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是比较好养活的家庭绿植,可以称之为“懒人花”,隔三差五地浇点淘米水就能茁壮成长,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品种。因植株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很多家庭特别是刚刚装修过的新房,都会摆上一两盆。花期过后,剪取其进行扦插繁殖又极易成活,往往是稍加侍弄,不出两三年便在家中泛滥。
可有两盆吊兰的生长却有所迥异,大概都是在两年前,从一盆吊兰开花后的匍匐茎上剪下的簇生茎叶扦插的,其中一个花盆当时是空盆,因剪下来的簇生茎叶较多,一盆插不完,就把剩下的三四株插在了其母株旁边——刚好那盆有半拉空着。两年过去,单独插的那一盆已然花开花又落,生机盎然;而长在母株旁边那几株却仍像是刚刚生根发芽成活不久,叶子还透着嫩黄,看上去有些病怏怏的样子。
其实,当年扦插几个月后我就发现了两边长势差别,也曾有意无意地多浇点淘米水给那盆母子兰,但那几株子兰在母株的呵护下依然不愿长大——母亲关爱有加,为子兰挡下了所有的风刀霜剑,同时也挡住了阳光雨露。少了雨露的滋润,缺乏风雪中历练,子兰的孱弱也就在所难免。
反观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各种自媒体的年轻人不抗击打、不堪大用、“啃老”等等算不上新闻的新闻,其成长环境大抵与上面的子兰无异: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安逸的成长空间——或者更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罩着,所有好吃的、好用的、甚至好玩的有求必应、应有尽有;可能的些许“伤害”、打击,也都被父母丰满的羽翼遮挡在外。
前些年,一句为了提请相关部门重视教育的口号: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博得了很大的社会认同,窃以为,其前半句尚有道理,后半句则值得商榷了——教学设施、实验条件尽力提高无可厚非,学习环境尽显优渥则另当别论了。就拿教室安装空调供暖来说,吾辈少时从未想过,彼时冬日都是搓手御寒、跺脚取暖,头脑却是冷静清晰,异常活跃。及至课间,又是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跳绳踢毽蹦方格、陀螺逐戏挤墙角,各种热身活动不仅强健了体魄,更为下节课充满了活力。而如今,暖融融的教室不光让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课间也懒得出去透透气——长此以往,社会家庭合力将“十年寒窗”换成“十年暖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少年不经历风雨,如何经受风雨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