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比流量更贵的东西,是褪去浮躁,让写作回归生活的真谛

比流量更贵的东西,是褪去浮躁,让写作回归生活的真谛

文/素衣姑娘

回想那时候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几个人,振宇,静儿,海平,金进不过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听舒老聊聊,很像木心先生在美国给陈丹青等一群人上课。后来编写整理成了《文学回忆录》。几个人坐在一起,没有过多的拘束,聊聊生活和人生。

记得舒老也会说,他也经常批评我的一些缺点,比如太过于心浮气躁,不能慢下来。他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沉淀,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努力。

钱理群说过,在大制度体制环境下,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小环境和圈子。

拥有一些文学和写作的小圈子。在从北京回来后,任老师邀请了一些南岳学院喜欢诗歌的同学到家里来,我们一起吃饭、聊天。他是个心平气和的人,也爱唠家常,说:你怎么这么瘦,弱不禁风的感觉……我只得不好意思笑了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我与她的性格倒是有几分相像,难怪在读她的时候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古文人都是瘦弱的,甚至以瘦为美。倒不是文人三餐不保,而是性格天性忧郁敏感,造成的一种思维惯性。

任老师之前与师兄师姐创办了一个文学团体,作家周,还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帮助出书,圆了他们的作家文学梦。在《新草集》中的序言写道:往往写得最好的学生往往不在中文系,大部分中文系学生保持着沉默或者庸碌无为。多做文学实践才是中文系学生的本份。这一句话触目惊心,似乎通透了真理层面的一些东西。

纵观中文系的全部课程,都是一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极少涉及文学阅读与创作。任老之前说过,绝大部分中文系学生都是默默写作。而不能有一个平台得到展现的机会。不仅仅是衡阳师院,在别的很多大学中文系,基本偏向文学研究而非实践创作。

之后我发现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设立了国内创意写作硕士第一个硕士点,开始对外招生。教学方式为小说、散文、剧本等工作坊的形式。创意写作由美国引进,与当前国内中文系教学模式完全不同。教师引导为主,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我在网上找到“成为作家”系列课程,真的很不错。

就像在写作培训期间,舒老给我们讲的是应该看哪些书,写作——修改——再写作的模式中,或许重新拾回创作,才真正回归到大学中文系的本质。

作者简介:

素衣姑娘,90后自媒体人,【素衣文化工作室】主理人,爱好写作和摄影,“卡娃微卡”特约作者,富书专栏作者,曾在各大网络报刊发表作品,专注写作变现和文案培训。公众号:素衣的文学江湖。私信我可以获得免费投稿资源与写作资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8166-0.html