复天地大根中的精神状态。由此,他们超越了物体时空的束缚,展开思想和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领悟了简单(自然)音乐所蕴含的巨大魅力。领悟“大象无形,大音好”的意境。庄子对道的追求,要求实现无人、失我、忘知、落肢、存智的意境,实现心斋、坐忘的意境。这个达到“心斋”和“坐而忘”的过程正是沉思美的过程。其要领如下:一是化解先天的欲望,防止心灵被欲望奴役;二是忘记知识,即忘记分解和概念性的知识活动。剩下的就是“以空待物”的纯感性活动,即对美的观察。欲望和知识都被遗忘了,心与物是黑暗的,主体和客体是一体的,空与静被改变了。庄子指出,空与静是万物共同根源的品格。心斋的“心”也是美的反思的根源。
儒家和道家两种哲学的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对音乐美学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达到同一个目标。他们都强调音乐心理学的“安静”。道教强调大象无形,大音之声好。儒家也有类似的论点。《礼记·闲居孔子》云:“乐从中来,故静。李借出去,所以文。大喜必易,大礼必简,无声欢喜,精神不违。儒家思想明确指出,静(纯粹的静与静)来源于最根本的人性,而乐从中生,就像道家的婴儿性,归根结底叫静。因此,自然自然界中泛滥的音乐必须具有安静的特点。大自然是安静的,所以它是安静的。在这种音乐中,人会升华到一种纯粹而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人的欲望。这种音乐跟随天地之体,成为万物之大音、大音乐。因此,《大音乐一定要轻松简单》和《大音愿响》。道教崇尚自然,希望有声,以修养生命,自由欲望,烦恼,获得宁静,回归自然本质,达到永生。儒家主张中和、仁乐统一,是为了人格修养和伦理教育。在“和”与“静”的和谐中,达到圣人的人格。道家美学哲学对古琴音乐中“女性美”范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儒家美学哲学对古琴音乐中“阳刚之美”和“宁静之美”范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儒家和道家都是生活的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古琴音乐和传统文化生命的基因。
八、宏
古琴音乐具有宏大的社会功能。为什么富饶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今天依然与人们的情怀和爱好保持一致,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如此亲近?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中所积淀的理性结构,具有与当今中国人心理结构相对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的心理结构是历史积累的产物。正是因为它蕴含着艺术作品永恒的秘密。艺术作品的永恒也蕴含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心理结构创造了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和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心理结构。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规律与目的的统一体,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一旦美被杰出的艺术灵魂所创造,它将成为人类历史和文明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以它的光辉照耀着世界。正如唐诗、宋词、元明山水画、红楼梦等艺术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样,古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古琴音乐中引起韵艺术之美的最佳作品将长期被有文化修养的人所珍视和喜爱。
七弦古琴网微信号:guq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