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温饱,和很多很多的爱。”——李静睿
对这句话深表同意,但我觉得还需要再加上一点——足够多的重视。
所以完整的一句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温饱,和很多很多的爱以及足够多的重视。”
然而大部分的育儿方法和育儿理论,几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说,孩子才能变好,鲜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诉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大部分孩子的心声都是不被重视的。
01
因为不被重视,所以不敢吐露心声
前不久,一则“男孩假扮妈妈诉苦”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俊俊说,自己想用教育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因为俊俊觉得爸爸总是很凶,动不动就批评他,两个人聊不到一块去。但又怕专家觉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灵清,所以就假扮“妈妈”的身份和专家聊了起来。
看的出来,俊俊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告诉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希望他能做出改变。
但摆在俊俊面前的却有两座大山:1、不敢当面和爸爸说;2、担心专家觉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评论区,看到不少人还用戏谑、搞笑的心态看这个帖子,不得不说,我们的整个社会,普遍还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心声的态度和习惯。
《圆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讲的主题是《冤家——原生家庭说恩怨》,在说到家庭教育的时候,蒋方舟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原生家庭有问题,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权力结构。因为在你小的时候,家长是一个比你更强大的权威,你必须去服从的这么一个存在。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而言,是不可违抗的权威,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还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满,不快乐。
“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一起参加这期节目的武志红老师接着蒋方舟的话又说了这样一段话。
权力是控制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总是想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极强的控制欲。
比如:孩子吃几碗饭,看什么书,报什么兴趣班......很少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明明孩子不喜欢,或者表示出不愿意,也要强迫孩子做,或者打压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开始学会了闭嘴,学会了冷漠,甚至学会了撒谎。
而此时父母却在抱怨“为什么孩子不跟我说话了,我说话他也不听”,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视”的行为关上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也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倾听的机会。
所以,请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欲,全神贯注地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需求,开始重视孩子的心声吧。
02
因为不被重视,被伤害也不敢说“不”
近几年,儿童性侵事件频频发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庞大的成人的举动时,内心是惧怕的,也是不敢说“不”的。
不敢说“不”,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他说“不”的权利,也没有练习说“不”的机会。
不练习,就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该说“不”,也就无法形成说“不”意识和习惯,没有说“不”意识和习惯,在遇到伤害时,就只能两眼干瞪着,任其伤害。
也许有家长会说,即便孩子知道对侵害Say no,但那些恶魔禽兽也不见得就会停止侵害。
当然,恶魔的底线永无下限,他们对侵害的对象毫无恻隐之心,此时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这两者暂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但不能因为say no暂时震慑不住侵害就不给孩子说“不”了,这不是理由。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会重视孩子的“心声”,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饭,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极少会被大人真正听到,真正重视。
就像上个月浙江千岛湖发生的“章子欣案”一样,租客在宁波搭乘的网约车司机接受采访时透露:女孩对两个租客说过「我要回家。」司机说当时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话多当真,一直哄着说「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后通话也是说:「我(今天)回不来了。」
但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把她的话当做严肃的请求,包括子欣的父亲,也不会认真对待女儿发出的“我今天回不来了”这份绝望的心声。
假设网约车司机,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视子欣呼救的信号,司机把三人送回车站或者爸爸连夜让她回家……会不会结果就不一样了?
但事实是没有一个大人这样做,这一切还是晚了。
被轻视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渐学闭嘴的过程,直到再也不会说“不”了。
03
重视孩子的心声,从倾听开始
一位教育家说: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
而与孩子产生共鸣的重要前提是重视孩子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你要好好听人说话,不能这么没礼貌。”
可是,当自己与孩子相处时,却常常表现出对孩子的话敷衍、打断、说教等“不听”的行为。
此时孩子便会很困惑:为什么我和爸爸妈妈说话时,他们可以边玩手机边敷衍我,可以随意地打断我?为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可以开始高谈阔论,而我却被要求“不要动、安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睛听他们说话”?
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视,慢慢地,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有话也不敢说,或者不想说。
能够被倾听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这个小女孩儿,在被父亲批评后,很沮丧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会儿,就开始振作起来,教育父母:
孩子说的这番话,被不少人称赞逻辑严密道理清晰,简直就是荡气回肠,堪称说理范文。
而我看到的是这个孩子在表达自己心声的那份自然和舒展,有理有据,不紧不慢,这是家庭教育长期浸染的结果,相信在生活中,她的心声和想法也是常常被父母允许的,支持的,倾听的,也看得出来,她的父母很重视给女儿一个表达心声的渠道,才会让孩子搬着小板凳儿来这么一顿儿“数落”。
而我们需要成为这样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诉求和心声,唯有这样,孩子才能说出来,只有孩子说出来了,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爸妈黑板报:一个专注写孩子教育的黑板报
微信:bamaheiba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